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三板,医药股“小时代”

(2013-07-25 15:38:23)
标签:

医药投资周刊

新三板

ipo

健康

分类: 投资与资本

新三板,医药股“小时代”

文   本刊特约记者 禾苗

 

IPO闸口迟迟未开,堰塞湖难以疏解,更多企业将目光投向更易实现的新三板。

日前,海欣股份公告称,旗下上海海欣医药有限公司(下称“海欣医药公司”)提出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并拟申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

事实上,三板已经成为很多医药公司上市备选方案。北陆药业的转板成功,也让无数投资者看到更为光明的前景。

在IPO重启时间未明的情况下,转战“新三板”,或许可以成就医药股的“小时代”。

 

热闹的新三板

进入7月,新三板企业挂牌骤然增多。7月2日,有8家公司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正式挂牌;日前,又有4家公司登陆“新三板”。据统计,这半月之内,已有25家公司登陆“新三板”。

据了解,企业在拿到核准批文经过10至15个工作日后即可实现挂牌,期间要先后完成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股份登记、深交所上线、信息披露等事项。履行完这些手续后,企业即可挂牌转让。

本批25家挂牌企业中,北京占10家、武汉6家、上海5家、天津4家,这也是全国股份转让系统业务规则公布实施后在新制度框架内第二批被审核通过的挂牌企业,至此,新三板挂牌企业共达244家。

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董事长杨晓嘉在5月份时表示,“新三板”挂牌将步入常规化。

“新三板”扩容提速,使得场外市场成中小企业融资捷径。而IPO“堰塞湖”问题短期内仍然无法解决,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将目光投向新三板。

不久前,海欣股份发布公告称,旗下公司海欣医药公司拟在改制后在新三板上市,实现资本化运作。

公告显示,海欣医药公司注册资本1100万元,主要经营生物制品、西药、中成药、中西复合制剂销售等,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36799.37万元,实现净利润202.37万元;截至2012年底,净资产为3344.70万元。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海欣股份子公司上海海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拥有治疗性乙肝DNA疫苗、艾滋病治疗性重组腺病毒AdHIV-Vac、乳腺癌治疗性疫苗HER2mRNA致敏的树突装细胞等6个项目,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都属于国家一类新生物制品。而海欣生物同样存在着被注入海欣医药的可能性,从而使其达标上市。

欲把旗下控股子公司改制为股份公司并在“新三板”挂牌,对海欣股份来说或许并非一件难事,但公司对此仍出言谨慎:“海欣医药拟申请在新三板挂牌,还需要取得相关监管部门的审核批准,具有不确定性。”

 

争抢“唐僧肉”

“我们严阵以待。”作为国内专业的医药基金,吉磊创投付竞对新三板这样看。他认为,医药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以及其在二级市场的抢眼表现,始终是投资机构关注的焦点。

并且,从国家陆续出台的一系列针对医药行业的规划和政策来看,未来的发展必将带来无限商机。医药行业虽然投资回报丰厚,但是其高技术、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等特点,导致医药企业IPO并不容易,因为流动性差,目前很多项目依靠并购退出,打击了一些机构的投资热情,也使得很多优质的项目融资困难。

“新三板扩容,将使新三板挂牌公司扩展到现有的10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范围的非上市股份公司,覆盖国内所有省份,构建起真正的全国性市场,必将对医药行业,尤其是创新型中小药企带来无限的发展契机。”对于“新三板”付竞较为看好。

对于PE/VC而言,新三板确实让资本多了一条退出通道。

业内人士表示,新三板为更多中小企业提供了借助资本腾飞的可能。股份报价转让系统具有价值发现功能和高效低成本按需融资的优势。

除去为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渠道之外,如果一个企业要到场外市场挂牌,首先要在主办券商的主导下完善公司的治理,健全内部管理,健全财务制度,挂牌以后还要在公司的主导下实现财务的透明,这样就促进了中小企业规范发展的水平,夯实了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础。

