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天后宫,位于天津南开区古文化街中段,始建于元至元年间(1264年-1294年),泰定三年(1326年)重新勅建,主祭海神妈祖天后娘娘,俗称娘娘宫。天后宫是天津现存最古老的道教宫观,也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三大妈祖庙之一,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
天津是漕粮海运的终点,海运由此转入内河运送。那时漕船海难屡有发生,至元年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在天津古城东门外海河三岔河口码头附近建天后宫,供奉海神妈祖天后娘娘,祈求神灵保佑漕运航海安全。漕船在每次出海前,都举行祭拜天后的仪式,向女神祈福求安。
天后宫前临海河,坐西朝东,由山门、牌坊、钟鼓楼、前殿、正殿和凤尾殿、藏经阁,以及启圣祠和关帝殿等配殿和回廊组成,山门前的广场上有戏楼和幡杆。
每年农历3月23日天后妈祖诞辰时,都在此举行盛大的皇会,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游此会而得名。在天后宫前广场以及宫南、宫北一带表演龙灯、狮子舞、高跷、旱船、秧歌、武术,以及京戏、评剧、梆子等百戏云集。各地商贾、沿河船户和周边信众纷纷云集到来,热闹非凡。
天后宫前殿供奉天后仪仗的护法神,正中为护法神王灵官,左右是"四大天王"神像,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持宝剑,或一手叉腰,一手持金刚杵;西方广目天王,左手持矟,右手执赤索,是传说中的千里眼;北方多闻天王,右手持宝伞,左手抓只神鼠,是传说中的顺风耳。
正殿建在宽大的台基上,面阔3间,进深3间,单檐庑殿顶,前接卷棚顶勾连搭抱厦,后连悬山卷棚顶凤尾殿。正殿供奉天后,周边有妈祖生平的壁画以及仪仗。
神龛里的天后娘娘慈眉善目,凤冠霞帔,仪态端庄。左右立四个彩衣侍女,两人执长柄扇遮护天后,另两人分别捧宝瓶和印绶。神像前的供桌上摆满了香客们的供品。
凤尾殿供奉净瓶观音、渡海观音和南海观音的神像。
正殿前的石狮。
正殿台基前有普济泉、妈祖泉等三口井,据说是天后娘娘为保平安镇住的海眼。井中之水清冽甘甜,以前还曾把井水售卖给游客,现在被加盖保护起来了。
大殿后的藏经阁面阔五间,上下两层砖木结构。在阁内一层南北山墙上的嵌壁碑“重修天后宫后楼牌记”,记载民国12年重修的情况。
藏经阁前两侧有两座高大的石狮,一座为1985年修缮时出土,另一座为复制。
藏经阁后的启圣祠,面阔三间,供奉着天后娘娘的父母。
元辰殿,又称六十甲子殿,供奉着北斗众星之母斗姆元君,和主管流年运势的六十甲子元辰本命神。
南北的配殿有关帝殿、药王殿、龙王殿、财神殿、碧霞元君殿等,还有供奉天津本地民间信仰的神灵王三奶奶、白老太太、挑水哥哥、马王爷等的殿堂。
关帝殿前有两座石雕,八角柱和圆柱上的吉祥花卉雕刻极其精美。上面的马上封侯是新的,小猴子被摸得浑身发亮。
启圣祠前有旧木梁一根(没有出处说明)
,上面有龙凤和祥云的彩绘图案,寓意龙凤呈祥。
启圣祠北有精美石刻两块,为原清末天津商务总会总董王竹林旧居院内的影壁构件,2001年南开区二纬路拓宽工程时征集。一青石上有九头狮子滚绣球的高浮雕,刻工精细。另一青石条雕满万字纹,12只团鹤嵌在其中,有仙鹤献寿,万寿无疆之意。
下面的导览图转自:儒雅睿智事成博士_新浪博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