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血液制品行业整合提速  巨头相争强者恒强

(2013-08-07 14:11:00)
标签:

医药投资周刊

血液制品

健康

分类: 市场与营销

血液制品行业整合提速  巨头相争强者恒强

文    刘婧婷

 

在收购中国生物股权后,本月初,上海莱士再次公告称发行股份购买邦和药业100%股权。

近年来,血液制品行业的重大收购兼并事件逐步增多,天坛生物收购成都蓉生、云南沃森收购河北大安、中国生物收购贵阳黔峰和西安回天等不绝于耳。

 

整合提速

7月2日,上海莱士发布公告称,发行股份购买邦和药业100%股权。这是继一个月前终止对竞争对手——中国生物的股权收购后,上海莱士打出的另一张并购牌。

7月3日11点23分,上海莱士股价涨停,成交额17976.5万元。这宗并购已经在搅动着巨大的资本市场。

根据上海莱士日前公布的资产重组草案,上海莱士发行9365.24万股向大股东科瑞天诚以及其他交易方收购国内知名血液制品企业邦和药业100%股权。与此同时,上海莱士拟向控股股东莱士中国非公开发行股份2600万股,募集配套资金近5亿元,用于邦和药业的持续发展,以及补充公司的营运资金。期间,莱士中国将以现金方式认购股份。

通过此次收购,上海莱士可同时生产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三大类产品,拥有7个品种、共23个规格产品的药品生产批准文号,产品结构丰富。邦和药业成为其全资子公司后,公司年投浆量将由目前的355吨增至475吨,一跃成为国内血液制品龙头生产企业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莱士此次收购定增价格为19.22元/股,总交易价约合18亿元,而邦和药业的账面价值仅为2.64亿元,这意味着标的资产的增值率高达581%。在此情况下,该案也成为了血液制品行业史上最昂贵的一起并购案。

而据不完全数据统计,目前我国血液制品企业约30多家,投浆量100吨以上的企业屈指可数,行业集中度低。在此前提下,加上政策对行业的扶持,血液制品行业的重大并购案例并不多见。

中投证券研报认为:上海莱士做血液制品行业整合者,规模有望做大,此次收购邦和药业有望直接增厚公司业绩,同时使公司规模由原来第五成为第一,有潜力进一步成为行业整合者。估值方面,考虑2013年采浆增长10%,参考同类企业100吨浆对应32亿市值,目标市值167亿,全面摊薄后总股本6.09亿,目标价27.44元。

此次收购也事非偶然,近年来,血液制品行业的重大收购兼并事件逐步增多,天坛生物收购成都蓉生、云南沃森收购河北大安、中国生物收购贵阳黔峰和西安回天等交易均使得收购方的综合实力得以大幅提升。而国内最具竞争实力的华兰生物的整合步伐则更为直接,尽管2009年遭遇了“贵州事件”的沉重打击,但其拥有强大的浆站开拓能力和产业资源能力,因而两年后迅速走出阴霾,仍然成为国内采浆量最大、产品线最全的企业。

一方面天坛生物、中国生物都通过收购兼并获得了更多优势,另一方面则是沃森生物壮大的野心。无论是对于老对手快速扩张还是市场的野蛮闯入者,上海莱士都需要补充更多血液才可以维持行业地位。

显然,通过行业整合实现跨越式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全球100多家企业整合成为目前的不到20家,前5家企业占据80%的市场份额,每家企业的投浆量都在几千吨。”一名业内分析师告诉记者,我国现有30多家血液制品企业,投浆量100吨以上的企业也屈指可数,行业集中度仍然很低。

 

稀缺为王 

7月初,华兰生物曾在全景网互动平台上表示,目前血液制品市场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具体市场容量目前没有相关数据。

19日午间,华兰生物发布关于长垣单采血浆站取得单采血浆许可证暨部分单采血浆站完成换证的公告,显示该公司采血浆站正在陆续获批。华兰生物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公司是血液制品行业的优秀企业,原料供应紧张的局面在得到缓解,未来仍然存在更多新浆站获批的可能性。 由于我国对血液制品行业的监管严格,该公司此前受贵州省关停16 家单采血浆站影响。而由于血浆的紧缺,国内血液制品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价格也一直处于高位,新浆站获批对公司血液制品的发展尤其重要。

