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增长与分化的诱惑

(2013-02-01 11:19:58)
标签:

医药投资周刊

健康

分类: 投资与资本

增长与分化的诱惑

文/本刊记者 戴明明

 

1月21日,沪深两市首份生物医药年报开门红,博雅生物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7亿元,同比增长15.52%;实现营业利润8255.69万元,同比增长15.2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514.62万元,同比增长15.19%;每股收益1.06元。

进入新年以来,医药股市的行情伴随着大盘上扬的走势,也一举收复了去年年底失去的阵地。医药行业板块整体来看,与医药政策的关系最紧密,而从经营业绩来看,2012年医药上市公司各细分领域渐显分化。由于上市医药公司2012年年报多数未出,因此本文根据上市公司的第三季度报告和部分机构的研究报告,对医药上市公司和未来影响行业的重大政策作梳理、分析和解读,以飨读者。

 

行业总体预计好于去年

2012年,医药板块经过了从料峭寒冬到阳春小三月的历程。市场对医药行业的悲观情绪从2011年浸润到2012年初,上半年先抑后扬,4月之前整体弱于市场,5月份开始表现反弹,一直延续到6月底。医药行业政策面的回暖,企业盈利增速的企稳,医药板块在上半年获得一轮估值修复。下半年,随着大盘的下跌,板块高溢价风险也逐渐增加,11月份的大跌将前期累计的涨幅基本消耗殆尽,使得医药板块回到年初的原点。到今年一月份,在产业政策和流感疫情的推动下,医药股又掀起了新一轮上涨。

从医药行业整体业绩来看,2012年1-11月,医药制造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5221.9,同比增长19.50%;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490.2亿元,同比增长17.52%。受持续一年的降价政策、招标政策、限抗令等多因素影响,利润总额增速仍低于同期收入同比增速;累计毛利率为29.22%,其中11月以30.22%的单月毛利率创下2012年单月毛利率新高。

2012年,1-11月医药制造业营业利润率为10.03%,其中11月单月营业利润率为10.76%,为全年营业利润率最高值。业内预计,四季度医药制造业营业利润率在10%左右,略高于三季度水平。从财务数字来看,四季度医药制造业运行相对平稳,存在向好趋势。

从行业政策角度来考虑的话,2013年是新一轮医改的关键之年,新版GMP、新基药目录、新一轮招标、二次议价或将重提、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可能出台的中药降价等等政策,都给各子行业盈利水平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不过由于关键的招标政策和降价政策预期影响较2012年小,2013年行业销售收入增速有望不低于19.50%,而平均利润预计也在17%~18%。

 

子行业分化加剧

在医药行业子行业方面,每个子行业业绩分化明显,同一子行业中的不同公司也差异颇大。从2012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的数据来看,原料药行业依然低迷;生物制品和医疗器械均表现较为平淡;中成药和医药商业表现较为突出;化学制剂收入增长较快,但增收不增利。以下对每个子行业明年以及长期的前景作一下分析和展望。

化学制剂:2012年是化学制剂行业恢复性增长的一年,但上市公司也有所分化。由于去年是换届之年,各省市计划内的招标工作基本停滞,对大部分化药企业来说,都是利好。此外,去年到现在,发改委对化药进行了三轮的行政降价,不过总体影响不大,只有少数的最高零售价降到招标价之下。

2013年或是非基药招标的大年,大部分省市都将启动正常的招标工作,对于大部分化学制剂企业而言,其主导产品在招标中的价格都不可避免要下降。

中成药:2012年中成药行业收入利润获得了20%左右的增速。整体来看,一线上市公司业绩表现依旧抢眼。近几年中成药价格的变化对中药企业的业绩影响较大,自中药材整体价格在2009年打破历史平静、快速上涨之后,药材价格的变化对中成药行业毛利率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市场有传言2013年发改委可能会启动对中成药的降价,目前这是行业的一个不确定因素。长期来看,由于中成药企业之间个体差异较大、企业只有在“原材料采购—药品—销售—患者或医生认可度”整条价值链上或某价值链某个环节建立起较高壁垒才能在长期竞争中胜出。

