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药目录 让你欢喜让你忧
(2013-04-02 10:36:01)
标签:
医药投资周刊新基药基药目录健康 |
分类: 市场与营销 |
新基药目录
文/本刊记者
在千呼万唤中,新基药目录的靴子终于落地了!
众所周知,医药行业是一个深受政策影响的行业,在一定程度上,政策的指向就意味着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政策所带来的的市场机遇。尽管三年医改、上一轮各省基药招标中出现一些让人诟病的问题,但是,并未挡住基药招标前进的车轮,反而让原来不重视基药市场的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基药给行业带来的深刻变化。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在对媒体谈到基药对行业的影响时,这样表示,三年前如果你有单独定价产品,已进医保目录,在公立医院卖的很好,基药可以不进。因为死压价格的政策会把你原来的良好经营全部打垮。现在形势变化了,公立医院开始改革,基层医疗机构全部配备基药,二、三级医院也按照一定比例优先使用基药,现在这些政策虽然尚未完全落实,但以目前的形势看,基药这条路一定要走,如果还坚持过去的想法就不太适合了。
临床营销是关键
尽管进入基药目录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能否享受到基药政策给企业带来的市场机遇,对于厂家来说,后面还有诸如招标、入药、以及最后患者消费等很多路要走。但重重道路并没有减少企业希望自家产品进入目录的热情。“进了目录,对患者来讲,减轻了负担,药费由政府来买单,患者能接受到更多好药品。对于厂家来说,如果有好的临床队伍,能够深入到县级医疗市场,那么,进了目录比不进目录,把市场做大的机会要多得多。”江苏一家知名药企负责销售的副总这样向记者解释企业希望自家产品进目录的热情。
他表示,由于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必须全部配备基药,二三级医院也必须按照相应比例配备基药,以及基药报销的比例将会提高等利好政策逐步实施,入选基药目录的品种将有望扩大市场份额。
业内人士分析,新出台的基药目录并不会做大我国整体医药消费的“蛋糕”,而是重新分配已有的药品市场格局。“新基药目录扩容增加一些,有些省份对基层医疗机构和二级医院基药的使用比例有规定,从这一点来说,基药这块的市场会比原来大一点。”当问及新基药目录的出台会对医药市场带来哪些变化时,上述知名药企副总如是表示。
蛋糕是有限的,基药带来的增量效应亦有限。能够入选基药目录的品种基本都是经过多年临床验证、临床一线大量需要的药品,这些基药品种的大幅扩容,意味着基药目录内相同疗效品种的竞争将大大增加。
“而这些药品有很多不是独家品种,大多都是仿制药。比如,这次进入目录的抗肿瘤药奥沙利铂,进口的有赛诺菲生产的乐沙定,国产的也有20家左右,这些抗肿瘤药经过多轮的招投标,价格已经下降的很厉害了,经过各省招投标后能给企业带来多大的受益取决于厂家的营销网络,准确地说,这些药品如果不做临床推广,他们的销量基本也不会产生大的变化。不像OTC产品,消费者可以通过广告了解后,在药房买。”在谈及产品进入目录后,会对企业的销售额产生什么变化时,上述江苏知名药企的副总如是说。
临床推广这种营销模式同样适用于进了目录的中药独家品种。在对中药独家品种一片叫好声中,上述江苏知名药企的副总则认为,如果中药独家品种是处方药,还是需要处方的拉动。因此要看厂家临床推广的队伍和覆盖面有多大,如果没有强势的临床队伍,那即便进了目录,对他们的销量也不会增加。其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入药,即医院采购药品,也就是说进了目录,中了标,如果没有入药,也是空欢喜一场。
配套政策更关心
“新基药目录出来以后,我们对照着看了一下,发现我们厂的主要产品不少都在目录里了!”对于新基药目录出台,企业如何反应,利君国际负责销售的副总经理司杰对记者说,“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新目录更接近市场了。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例,09版的基药目录只收录了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实际上,从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广泛程度来说,首先是红霉素,其次是琥乙红霉素,下来是阿奇霉素,最后才是克拉霉素,这次基本都覆盖了。以前我们有些主打品种没有进基药目录,在各省招标的时候还要做增补工作,现在就省事多了,对我们来说是个好事!”
相比上一版基药目录,因为目录扩容,不少厂家已经不需要再做各省的目录增补工作,就可以直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标。然而,在欣喜之余,进了目录的企业下一步最关心的可能是各省的招标政策和招标降价的幅度,这直接关系着基药给他们带来的受益有多少。
“目录是出来了,但下一步具体怎么走,还需要很多的配套措施的出台,包括招标、招标降价幅度、定点生产、全程控制等等,因为进入目录只是处方药营销的第一道门槛。”江苏知名药企的副总如是表示。
而利君国际的司杰则认为,对于国内企业的原研和首仿药应该给予单独定价和区别定价,但是在一些省份的招标中对于原研和首仿药并没有得到区别对待,没有体现企业前期的研发和创新投入,这一点就不太科学!因此,司杰希望在下轮的基药招标中能够体现对原研和首仿药在价格上的区别对待,这也是保护知识产权和创新的做法。
外企的选择题
新基药目录另一个热点就是不少外企的药品也入选。据记者粗略统计,除了上述赛诺菲的乐沙定外,还有杨森的吗丁啉、维思通,拜耳的拜糖平,默沙东的舒降之,辉瑞的络活喜,阿斯利康的思瑞康等等。这些药品既有处方药也有OTC,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对外企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上述江苏药企的副总这样认为,对于外企来说,如果为了保住基药以上的三级医院,外企就不会降价。这种情况下,外企药品进了目录,对于患者来说多了一种选择,但由于外企药品高昂的价格,一般基层患者也消费不起,当记者问及假如外企为了抢占基层市场也大幅降价的话,会不会对国内药企产生冲击呢?上述人士表示,“外企不可能大幅降价!到目前为止,外企的药品从来没有大幅降价,以往外企药品降价都是迫于中国政府的压力而有限地降价”。
上述人士接着表示,外企目前下基层深入第三终端是以OTC为主或者处方药中的慢性病药为主。在处方药领域,外企在县级市场是没有临床队伍的。治疗性的药品,基本都是阶段性使用,这类药物,基本都需要医生的处方,而不是消费者自由选择。因此,这类药品即便进了基药目录,如果没有临床队伍进行推广,也没用。
谈到外企药品进基药,默沙东的舒降之总是被作为前车之鉴提起,价格下降了50%,但市场没抢着。因此,对外企来说进基药,则意味着降价,但市场未必能扩大;弃标,就意味着放弃机会。
同时有业内人士认为,外企以往在三级医院高成本高利润的学术推广模式在基药市场行不通,并且要让外企放弃高利润的盈利模式也很难。但亦有业内人士称,基层市场的医生更需要学术推广,只是需要不同的营销成本和推广模式,但盈利可能会比三级医院低。因此,业内人士称这次外企要做选择题了。
不论外企如何选择,还是国内企业怎样应对,随着基层市场蕴含的潜力逐步被挖掘、各级医院基药按规定配备并优先使用、基药招标不再唯低价是取、“零差率”逐步在县级医院和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扩大可能促使基药和非基药招标合二为一等综合因素的发酵,基药市场带来的机会,使所有药企,不管是外企还是国内企业都不得不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