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上半年基药采购回顾,未来走向何方
(2013-07-10 09:45:17)
标签:
医药投资周刊基药采购药品招标健康 |
分类: 专题 |
2013上半年基药采购回顾,未来走向何方
文
2013年被认为是招标大年,不少业内人士亦热切期盼这个“好年景”。在2012年底2013年初之际,不少业内人士就开始预测2013年药品集中采购的趋势,对于诸如基药招标不再唯低价是取、将体现质量优先的原则,非基药招标将偏向大企业、研发型企业,中药独家品种将在招标中获益等等,大多数业内人士均持肯定和乐观的态度。由“安徽模式”所显现的药品招标弊端,也在企业和媒体的声讨声中开始慢慢改良。
好事多磨
然而,正应了“好事多磨”那句话,先是新版《基药目录》在多位政府官员“预计在2012年底前出台”的声音中,迟迟未曾露面,最终与2012年擦肩而过。好不容易等到2013年3月15日新版《基药目录》公布,在业内对这场基药盛宴的欢呼声背后,企业最关心的是基药招标价格将要下降几何。
随后,4月12日在武昌举行了“全国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座谈会”,会议讨论的主要议题是“如何完善基层医院的招标采购政策,如何完善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使用基药机制,如何确定二三级医疗机构基药的使用比例,进一步完善“双信封”制度,上半年不要忙增补、不要忙招标”。这基本上给今年的基药招标动态定下了基调。
此次会议释放出的一个重要信息是:上半年重点工作是“回头看”,严控各省基药增补目录数量。在此会议精神指导下,上半年各省须完成“回头看”的工作,新一轮的大规模基药招标可能要放到下半年才能启动,而实质性的进展可能要到明年。广发证券的张其立在研究报告中就指出,“全国招标形势判断:非基药招标让位于基药招标,基药上半年‘回头看’”。
基药降价是主题
上半年中,对药品招标动荡最大,药界反应最强烈的当属5月17日,广东省公布的《药品交易相关规则(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由于其对既有的药品交易规则具有一定的颠覆性,遭到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强烈反对。
原来业界一致看好在以后的基药招标中会提高质量权重,而广东新规则似乎并未按照业界的期望而制定。根据《征求意见稿》,拟采用“双信封”制度实现基本药物招标。新规则确定“商务标(价格标)”占90%,“经济技术指标(质量标)”仅占10%。一时间,对新规则“重价格、轻质量”,“延续安徽模式”等解读此起彼伏,引发医药行业震动。
医药界人士担忧,广东的基本药物招标新规则会使得招标的“价格战”愈演愈烈,变成惨烈的“价格战”, 或将导致“‘毒胶囊’事件重演”,“逼企业作假”,“不利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但也有药界人士并不以为然。“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并不意味着降低药品质量”,“有利润厂家才会生产,而造假只会得不偿失。这种情况是极少的,可以说是非常稀少。”该人士对媒体表示,价格降低后,企业的利润空间会减小,但真正做不下去的情况还很少。生产成本可以通过规模化经营、改良生产环节和流通渠道等诸多手段降下来,也不会一定就导致疗效下降。每种药都是有国家制定的质量标准,出厂不达标,那就是假药、劣药,后果更严重。
另有资本界人士向记者分析,站在医改大背景下,国家对公共卫生的投入有限,要实现“保基本、全覆盖”的目标,凡是由国家买单的药品都会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花最少的钱,而一般情况下,通过GMP认证的企业药品质量还是有保证的。
无独有偶,企业对广东新规则的讨伐声还未平息,陕西省就开始对新版基药新增品种进行价格调整。采取同一品规、剂型的药品不根据厂家进行价格区分,而是向“最低价”看齐的定价模式。由此引发外企药品价格大幅跳水,例如,罗氏制药的注射用头孢曲松钠0.25g/支价格从21.2元降到0.6元,诺华制药的缬沙坦胶囊80mg*7降至13.67元,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的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待确认价格为65.3元,比2011年非基药招标的入围价格119元下降了近50%。