生物制品:2012年,在疫苗领域,由于主要二类疫苗竞争激烈,销售增速较前几年有明显下降,而新一代高价疫苗仍在研发之中,造成业内主流企业产品线“青黄不接”,直接影响了细分子行业增速。而在血液制品领域,由于浆源拓展进展缓慢,营养费上调以及产品的价格管制,导致企业营收增长缓慢,毛利润率出现下滑,直接影响到的企业的利润水平。相比之下蛋白药物和生物/生化提取药物在2012年则明显成为亮点。

化学原料药:原料药行业延续了2011年以来景气下行的趋势,随着大宗原料药产能的不断释放、国际需求受金融危机影响有所下滑以及国内抗生素行业受政策打压,以7-ACA、VC、VE等为代表的原料药及中间体价格在2012年以来价格均同比下降,部分原料药品种甚至陷入全行业亏损的窘境(如VC、7-ACA等)。随着部分原料药价格触及成本线,预计潜在产能的释放将趋于停滞,在位企业也可能通过限产保价等方式试图提升价格,原料药行业整体景气度继续向下的空间不大,但短期也看不到趋势性的拐点。

由于VC、VE等大宗原料药,以及抗生素原料药和中间体的价格基本都处于低位,业内预计明年价格继续下行的空间不大,因此2013年原料药子行业的利润即便没有增长,像2012年这样继续大幅下滑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医疗器械:2012年前三季度医疗器械子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79%,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增长7.43%,两者比2011年均有所下滑。不过,今年医疗器械各领域的分化十分明显,制药装备龙头企业、家用医疗市场龙头企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部分背靠县级医院工程和诊疗设备市场的企业和获得了加速发展;而相比之下,依靠或部分依靠出口业务的医疗服务企业则受到外需不振的影响增长乏力;高值耗材企业则由于其产品所处阶段不同而业绩迥异,市场相对成熟的乐普医疗业绩出现下滑,而处于成长期的骨科器械企业凯利泰则依旧维持了30%以上的增长。

医药商业:医药商业在经历了去年下半年招标降价后带来的增速明显放缓后今年出现了恢复式增长,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了22.04%和25.35%。在主要医药商业上市公司中,无论是上药、国药、九州通这样全国布局的医药商业企业还是如瑞康、嘉事堂这样的区域龙头,大部分企业净利润同比都获得了较快的增长。不过,大部分医药商业企业的毛利润率和净利润率依然没有明显回升,应收账款也在迅速扩大,经营性净现金流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影响上市公司的政策

影响上市公司的政策很多,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等,虽然也是行业关注的热点,但是由于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并不大,或者并没有近期影响,所以没有纳入,以下从机构关注的热点政策进行逐一解析。

药品招标:随着今年3月份政府换届的结束,各省招标即将进入“活跃期”。在历经了安徽基药招标、福建非基药招标等偏严的招标政策,以及去年“毒胶囊事件”引发市场对低价招标政策的反思之后,业内普遍认为招标政策有望逐步趋缓,从广东省等地的基药招标政策来看,已经有这种风向,而后续招标中药品价格降幅明显超出市场预期的可能性也不大。其实,经过近年来的招标政策实操,“招标=降价”已经成为业界共识,对于大多数普药和部分竞争性专科用药而言,在结束了去年的招标空窗期以后,又将面临价格维护工作方面的一定压力,因为虽然药品招标已经下放到省级单位,但由于招标信息对外都是公开的,后招省份会参考先招标的省份。

