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恒集团:单一产品支撑业绩引隐忧
(2013-06-17 16:47:23)
标签:
医药投资周刊中恒集团健康 |
分类: 上市公司 |
中恒集团:单一产品支撑业绩引隐忧
文
重磅产品血栓通
据“2012年1-11月样本医院销售额前20名药品”,广西梧州中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恒集团”)子公司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血栓通以23.28亿元的销售额排在齐鲁制药的申捷和赛诺菲的波立维之后,名列第三。
而从河北和湖北两省基药采购中心发布的4月份基药采购情况来看,中恒集团的血栓通无疑也是大赢家。
湖北4月份基药采购数据显示,前20位的药品中中药注射剂占比约30%。其中,珍宝岛药业的注射用血塞通(冻干)位列第三,采购金额达408万元;昆明制药生产的同品规同剂型的该产品位列第九,采购金额为珍宝岛的1/2;中恒集团的两款规格不同的注射用血栓通,采购总金额为401万元。
此前,河北省也公布了4月基药配售情况,中恒集团的血栓通配送额为1029万元,仅次于珍宝岛药业注射用血塞通2190万元的配送额。
从中恒集团2012年年报来看,业绩也相当漂亮,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19.46亿元,同比增长6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13亿元,同比增长90%。其中血栓通单个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4.9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76.6%,占公司制药收入的86.3%;贡献净利润4.09亿元,占公司总利润的57.4%,占公司制药业务利润的95.1%。
日前,中恒集团董事长许淑清在出席股东大会时表示,公司的“拳头产品”血栓通注射液在2013年第一季度供不应求,“一度处于缺货状态”。除却新版GMP认证导致公司因整改而停产了一段时间,是缺货的重要因素,“撇开这个因素,我们现在的产能也是很紧张的,很难满足市场需求。”许淑清表示,二季度的销售情况肯定比一季度好,二季度也出现了缺货。
华创证券研报显示,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仍有广阔的空间。其统计的36个活血化淤中药注射剂中,有4个品种(血栓通、血塞通、丹红、疏血通)终端规模超过30亿元,8个品种终端规模过10亿元,整体的终端规模超350亿元,其重磅品种的产出率之高在其他类别的药品中是十分罕见的,对应使用疗程数达6600万。
而血栓通作为三七类高端品种,再次入选新版基本药物目录将盛享基药红利。
华创证券研报指出,血栓通未来增长来自以下方面:高端医院市场:覆盖率提升;单产提升:高端医院市场向西医科室拓展,临床新适应症开发,血栓通不仅用于脑中风后遗症、糖尿病眼病,在骨伤科使用也比较普遍;基层市场:渠道下沉加速。
目前看来,中恒集团也并不担心行业饱和,反倒是去着手解决产能瓶颈的问题。
除了已经投入近20亿元在广东肇庆建设的血栓通第三期生产基地以外,4月底,中恒集团发布公告称,收购云南特安呐制药公司80%股权、权益及其实质性资产和资料。
据悉,肇庆项目主要为扩大公司主要产品产能,满足公司制药产业发展的需要,建成后可年产注射用血栓通等冻干粉针2亿瓶、胶囊6亿粒、片剂40亿片(中药5亿片、西药35亿片)。
而云南特安呐制药公司以生产、加工三七系列药品为主,主导产品有血塞通片、七生力片、七生静片、三七胶囊、丹参益心胶囊、调经养颜胶囊、三七伤药片、七叶神安片、田七花叶颗粒、灯盏花素片、黄藤素片以及国家级保健食品三七力康片和唐恉康胶囊等。
许淑清曾表示,之所以“看上”特安呐,主要是两点:三七原料种植基地,还有就是公司已经有了一定的生产和盈利能力。
不过,有业内人士分析道,“2012年,中恒制药新基地三期工程进度完成95%。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三期血栓通产能6亿支,加上原来的一期、二期产能3.3亿支,合计9.3亿支。中恒2012年血栓通销量多少?1.53亿支。如按30%的复合增长率计,尚需7年才能消化现有产能。”上述业内人士直表示对此收购看不懂。
二线产品乏力
中恒集团2012年年报显示,制药业务中,除却血栓通,妇炎净系列营业收入1223.98万元,占总收入的0.63%;中华跌打丸系列营业收入6920.13万元,占总收入的3.56%;其他普药系列营业收入9942.07万元,占总收入的5.1%;总计占比不到10%。
虽然血栓通发展势头强劲,但依靠单一产品赢利显然增加了企业风险。而且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并非中恒一家独大,论销量珍宝岛药业的血塞通始终占据前位,而上市公司昆明制药一直紧追在后。
此前,昆明制药还与珍宝岛签订了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在7年内共享注射用血塞通专利技术,在质量标准、技术研究、市场销售等方面进行合作。
虽然许淑清认为,由于中恒集团血栓通的销售额太大,“比昆明制药十倍还多”,因此,“不认为昆明制药是竞争对手”,但是从与步长失败的合作可以看出中恒羸弱的营销拓展能力。
某广发证券医药行业研究员曾对媒体表示,步长的丹红中药注射液最近也有后来者居上的架势。
另外,作为基药目录中的独家中药品种,血栓通今年面临发改委降件也是大概率事件。日前,发改委已对新版基本药物定价向地方价格主管部门下发征求意见,新版基药的调价将提前启动,“其中对独家中药品种和其他独家品种将从严审核。”
为避免单一品种风险,2012年,中恒集团先后与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加拿大德玛医药展开合作,研发投入创记录达5455万元,同比增长336%。其中,2012年10月受让由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将其开发的重组双基因腺病毒注射液、新型靶向抗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降压降脂片三个新药产品创新项目。
同时,公司表示未来将通过收购化学新药、生物制剂等手段丰富产品线,打造大产品群,在心脑血管、肿瘤等领域取得突破。
盲目的多元化
2012年2月,中恒集团董事会决议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将所持有的广西梧州中恒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100%股权,以54600万元的价格转让予公司控股股东广西中恒实业有限公司和梧州市华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剩余房地产项目已经不多,包括旺甫豪苑账面价值30917万元,恒祥豪苑账面价值9907万元,升龙秀湾账面价值6496万元。
公司表示,今后将逐步退出房地产业务,集中力量经营现有的主营业务,公司主业将以制药业为主,集中精力做好健康产业。
资料显示,中恒地产成立于2011年4月,原注册资本为1400万元,由中恒集团出资组建并占注册资本的100%。2011年5月中恒集团以3600万元增资中恒房地产公司,增资后中恒集团出资50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100%。2012年1月,中恒集团再以8607.24万元及土地使用权 19692.76万元增资中恒房地产公司,中恒房地产公司注册资本由5000万元增至33300万元。
公司年报显示,2010年地产收入为4.96亿元,2011年为1.18亿元,同比下滑76.32%。
中恒集团副总经理彭伟民曾表示,公司经营的主业在于制药产业,这个战略不会动摇。
中恒集团退出房地产业务的决心已经非常明确,但是对于另一多元化业务快消品显然还有培育的想法。
2009年,中恒集团把眼光投向了以“龟苓宝”为主打的保健食品板块,陆续研制开发出了龟苓宝、浅色龟苓膏等新品种。2011年,中恒集团又以9000万元的价格整体收购广西梧州双钱实业有限公司100%的股权。
中恒集团2012年年报显示,其保健食品(包括龟苓膏系列、龟苓保饮料系列及其它食品)全年收入为6148万元,同比下降18%。
但彭伟民表示,双钱实业的产品属快消品,而龟苓膏的传统消费区域在两广地区,在更大范围的推广需要时间培育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