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改的利好与隐忧

(2013-01-21 13:59:54)
标签:

医药投资周刊

医改

健康

分类: 政策与法规

医改的利好与隐忧

文/林玲


国家医改重拳不断出击,基药进一步扩容,医保、新农合参保和受益人群不断扩增,报销比例、人均费用标准不断提高,报销流程不断简化和便民,审核更加严格和规范,这些都是医改给民众带来的直观利好信号。但另一方面,医疗费用整体降低有限,民众就医质量和满意度改善仍旧有限;医药企业苦乐不均,两极分化,缺乏合理生存发展的利润保障;公立医院动力不足,莫衷一是,缺乏良性激励和有效监管的现代管理运行机制;政府投入负担加重,监管工作加剧。医改渐行渐深,方方面面的问题就愈加凸显。

医改,是否等同于“增加政府投入 压缩医药企业利润,用提高诊疗费(尤其是自费诊疗费)、剥离检验费、提高其他不在监管范围内的器械耗材费用来重新画饼,取得各方平衡?”

 

医改的光明利好 

对于医改,究竟谁会喜悦,谁会欢畅?

对医改旋涡中心的主角之一,药价虚高的公众讨伐对象医药企业来说,实行新医改后,在政策线内、受国家政策扶持或没有明显限制的品类产业和企业将获得发展良机,具体包括:

第一类,政策扶持性品类产业,例如中药、儿童药、精神类以及有竞争力的基药产品、面对基层县级医院销售的产品、进入医保和/或新农合目录的产品企业;

第二类,由政府买单或倡导防治的品类产业,具体包括肿瘤等重大疾病、妇幼保健(含筛查)、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防治、艾滋病、结核等传染性疾病相关领域企业;

第三类,不受限或受限较少的领域,如器械、耗材类企业。

 

医改的潜伏隐忧    

有关医改,谁会哭泣,谁会烦恼?

医改,是四方参与的医改,政府、企业、医院、患者,究竟是利益统一、目标一致,还是相互博弈、相互质疑?各自角度的隐忧都在哪里?

从政府一方来说,一则政府财政支出加大,需要大面积补贴医院、补贴民众、补贴专项领域;二则医保成了唐僧肉,各地都在超支;三则路径支付改革、二次议价、以医养医等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政府有效投入与控制医疗费用超支的两难问题。

从医院方面来看,一方面以药养医变身为以械养医、以医养医,换汤不换药;另一方面,大医院动力不足,完全由国家补贴不现实,也失去灵活性,完全市场化缺乏监管则滋生腐败,缺乏良性运行机制,而社区医院和基层医院医术水平、服务质量和规范性还需进一步提升,民营医院医疗质量和规范性则难以保障。同时,医保费用加强控制,各方利益难以平衡,自费病人用药更加失控。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首先,同质化强的基药和非基产品,尤其遭遇残酷价格拼争,唯价格、唯规模、唯公关取胜的挂网规则之后,大量企业和产品将被淘汰出局;其次,企业两头受压,各项成本在涨,销售价格却只降不升,医院、商业等销售渠道费用也并不一定降低,加之还要拿出更多的精力和成本保标,企业缺乏生存和发展的合理利润支撑;再者,医药领域政策频出,动作过于密集,加之政策调整过快,没有缓冲周期,容易对企业造成巨大冲击和损失。

作为患者一方,则需要面对的是:医疗费用降低有限,甚至有可能不降反升;就医质量和满意度有待提升,很多时候花钱买不来服务和心安;第三方医疗检测市场从产品、技术到企业诚信与经营管理基础以及政府监管力度、专业化管理经验、行业标准与市场规范性建立都存在大量缺失和不足,严重堪忧。

 

未来的分化与成功关键

基层医院与大医院能否真正分流?患者如何选择,既取决于医患信任的建立,更取决于医术水平的高低,当然也包括就医时间成本与资源可得性。

平价不代表只能低质量、低标准、低水平,怎样在不增大患者开支的情况下满足民众的就医需求,提升就医质量是一个需要严肃探讨的话题。

医改,不能仅仅倡导催生高价格、高服务质量的贵族医院,也要有效提升各级公立、私立医院的医术质量、医德水平。医院经营和企业经营一样,市场化与规范化之间需要同步。

怎样体现和维护医生的价值?医院运营自主性与品牌建立如何确保?需要给予医院靠医术、医德和服务质量取胜的合理创利空间,而不能一味行政干预,倒回计划经济的体制,真正倡导医疗改革的地方则又被简单的一刀切泯灭了锐气。

怎样维系医药企业生存发展的合理利润空间?医改不是为了整垮企业,没有医药企业的参与和支撑,医改之路也不会顺畅。医药企业,既要负担自己的企业员工,还要承担商业、医院等渠道和终端各相关产业员工的生计,实在不堪重负。

因此,政策调整的方向不仅仅应考验企业的资源与实力,更要体现公平性与市场机制。躺着中枪的中小企业实际是有效拉低药品价格的生力军,一切要靠市场的良性竞争,而不能像国企一样仅仅依靠政府的关照和哺育孵化。

政府投入和监管如何有效到位?中国人口众多,靠国家投入毕竟有限,政府投入看似庞大,分解到省市,分解到医院,分解到人头,仍显得杯水车薪。政府经费更需加强审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合理性,在复杂而多元化的市场运行中,也更需要现代化的政务管理和监管机制以及有效引导和高效的治理能力。

医改路漫漫,医改的巨轮需要医院、企业、政府几方共同托举,利益统一,步调统一,以服务和满足好患者需求为宗旨,切实提升市场满意度,偏离了这一宗旨,将是无解和难解的困惑方程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