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村——即将消失的千年古村
北京城的京西古道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蕴涵的厚重底蕴和灿烂的永定河流域文化叠聚成辉,是京西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和历史见证从庞村渡口过永定河到潭柘寺的路,称为“庞潭古道”,又称西山大路南道,是西山大路主干道之一,古道的起点就在永定河东岸的庞村。

转发老北京网照片一张:


考古证实,庞村早在唐代就已存在,历经千年名称不改、村址不移。庞村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是京西通往蓟城/唐幽州城/辽代南京城/金中都城最重要的渡口。元代以后,麻峪渡口、三家店渡口才胜过了庞村渡口。庞村向东走古城村、八角村,再与京西大道汇合,直达老北京城。





庞村一直夹在首钢厂区中,上世纪七十年代,首钢扩建已将庞村征用,村民全部转为城镇户口。1992年,首钢对庞村进行第一次拆迁,当时有350家拆迁户分到了新房。因为拆迁出了问题,现在还有几户住在那里。大多数房子已被拆除,留下一片残墙断壁,砖头瓦块。


明万历年间,为沟通浑河两岸交通,便于通行,铺设简易木板御道。清雍正年间,在庞村南建旱桥御道,宽约60米。相传,乾隆帝为求长寿,请替僧在潭柘寺出家。每年六月乘肩舆从京城起銮,出阜成门,达北惠济庙驻跸。次日经庞村南旱桥至戒台寺驻跸,第三日可达潭柘寺进香。
1937年,日本侵略军侵占石景山地区后,拆除船渡设施,在渡口修筑碉堡,断绝了渡口两岸的交通。从此,自明清所设的御道销声匿迹。

庞村渡口一直延续到建国初期。那里的老人讲:过河的木船一次可乘二十多人。渡船过河不用桨,借助一条栓在两岸之间的缆绳,来回拉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首钢大规模扩建,庞村南面修建了京原路漫水桥,庞村北面修建了双峪路及麻峪漫水桥,庞村渡口才退出历史舞台。现在庞村对面的西岸还保留有与渡口有关的地名:上岸村、桥户营,见证着这里曾经是渡口。

版权声明:
图文均系本人原创。如果您转载和使用图片,请注明本文作者及出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