清科研究中心指出,新三板扩容后,挂牌企业数量突破性增加,挂牌企业股东人数的突破也将使得其股票交易日益活跃,VC/PE机构在面临更多的投资标的的同时,退出渠道也较以往更加顺畅,这对回报水平每况愈下的VC/PE机构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

德邦证券分析师胡蓓蓓认为,新三板的扩容可以为PE机构提供大量可供选择的投资项目,但与传统的Pre-IPO项目不同,新三板公司的商业模式还不太成熟,需要PE机构将投资策略向早期转移。另一方面,受宏观经济形势低迷影响,PE/VC行业持续疲软态势。加之资本市场的内外交困,退出渠道逐步收窄,退出回报率也呈现出下滑趋势。因此,PE机构不得不拓展多元化的退出方式,新三板为其手中的存量股权投资项目开辟了新的可靠退出渠道。

除了VC/PE,各大券商也在不遗余力地在新三板笼络资源、跑马圈地。6月27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发布公告称,同意国开证券成为新三板的主办券商,这使得新三板主办券商增至73家。

 

升板的诱惑

依照知名医药行业人士姜广策的说法,医药类创新企业在“新三板”市场挂牌后,除了能给企业带去有序的股份退出机制以及更加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外,升板机制的存在,也将为医药行业的创新带来持续的动力。

对于资本而言,除了在新三板适时退出,他们更为期待的是,依照目前的规定,升板机制一旦确定,相关企业即可优先享受“绿色通道”。

此外,升板后的溢价空间也是一大看点。

以成功升板至创业板的北陆药业为例,该股此前在“新三板”最后的交易价为5.5元,登陆创业板首日收盘价即收高至35.60元。

一些机构将国外创业板或深圳中小企业板新上市医药公司通常的市盈率,与机构投资者在“新三板”的投资市盈率作对比后,认为“新三板”挂牌企业一旦升入创业板,最初的投资将获得10倍以上的收益。

当然,升板折戟的现象也同样存在。2010年3月26日,“新三板”公司星昊医药开启近两年的创业板IPO进程戛然而止。

星昊医药对此给出的解释是,撤回创业板IPO,是公司总体发展需要。不过,当时分析人士则普遍指出,既然存在融资动因,又筹谋了近两年,星昊医药主动撤回IPO申请,恐与其自身存在的瑕疵不无关系。据悉,星昊医药此前公告称,在整个医药产业迅速发展的态势下,药物研发外包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而薄弱的资本实力和单一的融资渠道却束缚了公司更快的发展。

当然,还有更多的医药企业在准备,随时踏上医药新三板这个新的战略领地。

6月27日,在青岛高新区举行的一场科技金融推介会上,青岛明药堂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药堂)副总经理李宏伟表达了融资期望。明药堂是一家专营医疗器械的的中小企业,其发展始终难逃资金的困扰。

从2010年开始接触“新三板”,李宏伟对其一直保持着极大的热情,带领公司从管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做着准备。“对于具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来说,‘新三板’是一个很好的制度性的融资渠道,不仅可以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还能够借助其优化提升财务等内部管理。”李宏伟说。

而全国股转系统公司挂牌业务总监胡益民在中国药品流通行业资本论坛上表示,今年将加大力度推进新三板扩容工作,争取将服务范围扩大至全国各类高新技术园区。针对医药行业,胡益民表示,未来将与医药商业协会等合作打造专业投融资平台,为中小型医药企业服务。

“目前药品流通上市公司屈指可数,资本运作并不活跃。”谈及当前药品流通领域资本运作情况,中国医药商业协会执行会长付明仲表示。据其统计,目前在各交易所上市的医药流通企业仅15家,其市值总额和年主营业务收入总和分别为1474亿元和2635亿元,“今后参与资本运作的医药流通企业将越来越多。”付明仲亦透露,财政部日前已向各地商务厅下拨一笔专项资金,未来将专门支持地区医药批发企业发展医药物联网等新型业务,并鼓励各地医药流通企业开展资金申报加快创新过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