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村夫
村夫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608
  • 关注人气:10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柯乔门坊的历史功能

(2023-02-12 14:34:31)
标签:

历史

礼仪

门坊的历史功能

 

明代嘉靖年间,莲玉柯氏出了一位著名历史人物——柯乔,他官至福建按察使副使、巡海道副使,官虽只正四品,但其治理江水、抗倭事迹至今流传,成为被后人尊崇的民族英雄,嘉靖年间在其故里建有“柯乔门坊”,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柯乔门坊的历史功能

柯乔门坊的历史功能

柯乔,生于弘治十年(1497),字迁之,号双华,他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守仁和明代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湛若水的得意门生。他嘉靖八年(1529)进士,历任行人司行人、翰林院经筵侍讲、贵州道监察御史、直隶永平府推官、户部主事迁员外郞、湖广按察史佥事、荆西道佥宪(一把手)。他在荆西道佥宪任上,为嘉靖皇帝生父兴献王朱祐杬监督修建显陵认真负责,以及成功领导撰修了《承天府志》深得嘉靖皇帝的赏识,此后升任为福建布政司参议、福建按察使副使、巡海道副使等职。柯乔在他为官期间,下令刊刻陆羽《茶经》,嘉靖年间刊刻的陆羽《茶经》(柯本),是现存最早问世的《茶经》单行本;他曾主持修建长江、汉江大堤4000多里,提高了该地区的洪水防御能力;在巡海道副使的任上,率东南沿海军民抗击倭寇、葡萄牙殖民者入侵,有力的捍卫了国家的安全。然而不幸的是柯乔被小人谗言,嘉靖三十二年(1553)罢官返回原籍成为一介布衣。次年朝廷察知柯乔冤情后,嘉靖帝颁昭让其进京受职,但此时已在家中病逝。嘉靖帝获知后,下令建造“柯乔祠”,门坊上刻有“副宪”和“嘉靖乙丑科进士柯乔”字样,以表彰其任职期间突出的历史功绩。

柯乔祠建成初期,主要就是祭拜柯乔的纪念场所,功能比较单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功能也在不断变化,逐渐演变带有宗祠性质,但还兼有其他宗祠不具有的婚丧嫁娶等礼仪活动场所。“柯乔祠”在莲玉里,人们一直称呼为“大门堂”,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政府进行文物登记时,以其前进牌坊外观登记为“柯乔门坊”,后逐渐被人接受,今日莲玉柯氏族人仍习惯称“大门堂”。今天的柯乔门坊属国家所有的文物,柯乔后裔除大年初一进去祭拜柯乔及其西大房列祖列宗外,不再具有其他功能。现根据先辈口头传说和历史资料加以总结,认为柯乔门坊历史上具有以下功能:

祭祀 宗祠最主要的功能是供奉先祖的灵位,祭拜先祖,柯乔门坊自清代康熙年间以后这个功能更加凸显。柯乔的后裔每年腊月二十五将柯乔门坊内外打扫干净,次日将柯乔和其逝去的子孙画像请出挂在前进堂屋中,需要说明的是所挂的画像仅仅只到柯乔孙辈止,更为特别的是柯乔未出嫁在家中病逝的小女儿芷兰姑娘的画像也位列其中。根据这个原则挂在柯乔门坊内供人祭拜的画像有:柯乔和夫人叶氏、程氏;柯乔子女尧年、熹年和夫人江氏、芷兰姑娘;柯乔孙子时聘和夫人、时举和夫人、时宜和夫人、时旭和夫人。腊月二十六画像挂出后,直到正月十六收起画像,此间柯乔门坊内香烛不断火,二十四小时有人值守,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祭拜达到高潮,祭拜时长辈在先晚辈在后,一代一代的上香叩头,未出嫁的姑娘和夫妻齐美的媳妇可以进入祭拜,已经出嫁的姑娘和丧夫的寡妇绝对不可入内,这种祭祀规则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

议事 随着柯乔后裔逐渐增多,到了他曾孙辈已经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家族,同时还有一定数量的财产,这就必然涉及到管理,正好柯乔门坊有三进,房屋面积充裕,理所当然的成为西大房族人议事的场所。当年参与议事的一般都是长辈和乡贤,这主要涉及土地出租、山林砍伐、财务管理、济困族人等,常年聘请几人管理日常事务,称为“管公堂”。同时对忤逆之人,其家庭难以管束的进行教育和惩罚,最严重的押入“大门堂”训诫,甚至脱衣鞭打,所有这些都由长辈和乡贤作出决定。

婚嫁 迎娶嫁出到柯乔门内举行仪式,这在其他宗祠里一般是不存在,也就是莲玉柯西大房独树一帜。因为柯乔系西大房的始祖,且又皇帝赐造了柯乔门坊,一直被其后裔视为荣耀,不论经过多少代柯乔后裔都将柯乔门坊视为自己的祖屋。柯乔后裔娶媳妇一律清晨从这里发轿去新娘家迎娶(童养媳除外),从娘家用花轿抬回来的新娘首先来到柯乔门坊,从正门进入后祭拜天地和先祖后,然后新娘头顶盖头,在新郎的牵引下,走到婆家再跪拜父母,完成结婚跪拜礼仪;嫁姑娘则是婆家迎娶新娘的花轿于天亮前来到柯乔门坊正门前,在这里完成开门礼仪,待姑姑娘家举行完婚宴,完成拜谢父母等一系列礼仪后,由人背着来到柯乔门坊,为了防止走回头路,则从后门入内,将新娘放入团箕里(意为不沾娘家灰,即不带走娘家财运)在完成祭拜先祖后,再背上出正门上花轿,此时必须天色已黑,燃放烟花爆竹送姑娘于归,此项习俗一直延续至新中国成立。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嫁姑娘的方式同样不适用送养童养媳。

丧礼 这种习俗同样是莲玉柯氏西大房特有,也就是西大房的老人逝世后,将棺材停放在柯乔门坊内,在家中穿好寿衣再用白老布裹着,抬到柯乔门坊内入棺,后面的丧礼则在这里完成,出殡的日子抬棺走正门送逝者归山。这里则要特别介绍的是遗体进入柯乔门坊既不准从正门进去,也不能从后门进去,为此柯乔门坊在前进两侧特意都留有门洞,平时此门不准打开,只有老人去世时才开启此门。这种丧礼虽止于新中国成立,但时至今日,只要是西大房的老人逝去出殡,仍会将棺材用短杠由四人抬到柯乔门坊正门前,挽杠换成八抬大杠送逝者归山。

柯乔门坊自明嘉靖年间建成至今已有四百多年了,随着星转斗移,朝代更迭,柯乔的后裔不断增多,西大房在柯乔门坊内举办的礼仪活动也在不断变化,由最初的单纯纪念场所,发展为带有宗祠性质的家族公堂;随着新中国成立,由家族公堂变为国家所有的文物,西大房族人除大年初一入内祭祖外,不再允许举办任何礼仪活动。即使是这样,柯乔门坊在西大房乃至整个莲玉柯氏族人心中是神圣的,因为它是先辈柯乔曾为国家、为民族立下不朽历史功绩的象征,它是一面爱国主义教育的旗帜,他的光辉业绩必将被后人永远铭记颂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婶娘的人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