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看产业系列访谈:启明创投胡旭波
(2013-01-22 10:47:58)
标签:
医药投资周刊投资与资本启明创投胡旭波财经 |
分类: 投资与资本 |
全行业谨慎看好,子行业苦乐不均
文/本刊记者 谭敏
《医药投资周刊》:中国的医药健康领域目前环境是复杂的,一方面是巨大的市场潜力及健康需求带来的市场快速扩容与产业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是新医改的一系列政策,如招标、降药价、医保限费等,给产业带来了负面的影响。2013年即将到来,请问你是否看好中国医药健康领域?为什么?
胡旭波:我谨慎看好中国医药健康领域投资。如你所描述的,中国的医药健康领域,正处于一个发展期,市场容量和机会无疑会继续增加,但是医药行业的一个特点是政府或保险公司是买家,因此很容易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考虑到这两个因素,基本的一个趋势是行业谨慎看好,但是子行业间苦乐不均。
《医药投资周刊》:不同的细分行业,近几年的发展各不相同,有的受政策的负面影响,目前惨淡经营中,有的则因政策的鼓励,一时成为投资人眼中的“香饽饽”,请问你看好哪些细分领域?为什么?
胡旭波:我会继续比较看好替代进口的并有出口潜力的高价值的医疗器械、诊断、生物药等产品类公司。医疗服务行业也会蓬勃发展。
《医药投资周刊》:在与投资界人士接触时,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投资机构都在关注医药健康领域。然而,某些投资人也坦言,药品领域太过专业,目前只能观望,而医疗器械和医药服务领域则容易看得明白,于是他们选择投资这两个领域。请问在你看来这种情况是否造成医疗器械与服务领域投资热的原因之一?药品领域的投资价值又该如何看待?
胡旭波:是的,药品领域,尤其是新药,是比较专业的领域,需要有对生命科学有深刻理解和前瞻判断,并需要准备比较大的资本,和较长的时间来获得进展。 国外对新药的投资之所以在发展,是因为新药的价值很高,极端的例子是Gilead 以110亿美元收购Pharmasset, 主要就是看中Pharmasset的尚处于临床阶段的丙肝药。在中国,如果能形成对“中国新药”进行合理的估价,中国的新药研发及投资将有机会蓬勃发展。这个拐点的形成需要中国的临床研究达到国际水平,以及中国医保政策对新药的认可及价格支持。我感觉未来5年,新药的投资会有较大的发展。
至于医疗器械和服务,确实看的人比较多。不过,这两个行业也是比较专业的行业,只是相对商业模式容易理解,微创新比较容易,需求也比较容易把握。因此,会有更多基金希望介入。
《医药投资周刊》:关于标的企业的选择,你更看重的是企业所处的子行业,企业所拥有的先进技术,还是企业的领导者及其团队呢?三者的排序在你心中是怎么样的?请分享一下你印象深刻的投资案例。
胡旭波:我个人认为一个投资决策的作出,基本上需要这三方面都满意。如果非要排序,我会排:行业、团队、技术。
启明在医药健康领域一直是活跃的投资人。我们在医药健康领域自2006年开始已经投资了近20家企业,其中已经有超过10家成为行业领导者。启明创投典型的投资包括:
泰格医药:作为唯一的机构投资人,启明于2008年和2010年分2次投资,并支持泰格医药高速发展,成为中国顶尖的临床试验CRO。 泰格医药已经于2012年8月在创业板上市,目前市值超过30亿。
甘李药业:作为首轮的唯一机构投资人,启明于2009年投资甘李药业,甘李药业目前是中国唯一的国产胰岛素类似物生产厂,启明注资并支持甘李药业高速发展,甘李药业的国内市场收入已经增长了若干倍,并进入国际市场。
奥泰医疗: 奥泰制造出第一台国产1.5T超导核磁设备并进入国际市场,是继GE、SIEMENS、PHILIPS后唯一拥有自主高场核磁技术的公司。
《医药投资周刊》:每个领域出现投资过热的时候,随之而来的,就是风险。请问在你看来,目前中国的医药健康领域是否已经出现投资过热?又存在哪些风险?
胡旭波:过热还谈不上。风险是确实存在的。最大的风险还是在于资本对医药行业的行业和营运特点理解不够,投入后发现企业的发展与预期差距较大。
启明创投是中国领先的风险投资基金,目前管理资金总额超过11亿美元,在中国上海、香港、北京和美国西雅图设有办公室,重点投资于消费互联网、生物医疗、新能源、及信息技术等产业。
在生物医疗领域,启明已经投资了甘李药业、泰格医药、奥泰医疗、生工生物、瑞尔齿科、生泰尔生物、联亚药业等近20家企业,涉及生物制药、医疗器械、诊断技术、医疗服务、及生命科学等多个细分领域。
胡旭波
胡旭波是启明创投的合伙人,专注于医疗和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的投资。拥有上海医科大学的医学学士及上海国际MBA (SIMBA)学位,有超过13年医药相关产业投资、战略咨询和营运管理方面的工作经验。胡旭波目前担任董事或监事的公司包括:泰格医药股份 (创业板:300347)、康联药业(台湾:4144)、生工生物股份、瑞尔齿科、生泰尔生物科技、透景生命科学、国康健康管理、以及其他若干家医疗器械及诊断试剂开发公司。加入启明前,曾服务于中信未来投资,任投资部总经理;IBM BCS,任资深战略咨询顾问;上海卡乐康制药技术,任全国产品经理等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