与绝大多数行业不同,血液制品的供求矛盾不在于需求端,而是产品供给高度紧缺,有价无市,并且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目前血液制品的投浆量和需求呈现高度失衡。有研究机构表示,全国医疗市场对血液制品生产用原料血浆的年基本需求为8000吨,而采浆量仅在4000吨左右,缺口过半。

据了解,目前,我国仅有十余家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年投浆量在200吨以上,投浆量在300吨以上的仅有极少数几家企业。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投浆量最大的是中国生物制品,2012年的投浆量约为600吨左右;其次是华兰生物近550吨;而天坛生物、上海莱士、四川蜀阳都约在300-400吨的水平。

中原证券发布报告分析,血液制品行业目前处于一个高景气的阶段,产品供不应求,一旦浆源的瓶颈被打开,行业规模将迅速扩大。卫生部推出“十二五”血液制品倍增计划,血液制品行业有望突破浆源的制约,进入一个高速成长阶段。

从相关监管政策来看,利好行业发展的政策也在陆续出台。一是卫生部十二五期间将力推血液制品倍增计划,来改善“供需失衡”的现状,预示未来可能会陆续批准新的浆站,有利于相关公司产能的提升。二是发改委提高血液制品的价格,这也打开了公司产品价格向上浮动的窗口,有利于行业毛利率的提升。

中投证券分析:预计不远的未来两个原因或给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1、新浆站的审批放开,倾向产品全的大企业,大企业将受益;2、新版GMP认证将使得一批小企业、能力不强的企业需要寻找合作伙伴,产业整合的机遇或许到来。

 

强者恒强

曾有业界人士预言,未来三年血制品行业成长性投资机会主要来自以下三点:第一,整合并购提升行业集中度获得的规模效应;第二,新增浆站带来的量的增长;第三,产品链的延伸带来的盈利能力提升。而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上海莱士18亿元收邦和药业恰好符合了前两点。

显然,整合并购已成为血液制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也正是通过整合并购,这个行业强者恒强。

从全球来看,国际血液制品行业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中经历了多次并购整合浪潮,全球100多家企业整合成为目前的不到20家,前5家企业占据80%的市场份额,每家企业的投浆量都在几千吨。

而我国现有30多家血液制品企业,投浆量100吨以上的企业也屈指可数,行业集中度仍然很低,整合的步伐正在进行。由于血液制品的特殊性,其对原料采集、生产、流通各环节的技术要求都不断提高,从监管角度集中度提升也有利于保障产品质量。另外血液制品行业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益,血浆处理能力越大、从血浆中提取的产品种类越多,则对血浆的综合利用率越高,产品的单位成本越低。有研究表明血制品行业投浆量达到1000-1500吨能最大化发挥其规模效应。

上海莱士的并购是其迈出的血液制品领域内扩张第一步,若方案顺利通过完成,将直接增加公司规模,使公司成为年投浆超过475吨的企业,成为血液制品行业龙头。

国信证券分析:长期看,中国血液制品行业有望走向集中。中国单采血浆站总数仅有约150个,且分属于33家血液制品企业。现阶段企业效益良好,走向集中尚需时间。寄望在卫生部十二五血液制品“倍增”计划下,出台实质政策推动行业较快发展。优质企业靠浆站开拓能力,享受“量增价稳”的繁荣时期;更长期,则凭借规模成本及品种结构优势淘汰或并购对手,逐步形成少数企业主导市场的寡头垄断竞争格局。目前的龙头企业有望成为最后的强者--诞生采浆能力数千吨,市值超千亿的巨头。

相较于上海莱士的迅速扩张,国信证券则认为华兰生物作为国内血制品龙头公司已走过11-12年低谷时期,13年将迎来恢复性高增长,也是未来最可能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公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