受此降价影响的不仅是外资药企,国内药企享受首仿或优质优价待遇的药品亦受到冲击,最后绝大多数药企选择了放弃陕西的基药市场,来维护整体价格体系。
因此,新浪微博@医药孙杰认为,“考虑各省自身的财政能力及地方企业层次分布和影响力,未来基药招标可能会出现两种模式并行。一是以江西、陕西和湖南为代表的不区分质量层次方,多为经济欠发达和非医药工业强省;一是以北京等东部经济强省为代表的区分质量层次方”。
各省招标动态
此外,受业界关注的还有,2013年3月25日,山东公布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医院常用药品集中采购实施方案(试行)。采购周期暂定一年。主要亮点包括:认可质量层次,双信封制,新版GMP 打分高(经济技术标15分),价格权重仍然较大(占商务标70%),单质量层次单中标厂家,限价方案严格。
4月8日,北京市卫生局公布2010年后实施药品集中采购基本药物中标价降幅达26%,“洋药”价格平均降幅达10%。北京制定的“左右联动、上下衔接”原则,即采用同厂同品同规产品在中国内地各省级招标项目最低中标价作为北京市招标门槛价,且标期内动态调整采购价格,同时北京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和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集中采购之间价格也要联动。因为北京具有风向标作用,26%的下降幅度,让资本市场对医药行业的未来产生了一些悲观情绪,直接的反应就是多支医药股连日下跌。价格上下、左右联动,在招标中对企业影响较大,颇受瞩目。
4月上旬,上海市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事务管理所正式对外公布本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大包装、简包装集中招标采购中标结果,共有281个品种规格的药品中标,其中大包装药品38个、简包装药品243个。这种对大包装、简包装的要求不仅符合院内物流这一未来发展趋势,提高了医院配药工作效率,同时降低了药品企业生产成本。
江西出台了过渡期基本药物采购通知,通知中大篇幅规定了公立医院使用基药的比例要达到2013年全国卫生会议对基药使用比例的要求,实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医院基本药物配备比例不低于基本药物目录品种数量的95%,使用金额占药品使用金额的比例不低于40%,增补基药采购金额不得超过基本药物采购金额的30%。
上半年,宁夏发布了基药采购征求意见稿,但因内容温和,并未引起业界关注。6月24日吉林出台了《2013年度吉林省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实施方案》,长期研究药品集中采购的九州通业务总裁耿鸿武对吉林药品采购方案的评价是,“整体来说,延续了之前的基药和非基药招标,无鲜明特点”。
基药招标走向何方
耿鸿武在微博上表示,2013年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有三个转变:从注重平台建设向深化机制创新转变;从注重降低药品价格向注重药品质量价格综合效果转变;从注重药品招标向注重采购合同履行和药品使用转变。他预测现阶段药品集中采购的发展趋势是:1.“双信封”范围扩大;2.降价;3.限价趋严;4.按剂型招标,合并剂型成趋势;5.基药与非基药联动;6.药价管制或调整;7.抽检和飞行检查日常化;8.二次议价试点增多;9.细化质量评价;10.符合各类新标准的企业将获益;11.第三方交易平台将推广;12.医保将参与或称为招标主体。
原定于7月1日开始实施的广东省新的药品集中采购规则未能如期施行。据有关人士向媒体记者透露,6月28日广东省召开的2013年药品集中采购新政研讨会上仅仅解读了此前公布的征求意见稿和修订送审稿方案,并未透露交易方案的新动向。与会人士对媒体记者说“似乎现在谁都说不准,所以没有透露明确的信息”。
从事情的发展来看,不仅广东药品采购新规要延期,原定于6月份出台的基本药物临床用药指南、基本药物处方集和各级医疗机构配备使用基本药物管理办法三个配套的政策并未如期出台。这都给未来基药集中采购增添了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