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恩元居的炒疙瘩——老北京名吃

(2018-05-11 19:15:52)
标签:

北京

老字号

恩元居

炒疙瘩

马东峰

分类: 京城纪实
  恩元居餐厅,位于西城区仁民路11号。餐厅门脸上挂着绿色字体的“恩元居餐厅”5个大字,前面还有“北京前门”4个小字。

恩元居的炒疙瘩——老北京名吃

  餐厅里面不大,摆放着九张餐桌。就餐的客人还不少,其中很多人都是慕名而来。

恩元居的炒疙瘩——老北京名吃


       餐厅东墙上悬挂的“恩元居”黑底金字匾,是著名书法家贾松阳的手笔;西墙上挂着“恩元居”的历史简介。

恩元居的炒疙瘩——老北京名吃


       这里经营北京老字号恩元居的名吃炒疙瘩。恩元居创始人马东峰对炒疙瘩创新改进,增加了虾仁、三鲜、苜蓿、鸡丁等各种口味,按四季加入不同辅料:蒜苗、青豆、芽豆、黄瓜、红萝卜、青蒜等蔬菜,炒出的疙瘩口感清爽可口,香而不腻、深受食客欢迎,是老北京一道著名的传统风味小吃。

恩元居的炒疙瘩——老北京名吃

恩元居的炒疙瘩——老北京名吃

       现在,恩元居餐厅经营的炒疙瘩,把刀切牛肉丝改成了机器绞的牛肉馅,手工揪的面疙瘩变成了机制。吃起来的感觉和味道,没有记忆中的那么香。

恩元居的炒疙瘩——老北京名吃

恩元居的炒疙瘩——老北京名吃


       此店与恩元居老号存在商标纠纷。商标是否侵权,自会有公断。重要的是:炒疙瘩应该原汁原味的传承下去!

恩元居的炒疙瘩——老北京名吃


电视相关报道截屏
恩元居的炒疙瘩——老北京名吃


附:炒疙瘩的来源与传承(摘自“恩元居_360百科”)
炒疙瘩的诞生:
  旧时北京和平门外藏家桥有个清真广福馆,主人是穆老太太和她的女儿。小饭馆主要卖饸饹面,本小利微,生意平平。有一天,和好的饸饹面没有卖完,剩下来的面让母女俩都很发愁。穆姑娘心眼活,人机灵,她把饸饹面重新揉过,擀成面剂儿,切成骰子块大小的疙瘩,用开水煮熟,捞出晾在阴凉处。晚上,穆姑娘把煮熟的面疙瘩加了些肉丝、青菜炒了当饭吃,没想到吃起来挺爽口,又有咬劲,味道也不错。于是,母女俩从第二天就卖起了这个,起个名字叫作炒疙瘩。炒疙瘩里除用肉丝外,还要加些掐须去根的豆芽和蚕豆,既新鲜又好吃,物美价廉,大受欢迎,炒疙瘩一下就火了起来。

炒疙瘩的传承:
        恩元居创始人回民马东峰,1904年生于河北省河间市城关镇红庙前街。1915年到北京在一家杂货铺学徒打工。12年后攒了点本钱于1927年在朱家胡同开了“义和杂粮店”。后来在广福馆学习炒疙瘩,广福馆穆家无人继业,1929年在马东峰在粮店原址创立了恩元居,炒疙瘩也在创新的基础上延续了下来。

                                                         恩元居的炒疙瘩——老北京名吃
版权声明:                                       
图文均系京西走马原创。您转载和使用图片时,请注明本文作者及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