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鹫禅寺座落在房山区北车营村西北谷积山南麓的盆地中,寺院座北朝南为二进院落,始建于唐五代时期,辽代称之“谷积山院”,元代敕赐“灵严寺”,明朝改为“敕赐灵鹫禅寺”。文献记载:谷积山风水绝佳,唐五代时已有寺庙,以后历代累有兴建,以至梵刹林立,塔碑纵横,是北京地区古代著名的宗教圣地。
从北车营村西,沿着向北的山谷蜿蜒行进四公里,就到了谷积山四面环绕的盆地中。在西北山脚下的三级台地上,青山绿树中显露出来的庙宇红墙,就是千年古刹灵鹫禅寺。
山门用青砖垒砌,清水脊歇山顶,汉白玉石拱券门,门额上书:“菩提场”三个字。第一进院殿前西边有碑一块,碑额篆书“敕赐灵鹫禅寺记”,“大明正统四年岁次己未四初八”所立。
一进院的大殿,面阔三间,中间为汉白玉券门,两旁为圆拱券窗。殿中有两根通天石柱,殿后门内墙上面有匾,上书:“灵鹫禅寺”四个大字。

二进院的大殿为正殿,原为无梁殿,面阔三间,中间为汉白玉券门,两旁为方形雕花窗。殿门前有月台,台前两株古柏分立左右。
大殿门额上书:“普光明殿”。
汉白玉石拱券门又宽又厚,两边门框雕刻有宝瓶、花饰等,上边的拱券刻有团花,十分精美。
殿中间有两根石柱,正面供奉着三尊佛像;东西两边墙壁上各有较大的佛龛九个,四面墙上还有无数小佛龛。据记载这里原来是罗汉堂,供奉着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
西配殿原只剩下部分后墙,现在已经按照东配殿格局修复。

东配殿面阔三间,额题:僧宝之殿。
东配殿北窗下有残碑一块,为元忽必烈【宣赐栗园聖旨之碑】(灵鹫禅寺元初时名为栗园寺)。
碑额:宣赐栗园圣旨之碑
碑文:
长生天气力里
大福荫护助裏
皇帝圣旨军官每根底,军人每根底,城子裏达鲁花赤官人每根底,来往的使臣每根底,
宣谕的
圣旨
成吉思皇帝
月怯帖皇帝、
薛禅皇帝圣旨里和尚每、也里可温、先生每、答失蛮每,不揀那里官司,差发不当告,
天与
祝寿者道来,如今可依着在先,旨体例里不揀那里官司差发不当告,
天与
祝寿者么道大都近西房山县□宁乡上万裏谷积山裏有的灵岩禅寺裏有的
贇宗主把着行的
圣旨与了也这的每寺里
他的房□,使臣休安下者,铺马祇应休拿要者,
税粮休与者。但属寺里的田□、园林、水磨、店铺、解库、浴堂、不揀甚渡
他休夺要者,更这和尚每倚着有
圣旨没体例的勾当休做者,做呵,他每更不怕。
圣旨俺的
宝
猴儿年润十一月十三日大都有时分写来
宗主戒贇立石 佛局直长成甫秀
刊
注:圣旨是直接从蒙文直译成汉文白话的,常人难以理解。博友颐和吴老在博文中已将圣旨译出,欲解其意,请见:
元世祖忽必烈白话圣旨碑碑文_颐和吴老_新浪博客
第二进院大殿后院墙前面,左右各立古碑一块。
东边的石碑,『大辽析津府良乡县张君於谷积山院读藏经之记』碑,螭首龟趺。碑额:“大辽析津府良乡县张君于谷积山院读藏经之记”。
碑文:“大辽析津府良乡县张君於谷积山院读藏经之记……张君,讳文询,良乡县之编户也。妻田氏,皆性钟纯,吉名闻乡,闾家有余资,靡好奢华之乐,惟积善颇信浮图。…………司空大师议于谷积山院,请众僧侣读大藏经,便从今季四月十五日为启读之……而张君能去彼,此取彼之难口矣。是知富而不奢,积而能施羲也。舍今生爱求,过去福智也。虑身后事,立石为约信也,五常之中而有三焉。所谓淑德善人者矣……南吕村张文绚妻田张氏……。”
此碑落款为:“時大康四年岁次戊午四月甲辰朔十五日戊午行中书舍人前知营州军州事陈覚题”。
碑文载:『谷积山院,燕地之勝概也,左临桑水,却枕万山。千重之林薄萦纡,四面之峰峦掩映。幅圆数里,俨类仙居,昼夜六時,恒闻梵唄,轨仪严整,徒侶精勤』。
据说此院建立年代早于潭柘寺和戒台寺,那两院的僧人还曾受戒于此院。当时此院佛事兴盛,香火极旺,远近百里之内的僧人和善男信女,曾分批云集这里读藏经、受训戒。
碑阴额首:“师德华严七处九会千人邑碑。”
西边的石碑,碑额篆书“大元敕赐灵严寺碑”,为“大元至正七年三月吉日立石”。碑文“大元敕賜上万谷积山灵岩禅寺碑”,“恒山之北二百里,碪崿崷崪,郁然而直上者是为涿之房山,去夷蹑险,可半舍许,山益危,景益勝……中为灵岩禅寺。寺初为谷积山院……其始五代唐天成中,历金迄我朝元统至元,又二百有岁馀”。
古寺东墙外百米处有一口古井,碑文记载:(此井)凿石百尺有五,深三十五米。后院东墙有侧门可方便地出入。
寺院东边有宽阔平台,台子北面有石阶通往高台。高台上自成一院,有北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
参考文献:
灵鹫禅寺_360百科
灵鹫禅寺_颐和吴老_新浪博客
元世祖忽必烈白话圣旨碑碑文_颐和吴老_新浪博客
房山辽至明谷积山灵鹫禅寺的塔_碧山云叟_新浪博客
特向文献作者表示感谢!
版权声明:
图文均系京西走马原创。如果您转载和使用图片,请注明本文作者及出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