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纪行——普陀宗乘之庙(小布达拉宫)
普陀宗乘之庙在避暑山庄正北的山峦下,始建于乾隆三十二年。普陀宗乘庙是外八庙中规模最大、气势最磅礴的一座。寺庙坐北朝南,仿照拉萨布达拉宫而建,以大小不等的藏式红台、白台建筑为主调,殿堂楼宇,星罗棋布,大小建筑60余处,依山借势,布局灵活,造型优美、庄严肃穆,神同形异地将西藏布达拉宫再现,成为独具特色的藏式寺庙,俗称“小布达拉宫”。

庙前原有一条清流从谷底淌过,一座条石垒砌五孔桥跨越之上。桥身尚完好,两侧望柱和石栏已无存。

山门是城楼式建筑,下砌墩台,上砌雉堞,城台上门楼单檐庑殿顶,黄琉璃瓦绿剪边,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四面围廊,殿中供护法神。墩台四面饰以一横排藏式梯形盲窗,墩台开三个拱门。正中拱门上嵌乾隆皇帝御笔“普陀宗乘之庙”石匾额,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书写,额正中有“乾隆御笔”印。

乾隆三十六年,为乾隆帝六十寿辰和皇太后八十寿辰之年,蒙古、青海、新疆等地各少数民族的王公、部落首领都要来承德为他祝寿。乾隆皇帝为了敬重边疆少数民族信仰藏传佛教,团结各族人民,下旨建造这座大型喇嘛教寺院,进行绥抚。乾隆在这里接见了万里东归的土尔扈首领渥巴锡一行,并举行隆重的讲经、说法、祝寿等活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各民族大团结的局面。

山门内的碑亭,方形三开间,重檐黄琉璃歇山顶,砖拱结构,封实壁,四面开拱门,下承须弥台基。亭内立石碑三座:中为《普陀宗乘之庙碑记》,记述建庙背景及经过;东为《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西为《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记述厄鲁特蒙古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过程及清政府抚恤该部的情况。碑文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镌刻,汉文为乾隆御笔。


五塔门为一座十米多高的白台,上有三层十七个藏式盲窗,下为三座拱门,下辟三道拱门。白台上并立五座喇嘛塔,形色各异,分别代表佛教五派。塔身上有十三天相轮,上置宝盖、承露盘、仰月、圆日、火焰宝珠。五塔从东至西依次是:黑塔呈覆钵形饰金刚杵,白塔呈圆形饰法轮,黄塔呈八边形饰珠宝,绿塔呈折角形饰佛龛,红塔呈仰钵形饰莲花。清代尊黄教为国教,故黄色居中。塔象征神佛,皇帝从塔下钻过,相当
于拜佛。

五塔门前有高2.5米石象一对,是外八庙中最大的石象,象征着吉祥和佛教大乘派的力量无边。

五塔门北的琉璃牌坊,为三间四柱七楼最高规格形制,正面石额匾镌刻乾隆御题“普门应现”。后面额匾题“莲界庄严”。据普陀宗乘之庙下马碑碑文记载:“嗣后凡蒙古扎萨克来瞻礼者,王以下、头等台吉以上喇嘛等,准其登红台礼拜,其余有官职者,许在琉璃牌坊瞻仰。余概不准入庙门。”有官职者到了琉璃牌坊就得止步,而少数民族的王公贵族们却可以登红台礼拜,规定了王公贵族们的政治地位和荣誉。显示出乾
隆皇帝融合少数民族关系方面的高超政治艺术。

牌坊北面地形渐高,随山势呈纵深分布着40余座白台,分殿台、楼台、敞台、实台,形状不一,体量不等,功能各异。层高一至四层,二、三层者居多。白台大都白灰抹面,青砖镶边红色盲窗,琉璃砌顶,上檐挑出淌水长瓦。白台为藏式平顶碉房形制,砖混结构法式,高低有别,变化多端。有的两座白台组合成一处院落作僧房;有的台上建汉式殿堂,作佛堂、钟楼使用;有的台顶置舍利塔;有的白台砌成实心,只起增景
及点缀作用。喇嘛住所的窗户均为“样窗”,外面看是窗,其实只在墙上做出一个窗框,根本不透光。据说这样做一是为了防风沙,二是为了僧侣修行时不分心。

普陀宗乘之庙主体建筑是建在白基座上的大红台。红台下面的大白台宽150米,高达十八米,底部砌花岗岩条石,上部砌砖白灰挂面,台壁上饰三层红色梯形盲窗,东西两侧砌宽大石阶可直达白台顶部。登上104级台阶,就到了大红台的基座上。

据说人一生有108个烦恼,除了生、老、病、死四个无法阻止外,其余104个烦恼,只要从台阶走上去,就会抛掉这104个烦恼。上台阶时不能回头,一定要把烦恼抛在身后。

矗立在白台上的大红台高达二十五米,宽59米,巍峨高大,气势雄伟,使人感到佛法如天,心生敬畏。几组建筑连成整体,更显体量庞大。白台顶上,大红台前是一个广阔的平台,平台上并排立耸立着四根挂着经幡的高大玛尼杆,下有石座。红台南面正中嵌饰六个嵌琉璃佛龛,供6尊无量寿佛,寓乾隆60岁寿辰。红台围墙上端嵌80个黄琉璃佛龛,供80尊无量寿佛,寓皇太后80岁寿辰。



大红台是座很高的方形围城,雄伟高大。七层壁窗,一至四层实墙置盲窗,上部三层间隔开真窗、盲窗。红台内四周是三层回廊式阁楼,每层44间,四面合围,亦称群楼,四角有四座殿亭。里面巨大的天井中央建有主殿“万法归一殿”,方七间,殿顶高出群楼。这里是全庙举行盛大宗教仪式和庆典活动的场所。


大红台二层是全庙最高的观景台,西北角的重檐八角亭鎏金瓦顶是慈航普度殿。

站在大红台顶上,放眼看去一片金黄。台中央的主殿重檐攒尖顶,殿顶全部被鎏金鱼鳞铜瓦所覆盖,脊饰波纹,法铃宝顶,金碧辉煌、熠熠生辉、富丽堂皇,雄伟壮观,仅此项造价即是黄金万两。此景也被称为“金顶”,是游人必到的最佳景点。

普陀宗乘庙的高大围墙雉堞衔连、依着山势起伏,环寺一周。庙内古木参天,环境清幽,还可在此远眺棒槌山,是外八庙中不可不游的一处。




向以下资料的作者表示感谢:
承德小布达拉宫_360百科
普陀宗乘之庙_360百科
承德游记之二:普陀宗乘之庙(小布达拉宫)
版权声明:
允许转载和使用照片。但是,您转载和使用图片时,请注明本文作者及链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