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新康界
新康界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890
  • 关注人气:45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极集团:百万增资虫草  主业疲软被迫整合?

(2013-07-09 17:21:59)
标签:

医药投资周刊

太极集团

健康

分类: 上市公司

太极集团:百万增资虫草  主业疲软被迫整合?

文   本刊特约记者 刘婧婷

 

先是在股东大会上透露今年将加速太极集团、桐君阁和西南药业三公司整合进程,再是公告今年或将获得5亿元拆迁补偿款式,再到100万元增资虫草公司,太极集团这段时间可谓动作不断。

但是在其高调背后,却难掩近年来太极集团主业疲软、被迫整合的事实。

 

100万元增资虫草公司

继5月10日年度股东大会召开后,太极集团可谓消息不断。

在股东大会上,太极集团董事长白礼西表示,今年将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加速太极集团、桐君阁和西南药业三公司整合进程,实施脱壳重组。

此外,太极集团还在公告中透露今年或将获得5亿元拆迁补偿款。近期虫草产业经过10多年的培养,试验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6月5日,太极集团再次发布公告,称拟对甘孜州康定贡嘎中华虫草产业有限责任公司以现金增资100万元。

增资完成后,虫草公司注册资本由200万元升至300万元,公司在虫草公司的持股比例将由30%上升至53.333%,成为该公司控股股东。

二级市场上,太极集团盘中再度逼近涨停,这一个月涨幅接近60%。

据了解,虫草资源一直被列为太极集团的战略储备,早在21世纪初太极集团间接控股股东太极有限就选址在川西高原的康定进行“人工半野生抚育”试验。经过10多年的培养,试验取得了重大进展。于是,公司在去年受让虫草公司30%的股权的基础上,进一步增资形成绝对控股。

白礼西表示,虫草项目现正处于中试阶段,预计5-7年时间将实现产业化,届时年产值将达10亿元左右。

虫草公司原控股股东重庆大易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和参股股东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均为太极集团关联企业,本次交易属于关联交易。

资料显示,虫草公司成立于2002年,主要经营中、藏药材种植等。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其总资产为1392万元,净资产为119万元,主营业务收入1141万元,净利润为-81.2万元。

太极集团的增资之举,无疑与目前坚挺的虫草价格走势不无关系。

近年来,由于虫草部分功效受到市场炒作,价格一路飙涨。有媒体报导,到去年为止,最近30年内地上市的上等虫草价格累计上涨了7000余倍。

飙升的价格吸引了大量“淘金者”进入虫草产业。据悉,在A股市场上,包括西藏药业、奇正藏药、同仁堂、佐力药业、福瑞股份等多家公司均涉足虫草。其中,福瑞股份因其一直拥有虫草存货而备受市场关注,而西藏药业、奇正藏药、同仁堂涉及虫草产品的销售,佐力药业则涉及下游产品发酵虫草菌粉的生产销售。

太极集团选择通过增资的方式,重掌虫草公司的控制权,显然意味着未来将向这一领域倾斜。

但是,需要看清的是虽然虫草价格一路凯歌高奏,虫草公司去年却依然出现了81万元的亏损,其盈利能力似乎尚需观察。

 

被迫整合?

白礼西在股东大会上透露的加速三个公司整合的脱壳计划,显然成了引发太极集团股价猛涨的导火线。

有分析师指出,太极集团近年来高企不下的利息支出吞噬了公司的大部分利润,而太极集团与旗下的桐君阁和西南药业之间的交叉担保也让这三家上市公司无法在市场上进行股权融资。

在此情形下,太极集团只有将其持有的桐君阁和西南药业的股权“卖出去”才能打开“太极系”的三家上市公司在A股市场进行股权融资的渠道,进而从根本上解决太极集团目前存在的“高利息支出”困境。

