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仔癀:四季度业绩增速下滑惹争议
(2013-03-19 13:04:25)
标签:
医药投资周刊片仔癀麝香健康 |
分类: 上市公司 |
片仔癀:四季度业绩增速下滑惹争议
文/本刊记者 贺文婷
1月25日,片仔癀发布2012年度业绩快报。报告显示:2012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17473.41万元,同比上升14.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460.5万元,同比上升39.13%。相比前两年的年度与三季度数据,多家券商表示,业绩增速低于预期。
同时,根据2012年三季报和业绩快报的数据计算,片仔癀2012年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77亿元,同比上升1.3%,环比下降1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247.16万元,同比下降1.5%,环比下降60%。
显然,四季度业绩增速显著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对此,公司董秘林绍碧回应称,片仔癀锭剂每一粒都要贴“中国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专用标识”,由于2012年上半年销售情况好,年底标识数量不足导致无货可卖,因此影响了四季度业绩。
据悉,公司主营包括片仔癀、普药、医药商业、化妆品等多项业务,公司的上述回应至少证实了业绩增速放缓的原因是片仔癀销售收入减少。
控货还是销售乏力?
作为国家中药保密品种的片仔癀系列一直是片仔癀公司的核心产品。根据公司历年的年报,片仔癀系列销售收入占公司制药业销售收入的80%以上,毛利率达70%以上。
自2012年第三季度以来,片仔癀公司已连续两次提高片仔癀内销价格,7月1日每粒提价20元、11月6日提价40元,两次累计提价幅度为23% ;一次提高外销价格,7月1日起每粒提高6美元,提价幅度为20%。目前,出厂价320元/颗的片仔癀零售价已达460元/颗。
虽然提价是提高营业收入的有效杠杆,但从片仔癀2012年的三季报来看,2012年7月1日的提价并没有及时拉动母公司第三季度的业绩。2012年第二季度,母公司实现销售收入和净利润的环比增长率分别为5.3%和-0.3%(扣非后),第三季度这两项数据变为-2%和-9.8%(扣非后)。片仔癀的销量在第三季度已经出现了下滑。
于是,有投资者认为,近三年来,片仔癀提价次数频繁、幅度猛烈,2012年二、三季度的销售已有走弱苗头,不排除四季度业绩增速下降是由片仔癀终端销售走弱引起的结果。
但是与此相对应的是,片仔癀在市场上一粒难求,成为稀缺品。据媒体报道,春节前后,广东一些药店的片仔癀经常断货,有也只有几粒,卖完又要等好久才有补货。仁和堂广州某分店告诉本报,药店已经很久没有片仔癀的货了。
显然,片仔癀在控制发货,广东地区是片仔癀的大市场,但严重供不应求。如果发货有限、销售提不上去,业绩自然会受影响。
另据林绍碧介绍,片仔癀需要用到的“中国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专用标识”审批数量是国家调控相关药品供应量的主要手段。虽然林绍碧并未透露林业部每年审批给公司的标识的具体数量以及年度间的变化,只是表示每年的数量都是“相对固定”的,但某业内资深投资人士表示,如果公司在2012年四季度形成一定的存货,会直接增厚公司2013年一季度的业绩,考虑到公司可能将在2013年上半年实施配股,届时自然是股价越高对公司越有利,这样看,公司2012年底的“无货可卖”倒不失为好的策略。
据悉,片仔癀曾在2012年7月发布公告称,计划以1.4亿股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按照不超过10:3的比例配售股份,共计配股发行4200万股,募资不超过8亿元,用于片仔癀公司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计划使用资金6.1亿元),并补充流动资金。
林绍碧介绍,配股材料已于2012年12月底上报,快得话,应该可以在今年一季度完成,慢得话大概要到二季度。以此推断,公司2013年一、二季度业绩增长将至少不低于2012年的相应速度。做低2012年业绩,恰恰是为了保证2013年的稳健增长。
