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元居的炒疙瘩——老北京名吃

标签:
北京老字号恩元居炒疙瘩马东峰 |
分类: 京城纪实 |
恩元居餐厅,位于西城区仁民路11号。餐厅门脸上挂着绿色字体的“恩元居餐厅”5个大字,前面还有“北京前门”4个小字。
餐厅里面不大,摆放着九张餐桌。就餐的客人还不少,其中很多人都是慕名而来。
电视相关报道截屏:
附:炒疙瘩的来源与传承(摘自“恩元居_360百科”)
炒疙瘩的诞生:
旧时北京和平门外藏家桥有个清真广福馆,主人是穆老太太和她的女儿。小饭馆主要卖饸饹面,本小利微,生意平平。有一天,和好的饸饹面没有卖完,剩下来的面让母女俩都很发愁。穆姑娘心眼活,人机灵,她把饸饹面重新揉过,擀成面剂儿,切成骰子块大小的疙瘩,用开水煮熟,捞出晾在阴凉处。晚上,穆姑娘把煮熟的面疙瘩加了些肉丝、青菜炒了当饭吃,没想到吃起来挺爽口,又有咬劲,味道也不错。于是,母女俩从第二天就卖起了这个,起个名字叫作炒疙瘩。炒疙瘩里除用肉丝外,还要加些掐须去根的豆芽和蚕豆,既新鲜又好吃,物美价廉,大受欢迎,炒疙瘩一下就火了起来。
炒疙瘩的传承:
前一篇:孔繁森是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