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位于杭州市西湖区灵隐山麓。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印度僧人慧理云游入浙,登临灵隐山,见有一石峰而叹曰:“此乃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于是在此居留建寺,名灵德,将石峰称“飞来峰”。
灵隐寺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两峰挟峙,林木耸秀。慧理和尚建寺后南朝梁武帝赐田扩建,初具规模。唐会昌法难寺毁僧散,一度沉寂。五代吴_越_王_钱_镠时,永明延寿大师奉_旨重建,并赐名灵隐新寺。宋嘉_定年间,灵隐寺被朝_廷_品定天下丛林“五山十刹”之一。元明时期,灵隐寺屡毁屡修。清顺_治年间,具德和尚住持灵隐筹资重建,前后历时十八年之久,规模跃居“东南之冠”,宗风重振。康_熙二十八年,康_熙_帝南巡至灵隐寺,亲书“云林禅寺”额,挂在天王殿檐下。
灵隐寺主要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法堂、华严殿为中轴线,两边附以五百罗汉堂、济公殿、华严阁、大悲楼、方丈楼等建筑构成。
灵隐寺内存有不少年代久远的佛像、经幢、石塔、法器、佛经、御碑、字画等历史文物,为灵隐寺珍贵的佛教文化遗产。
大雄宝殿中的释迦牟尼佛像,是以唐代禅_宗佛像为蓝本,用二十四块樟木雕刻镶接而成。高24.8米,妙相庄严,气韵生动,国内罕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