其实,早在2009年太极集团控股的桐君阁、西南药业就开始陷入资产重组的传闻中,上市公司也对此作出了多次澄清。

虽然太极集团也曾公开表示,有着明确的重组旗下医药资产的意向,但有关重组的准备和推进过程却显得尤为漫长。

有分析人士表示,由于太极集团资金链吃紧,且无法在A股市场进行直接融资解渴,这成为了制约着太极集团进行产业扩张的和推动资产重组的主要因素。

今年5月14日,太极集团、桐君阁、西南药业三家公司同时发布的“澄清公告”,也印证了白礼西的上述讲话。太极集团的公告称,公司于2012年11月与重庆市涪陵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涪陵国投”)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将持有的桐君阁5448.68万股股权,约占桐君阁总股本的19.84%,转让给涪陵国投。

太极集团表示,该转让事项须获得国家国资委批准,公司将有计划开展桐君阁重大资产重组(剩余30%股权转让及资产回购)。

西南药业则公告称,关于西南药业的“壳”处置准备,太极集团表示,公司将有计划开展西南药业重大资产重组(股权转让及资产回购)。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桐君阁的管理层已经开始更换。

从上述公告来看,“太极系”的重组预期已经非常明确。而有分析师表示桐君阁管理层的集体换血,意味着太极集团已经开始着手为“太极系”整合做人士安排,“太极系”重组事宜已经拉开序幕。

业内人士分析,促使太极集团加速公司出售桐君阁和西南药业股权的直接诱因,是公司近年来高企的利息支出。

数据显示,太极集团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65.97亿元,同比增加3.31%,而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2亿元。上述业内人士表示,造成营业收入多而净利润如此低甚至亏损的直接原因,是以前太极集团投资固定资产、股权投资花了很多钱,公司财务费用很高,而财务费用中几乎都是利息支出。

 

主业疲软

在股东大会上,白礼西再度信心满满地重申了“千亿太极”的宏伟战略,即用10年时间让集团成为全球产量最大的植物药制造企业和全球零售药房最多的医药商业企业,让“太极(TAIJI)”品牌成为世界植物药第一品牌和世界医药行业知名品牌,到2021年位列中国医药产业前5强。

在他看来,太极的中药主业已迎来拐点。随着未来三年15亿元的土地转让款逐步到帐,公司有望轻装上阵,重拾辉煌。

然而,白礼西的雄心壮志却难掩近年来太极集团主业疲软的事实。

资料显示,太极集团是重庆市重点中药骨干企业,拥有亚洲最大的口服液及糖浆剂生产基地和国内最大的植物药提取基地。公司拥有药品批准文号1500多个,全国独家生产的品种55个、国家中药保护的品种56个,其中,太罗和藿香正气液获国家专利金奖。在2012年版国家520个基药产品目录中,太极列入品规达320个。

这样一家实力雄厚的中药企业虽然2012年销售收入近66亿元,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其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却是-2.20亿元。

财报显示,2012年太极集团获得销售收入65.9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11亿元;利润总额-1.44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2.26亿元;获得净利润-2.20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2.40亿元。实现每股收益-0.52元,比去年同期减少0.57元。

今年第一季度,太极集团营业外收入为4800万元,同比激增5倍,营业外支出为100万元,同期公司营业利润亏损1300万元,净利润1100万元。如果没有这部分的营业外收入,公司一季度便亏损。

Wind数据显示,2010年,公司净亏损1.72亿元;2012年,公司获得0.41亿元营业外收入,利润为-1.44亿元,净亏损2.2亿元。2011年,公司营业利润为-0.91亿元,因当年获得1.88亿元营业外收入,净利润得以维持在0.23亿元。

查阅财报可发现,太极集团2011年巨额的营业外收入中,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6046万元,同比增加近5倍,此外,公司还获得政府补助1.16亿元;其余部分为少数的赔偿所得50.6万元等。

显然,处置非流动资产以及政府补贴,成为太极集团避免被ST的“金钟罩”。

而这几年中公司的销售业绩并未明显增长。2010至2012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2.75亿元、59.86亿元、63.86亿元、65.97亿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