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市有一条一百多年历史的老街,从老城珠海东路到中山路,是一条始建于1883年的街道。北海市曾是华南的大商埠,那时这条老街上商号林立,寸土寸金,分布着当年的英法德等国领事馆、德国森宝洋行、药铺、酒肆和天主教堂、修女院等许多中西合璧的骑楼式建筑。从楼前一个个斑驳的老字号招牌和雕刻在骑楼之上的那些褪色残缺的字迹,仍然可以看到老街昔日辉煌的痕迹。
老街入口处的牌坊是新造的,门额上镶嵌着石匾,上书“升平街”。老街长约1.5公里,宽9米,建筑大多为二至三层,前店后居的建筑格局。骑楼的墙,基本都由灰、黄、黑三种色调构成,有岭南建筑的特点。漫步在老街,可感受不一样的市井风情。

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后,先后有英、德、奥匈、法、意、葡、美、比等八个国家在北海设立领事馆、教堂、医院、海关、洋行、女修院、育婴堂、学校等一系列机构。先后建起的一批西洋建筑,是北海一百多年前近现代社会史、经济史、建筑史、宗教史及对外贸易等领域的历史见证,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珍贵史料,也是不可多得的文物景观,是研究北海历史重要实证。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北海近代建筑群名列其中。
自百年前起,一大批西洋式建筑陆续在北海建成。北海老街被历史学家和建筑学家们誉为“近现代建筑年鉴”。英国建筑专家白瑞德先生认为,珠海东路的历史文化价值,不但对北海意义,而且对华南地区、全中国、及至全世界都有意义。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市长皮埃尔.布尔克则建议北海市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请,将珠海东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来保护。
这些骑楼并不是西洋建筑的简单翻版,街边建筑向街道扩展的骑楼,既是铺面向外的延伸,又是人们行走的通道。走在骑楼下,既可遮风挡雨又可躲避烈日;骑楼的方形柱子粗重厚大,颇有古罗马建筑的风格。
版权声明:
图文均系京西走马原创。如果您转载和使用图片,请注明本文作者及出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