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脑控系列纪实(十四)--脑控犯罪分子犯罪心理分析之十

(2013-03-16 22:48:09)
标签:

脑控

脑控犯罪

人权

公民合法权利

教育

分类: 脑控犯罪系列纪实

脑控系列纪实(十四)

――脑控犯罪分子犯罪心理分析之十

上一篇,具有“邪教犯罪心理”的脑控犯罪人的犯罪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做了一个较为简单的分析。这种犯罪心理是“信仰型犯罪心理”的脑控犯罪人犯罪心理的一种,给人民、社会和国家带来巨大的危害性。

脑控犯罪借助的犯罪工具是综合型定向能装置,其实就是脑控武器及其扩展和终端设备,这些装置可以窥视你,也可以入侵你的思维,利用你空虚的、孤独的、焦虑的、压抑的心理,渴望一种心灵寄托或是感情的发泄的心理,对这类受害人实施脑控,利用这类人对这种高科技武器装备和犯罪手段不了解的有利条件,跟你“传音入密”聊天,嘘寒问暖,聊表关怀,借机宣扬鼓吹自己的宗教,通常会以“超能力”、“天籁音”以及“救世主”、“灵魂工程师”等说法,骗取受害人的信任,既而发展成自己的信徒,引诱受害人加入自己的脑控犯罪组织。

部分接受脑控的人,可能是脑控犯罪集团现实中的帮凶,与脑控犯罪集团相互勾结,以被害人的身份,出现在脑控世界的声音环境,但是这些声音未必是他们本人的声音。这些接受人,可能参与过脑控,或者知道在什么地方、哪些人、因为什么目的实施脑控犯罪,甚至很清楚被害人都是哪些人。他们从中获利,比如智慧财富、个人隐私、账号密码、受害人结识接触的人,以及其他各项机密。这些人之所以勾结脑控犯罪分子参与对被害人的迫害,同样存在前面“脑控系列纪实(六)”到“脑控系列纪实(十三)”中介绍的“盗窃、抢劫与诈骗犯罪心理”、“贪污与受贿犯罪心理”、“性犯罪心理”、“信仰型犯罪心理”等犯罪心理。这些场外以其他方式参与的脑控犯罪分子之前可能参与过这种脑控犯罪活动,对脑控犯罪惯用伎俩和常用手法以及语言中的“切语”(脑控犯罪分子的土话)十分了解,在“脑控犯罪语音空间”中,甚至在现实生活、工作中,配合对被害人的生活空间的排挤。

 

封建迷信,是指带有封建社会印迹,对超自然力量的盲目信仰与崇拜为基本特征的社会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方式。封建迷信大体可分为三层次,即迷信观念、迷信行为和迷信活动。

迷信观念是个体对鬼神、命运、因果报应等的经验性理解和盲目认同。迷信行为是指在迷信观念的驱使下,为满足某种心理需求而进行的迷信行动与仪式,如求神讨仙等。迷信活动则指迷信职业者操持占卜、看相、算命、降神、驱魔等“术数”骗取他人钱财的活动。

封建迷信犯罪,是指犯罪人受迷信心理的驱使而实施的犯罪行为,以及有意识利用封建迷信心理与活动而实施的犯罪行为。封建迷信犯罪的行为类型包括暴力犯罪、财产犯罪、性犯罪等。根据其犯罪动机的特征,封建迷信犯罪分为主动型迷信犯罪和迷信信仰型犯罪。

主动型迷信犯罪,这是以封建迷信为犯罪工具的犯罪类型。行为人实施犯罪并非以封建迷信信仰为行为动机;其犯罪动机可以是物欲性犯罪动机(利用封建迷信活动骗取钱财),也可以是精神性犯罪动机(如以封建迷信为途径实施其本人的报复欲望),或利用封建迷信进行政治犯罪活动等。

迷信信仰型犯罪,它是由行为人的封建迷信信仰导致的犯罪,其犯罪动机属于典型的信仰型犯罪动机。从犯罪危害性后果的角度看,该犯罪类型具有明显的被动、盲从的特征,犯罪人被动性地直接接受了封建迷信意识或间接感染,而实施了危害他人及社会的行为。

 

 “封建迷信犯罪心理”脑控犯罪人的犯罪心理有以下几个特点:

1.         错误的认知

封建迷信犯罪人认知的迷信色彩十分浓厚,他们存在着混乱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唯心主义的特征。具有这种特点的犯罪人,多为年龄较大及文化层次较低者。具有迷信认知的个体,分辨与判断力较差,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无意识、潜意识地屈服于封建迷信意识的力量,使封建迷信成为危及他人、社会与其本人的工具。

2.         狂热的情绪、情感

封建迷信犯罪人在迷信至极时,往往具有虔诚、畏惧的狂热特征,即最大限度的紧张和强烈、深刻的内心体验。这些体验使个体脱离周围现实,并使其内心的强烈体验转向幻想的客体;从行为上则表现为接近、依恋、痴迷、甚至与“神”容为一体。他们在情感上对神明绝对信服、崇敬,不允许他人不信任或亵渎自己信奉的“神”。

3.         坚定的犯罪意识

封建迷信犯罪人的意志十分坚定,主要表现在需要克服自己内心障碍,明知道违背常理和生活知识,却非要坚持做下去不可,以“心诚则灵”作为精神支柱,希望取得有利于己的结果。

4.         荒谬的动机

迷信信仰型犯罪人的动机往往充满荒谬的色彩,其追求的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神秘感的满足。这种犯罪人往往具有某种人格或精神障碍,可能伴有妄想症状。主动型迷信犯罪人不一定相信封建迷信,而只是以其为幌子,追求其他的目的。

5.         异常的人格特征

某些迷信信仰者的人格具有异常性的特点。

 

“封建迷信犯罪心理”脑控犯罪人的行为特征:

1.         犯罪行为的迷信色彩

封建迷信犯罪,其行为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犯罪行为与迷信行为结合在一起,而且多数犯罪行为是在迷信行为的幌子下实施的。

2.         公开实施犯罪行为

一方面,迷信犯罪行为是一种客观的犯罪行为,另一方面,隐藏在其行为背后的是精神上的虚幻性,这种犯罪虚幻性导致的自我欺骗,使犯罪人相信所实施的行为是超自然力量的行为,因而在实施犯罪时,不避人耳目,也不实施逃避侦察的行为。

3.         犯罪行为的狂暴性

由于迷信作用,个体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失去正常的判断力,情绪十分狂热,达成目标的意志十分坚定。犯罪人往往残忍施暴,实施犯罪行为时不听劝阻,犯罪行为后果严重。

 

脑控犯罪人,借助的犯罪工具是一种综合型定向能装置,这种犯罪工具的隐蔽性,使具有“封建迷信犯罪心理”脑控犯罪人在实施犯罪时,更加胆大妄为;在利用封建迷信发展其现实中的信徒时候,往往不计后果,给这些受害人,带来各种各样的身体上以及精神上的伤害,甚至不惜利用所谓的“超能力”(也就是定向能、微波、声波发射装置),将受害人致伤、致残、致死。这一方面,可以在其犯罪人团伙中提升这个所谓的“神”的神化能力,另一方面为了自己犯罪罪行暴露,对被害人实施暴力、威胁、恐吓、要挟等手段,迫使其就范,甚至挺而走险杀人灭口。

 

对于基于“情绪型犯罪心理”的脑控犯罪人的犯罪心理分析,请关注下一篇脑控犯罪分子犯罪心理分析之十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