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 督 教 公 理 会 东堂的附属建筑,坐落在灯市口北巷15号,是一座中西混合的院落式住宅。宅院坐北朝南,始建于1933年。此宅院为公
理 会 女神职人员的住宅,东西厢房为平房,目前已经被拆改。

公 理 会
灯市口教堂曾经是北京最大的基督教教堂。1864年,美国 公 理 会 的传教士白汉理(柏亨利,Henry
Blodget)进入北京,1873年在灯市口油房胡同(灯市口北巷)建立教堂,可容纳200人,为公
理 会的华北总部。1900年,教堂被 义 和 团 焚毁。
1902年,梅子明利用清政府庚子赔款,在灯市口大街中段重建灯市口教堂。1904年10月8日,灯市口
公 理 会
新教堂竣工,举行献堂典礼,为北京最大的基督教堂,成为公 理
会的华北总部,两侧分别开设著名的育英中学、贝满女中。公理会教会建筑群几乎占据了整条灯市口大街。

1949年之后,灯市口教堂宣布脱离 公 理 会 差
会,人数也有所下降。1958年,基督教实行各教派联合礼拜,北京市区的60座教堂合并为4座,灯市口教堂为保留下来的东堂。1966年灯市口教堂被毁。

此院布局对称,简约巧妙,融合中西方建筑风格于一身。院门不大,是标准的中式大门。


院内正中为勾连搭式硬山灰筒瓦建筑,面阔三间,坐南朝北,南面出抱厦与影壁连接,原为小礼拜堂。

进入大门,正中为一字素心影壁,用青砖水泥砌成,左右两侧各开一个随墙月亮门,通往内院。


月亮门的拱券是用精琢石料垒砌的。 
院内北面为一座砖木结构楼房,硬山式屋顶,灰砖墙面,中间为三层,两侧是两层,此楼房为女神职人员的住所。 
楼房东南角砖垛基石上刻有“世一千九百三十三年,有 基 督 耶 稣
自己为房角石,中华民国廿二年五月三日立”字样。

公 理 会
是基督教里一个较大的新教派之一,发源于十六世纪英国宗教改革时。它的教义比较自由,每个教堂独立自主,没有教区会议,有联合会组织。公理会在基督教盛行的国家都有它的踪迹,后传到美国,成为美国
基 督 教 里最早组织海 外 布 道 会的教派。1810年成立海 外 布 道 会,为美国对外经济文化扩张服务。1830年美国 公 理
会派裨冶文、雅裨理来华,从事所谓“开导中国人的思想工作”。

小楼外部保存比较完好,几乎没有变样。

小楼内灯光昏暗,楼道内堆满杂物。

基督教公理会旧址小楼的墙根。

现在,15号院内自建房屋很多,成了名副其实的大杂院。

在大鹁鸽胡同可以看见基督教公理会旧址的楼房背面。

基 督 教 公 理
会小院东侧的灯市口14号是灯市口小学,始建于清同治三年,由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出资,柏亨利创办。公 理
会先后在灯市口地区设立了贝满女子中学和育英学校,就是现在的二十五中。最初定名为“男蒙馆”,1900年更名为“育英学校”(男校),内设小学、初中、高中部,在京城享有盛名,成为当时官宦富商子弟首选学校,是北京知名的百年老校。1952年育英学校收归国有,其小学部更名为灯市口小学。基
督 教 公 理 会 旧址的南面是贝满女中。


参考文献:
①基督教会灯市口堂_好搜问答
②贝满女中_好搜百科
版权声明:
允许您转载和使用照片。但是,转载和使用图片时,请注明本文作者及链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