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物流转型,商业服务延伸铺路
(2013-01-21 09:52:21)
标签:
医药投资周刊医药物流商业服务健康 |
分类: 商业与流通 |
医药物流转型,商业服务延伸铺路
文/本刊记者 戴明明
长期以来,医药商业盈利模式仍主要局限在医药产品的配送服务,但这一模式受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招标政策以及药品降价的挑战,行业毛利率进一步压缩,迫切需要有新的盈利模式。在新医改规范流通行业的背景下,我国药品流通行业面临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压力,从传统现代商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同时医药行业全产业链的发展也要求流通行业转型升级。
行业急需转型升级
“医药物流的创新是医药商业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迫切要求。”天津医药集团太平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洪刚在2012年年底召开的中国药品流通行业年度大会的发言代表了国内医药商业物流转型的心声。
最近几年来,我国药品流通批发行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各个企业加强了市场竞争意识和成本控制意识,大量借用社会力量或行业内的第三方来完成药品的委托仓储和运输,以求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分担企业风险。
长期以来,医药商业盈利模式仍主要局限在医药产品的配送服务,但这一模式受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招标政策以及药品降价的挑战,行业毛利率进一步压缩。迫切需要有新的盈利模式。在新医改规范流通行业的背景下,我国药品流通行业面临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压力,从传统现代商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同时医药行业全产业链的发展也要求流通行业转型升级。
从近年来的发展来看,许多医药商业企业都在加快扩大规模和网络覆盖范围。以国药、上药、九州通等大型商业公司在全国攻城略地的发展态势来看,今年的商业并购潮还会继续。同时,在物流专业化的今天,提高物流配送准确性与及时性、降低营运成本,也成为众多医药商业企业攻克的方向。
目前,中国医药物流存在的问题仍不少,而医药物流公司也在努力寻求突破,无论是物流下沉,还是全产业链覆盖,都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新趋势,那就是“专业化+广覆盖”。而专业化的方向包括第三方物流、信息化以及精细化延伸。
物流专业化,更规范
去年12月,针对医药物流领域存在的问题,由国家商务部发布的《药品批发企业物流服务能力评估指标》行业标准(下简称“《指标》”)已经正式实行。该标准旨在规范药品批发企业物流服务能力构成的要素和评估指标。
正如中国医药冷链联盟秘书长刘卫战所言,药品物流服务作为药品流通产业链中的关键一环,已发展成为药品批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现状在短期内还不会有大的改变,然而物流行业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必须要朝着现代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医药物流的现代化是企业追求成本降低和效率提高的必然目标,目前医药物流主要有社会化物流和专业第三方物流。早在2011年,商务部在制定药品流通行业“十二五”规划时,就明确提出将推动医药物流服务专业化发展,鼓励药品流通企业的物流功能社会化,实施医药物流服务延伸示范工程,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向医疗机构和生产企业延伸现代服务,在满足医药物流标准的前提下,有效地利用邮政、仓储等社会物流资源,发展第三方医药物流。
然而,社会物流涉足医药物流范围广,但专业化能力不足,对药品的安全性和质量管理方面都存在把关不严的问题,给我国药品安全造成许多隐患,也给委托方造成许多潜在的企业风险。据中国物流业商会筹备组的调研,目前社会化物流仍占据医药物流配送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发展和规范第三方物流成为医药物流现代化的关键。
上述《指标》就对药品批发企业物流服务能力进行了划分,实行分级管理。用A级表示,由高到低分为AAA级、AA级、A级,依照《分级标准》进行评定,这对医药批发对企业来说,虽然具体指标制定工作还没有实施,但是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医药物流批发将更加规范化。
物流院内延伸新路
从医药流通行业发展的思路来看,作为药品流通核心构成环境的药品物流服务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完成运输和仓储的基本职能,也不再局限于对药品流通过程中物流的各个环节的优化组合,而在更迅速地向上下游服务延伸。
近年来,国药控股、上海医药、华润医药、九州通等国内商业巨头纷纷加入医药物流延伸服务,备受业内关注。而从2012年中国药品流通行业年度大会上,记者也了解到,永裕医药等外资医药商业公司也正在尝试进入医院改造项目。一时间,医院物流延伸服务成为众多医药商业公司争抢的焦点。
其实,在上述医药流通行业“十二五”规划中,也曾提出“要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向医疗机构和生产企业延伸现代化医药物流服务。”作为对这一规划的呼应,商务部从2011年开始,积极推进医药物流服务延伸示范工程,以其推广药品流通企业向医院延伸现代医药物流服务的模式。
据了解,目前医药物流延伸主要针对大型医疗机构,如天津医药集团太平医药有限公司与天津红桥医院、华润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天坛医院、九州通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就是大型商业公司与大型医疗机构的合作。
目前最常见的院内物流延伸主要是医药公司ERP与医院HIS对接,实现动态的实时库存查询和下单;或者药企在托管医院药房的基础上免费向医院提供WMS仓储管理系统,通过实现医院药房的零库存进而掌握医院药品采购渠道。
对主管机构而言,医药商业企业参照国家GSP标准,把医药流通企业的质量管理延伸到医院药库中,实现了药品流通中的批号管理,生物制品的全程冷链管理,严谨了药品流通各环节的质量监控、自动监控药品效期等,对每一个发放到门诊药房的药品都能实行批号管理,实现可追溯,可全方位地提升医院药品质量管理水平,有助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不过,尽管近期内物流延伸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医药企业与大型医疗机构主导的供应链下游延伸依旧遭遇不少问题,其中信息系统整合技术以及前述高管提及的初期投入成本问题最为突出。由于大型医药商业企业各自为战,建立的服务模式也各不相同,医疗机构终端一旦选用,捆绑性甚强;而另一方面部分医疗机构管理者仍未意识到目前的形势变化,单依靠医药商业企业主导的供应链服务存在高投入低回报的风险,仍须政府有关部门着力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