医保控费:去年10月31日卫生部办公厅发布《关于2012年各地加强医药费用控制有关情况的通报》,部署下阶段医院控费工作;12月4日,人保部、财政部和卫生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的意见》,提出按照“结合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加强总额控制,并以此为基础,结合门诊统筹的开展探索按人头付费,结合住院、门诊大病的保障探索按病种付费”的改革方向,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在所有统筹地区范围内开展总额控制工作,建立以保证质量、控制成本、规范诊疗为核心的医疗服务评价与监管体系,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随着医保已完成全覆盖,未来国家对医保费用的严格控制将是中长期政策的主基调,长期来看,医保内药品和器械的行业增速可能会受到医保控费的影响而减缓,不过,部分进口替代的化学药可能会因此受益,控费中也不乏机构性的投资机会。此外,未来大病医保与商业保险结合的实施细则等都也有望成为明年的政策热点,但其对行业的实际影响还有待政策细节的逐渐明朗。

新版基药目录:虽然具体出台日期还没定,但新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于今年发布是毫无疑问的事情,根据此前卫生部对外传出的消息,新版基药目录的适用范围将从基层医疗机构扩至各级医院。从目前情况推测,新版的基药目录将包括近500多种品种,比上一版的307个品种有明显增加。一部分针对大病慢性病、主治疗效明确、已被多地方增补基药纳入的药物(包括西药和相当部分中药品种)有望进入此次基药范围。总体而言,一项药品进入基药目录后对企业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品种。一般而言,高定价的独家品种或生产厂家较少的品种进入基药后往往能够有效放量,此类放量不仅在基层发生,由于目前多个省市要求二三级医院使用基药占到一定比例,因此对于增补入基药目录的高价基药品种,二三级医院也有可能优先选用。而对于部分竞争结构较差,生产批文众多的普药品种,进入基药后往往会引发企业之间的价格战,反而有损企业的盈利能力。

行政降价:去年3月和10月国家发改委已经进行了两批次化药领域(调整部分抗肿瘤、免疫和血液系统类等药品)的行政降价。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决定从今年2月1日起调整呼吸、解热镇痛和专科特殊用药等药品的最高零售限价,涉及400余种药品,平均降价幅度为15%,至此,发改委已经完成了全部化学药品的降价。根据有关人士透漏,在西药调整之后,2013年上半年将调整中药价格,目前正在对医药品牌进行物价核查,为下一步药品降价提供物价依据。但考虑到中药品种成本相对不透明,过去几年中药材涨价幅度较大以及政策对中药的扶持力度,业内预计中成药价格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不大,龙头企业的独家品种估计仍将只会有小幅降价。

新药审批:国家药监局去年11月发布公示称,同意与广东省共建药品审评机构,对于在广东省行政区域内提出的新药技术转让申请、药品生产技术转让申请、以及受托方为省内药品生产企业的药品委托生产申请,广东省药监局都将拥有审评、审批权限。未来,这种新药审评的行政权力下放试点可能会进一步扩大。此前,审评进度较慢一直是困扰国内药企的大问题。目前一个3.1类新药经过排队,几轮审评和提交补充申请后拿到生产批件一般需要3-5年。此次SFDA的“放权”可以看出其提升了对评审缓慢问题的重视程度。不过,与我们理解的新药审评权力下放不同,此次广东省先行先试的针对技术转让和委托生产的申请审批,并非最困扰药企的药品生产审批(事实上这一权力也很难下放),因此这一举动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新版GMP:随着新版GMP期限的临近,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由于新版GMP改造费用的压力将被加速淘汰,这为资金雄厚的上市公司、龙头企业提供了并购和扩张的机会,促进行业集中度提高。清科研究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国内医药行业共出现超过90起并购,其中,由A股药企发起的并购占比达80%。

其他敦促企业按时完成认证的措施还包括,对已通过新版GMP认证的生产企业在招标、定价方面提供政策优惠。根据《关于加快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促进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显示,政府将加大通过新版GMP 认证的情况在药品招标采购中的评分权重,如采取“双信封”招标方式采购药品的经济技术标书中获得新版GMP 认证的分值应占总分1/3 以上。此外,通过新版GMP的企业与未通过的企业生产的药品也将实行区别定价,如属于政府管理价格的,允许通过新版GMP 认证的企业药品根据不同剂型适当上浮最高零售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