另外,片仔癀还公告,2013年1月1日起调高片仔癀系列出口销售价格,每粒平均上调6美元。据悉,目前片仔癀境内外的销售比接近3:2,境外部分保持在1000箱左右,境内大约为1400箱,总共2400箱左右,约240万粒。而此次控货也被指为年初的产品出口提价做准备,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绕不开的麝香
据了解,片仔癀由麝香(3%)、牛黄(5%)、蛇胆(7%)、田七(85%)等名贵中药制成,成本占原材料总成本的70%以上。除了“中国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专用标识”,片仔癀的主要原料天然麝香也是由国家林业部审批。
2005年,国家出台有关对生产销售含天然麝香的中成药实行标记管理的政策和麝香年使用量计划审批制度后,天然麝香使用开始实行“三定方案”,即定企业、定品种、定年使用量。目前,虽然国家仅允许7个品种和8个厂家限量使用天然麝香,并且原则上将不再批准新的以天然麝香作为成分的新药上市,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市场对片仔癀的需求越来越大。根据2011年的市场调查,购买片仔癀应用在养生保健的的人群占了近三分之一。
与此同时,近几十年来,由于环境变化和过度捕猎,野生麝的数量从50年代的350万头下降到现在不足5万头。中金公司2005年曾发布研报称,天然麝香的产量从原来的1500公斤/年下降到200~300公斤/年;其价格在国内高达约10万人民币/公斤,在国际上为5万美元/公斤。而某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供应紧张价格已有越来越高的趋势,现在五六十万元/公斤的收购价也比较常见。
根据2003年国家对天然麝香库存核查情况推测,2015年天然麝香将消耗殆尽。这对于至今仍然使用天然麝香作为生产原料并宣称几乎完全依赖现有库存的片仔癀来说,意味着巨大的压力。除了加快人工合成麝香替代天然麝香的药理、毒理学的研究,片仔癀也开始加大人工养麝的投资。2007年,公司投资1000多万建立四川和陕西麝业有限公司,以“公司 基地 农户养殖”的模式,建立麝饲养繁殖示范基地。
据悉,目前两养殖基地共有1500头麝,约占全国人工养殖麝总数的五分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片仔癀销售增长对麝香的需求,随着两家麝业公司的亏损额度逐年减少,综合效益逐渐显现。
然而这个数量还远远不够。以单头麝的麝香产量为10~20克/年计算,麝香年产量在15~30公斤左右,假设麝的净增殖率为20%,即大约每4年人工饲养的麝数量会翻一番,产量也就是30~60公斤左右。
市场估算,片仔癀公司仅在片仔癀锭剂上对天然麝香的需求量就达到200~250公斤,况且,业内人士指出,截止目前片仔癀1000多头人工养麝中能产香的只有500多头。“至少要养到上万头,才能成规模解开原料资源困局。”
片仔癀也曾公开表示,未来5年公司致力于将麝群数从1000多头扩大到3000~4000头,以缓解全国麝香库存下降的危机。
然而,人工养麝难度大、养麝成本高、麝群发病率高等多种因素还制约着麝养殖业的规模扩张。最重要的是我国对麝香的价格实行行政管控,导致养麝场的利润并不高,再加上政扶持不到位,也进一步限制着麝香的来源。
2012年6月,国家工信部发布《2012年度国家拟扶持中药材生产建设项目》,片仔癀麝香产业化基地建设被列入第二类“濒危稀缺药材生产基地建设”重点支持项目。如果获得通过,一方面可以获得部分国家划拨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将为片仔癀实现可持续快速增长提供基本性的保障。
2012年12月29日,片仔癀宣布以1200万元增资两个养麝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用于扩大人工养麝规模。
与此同时,不得不注意的是,虽然天然麝香一再告急,片仔癀的需求也刻不缓,但从片仔癀历年的存货(母公司存货主要为原材料麝香和牛黄)情况中可以看出,满足公司正常生产的原材料是在逐年增加的。实际上,这几年片仔癀每年都在收购天然麝香等原材料,短期内有储备的原材料供应也为其发展人工养麝争取了缓冲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