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乐寺
—— 没有喇嘛的喇嘛庙
普乐寺俗称圆亭子,建于清乾隆三十一年。位于承德避暑山庄东北的平岗上,面临武烈河,背倚磬锤峰。有前后两个山门,前山门朝西,正对避暑山庄;后山门面向东,正对着磬锤峰。乾隆认为磬锤峰是神物,是上天的启示,故在寺的后部又辟一个山门,在我国寺庙建筑中是罕见的布局。


普乐寺山门面阔三间,为单檐歇山顶,中辟大门,左右有旁门。门前有石狮和旗杆,十分气派。门内两侧是钟楼和鼓楼。


普乐寺全寺建筑为汉藏结合式,分前后两部分。前部由山门、天王殿、钟鼓楼、正殿、慧力胜因两配殿等建筑组成,为汉族寺庙的传统形式。后部为藏式坛场。共有三层楼阁式坛城。第一层上有门殿和房阵;第二层台上四角和四面正中各置琉璃喇嘛塔一座;第三层的平台上为主体建筑旭光阁称为经坛,是讲道祭祀之所。


普乐寺门内两侧是钟楼和鼓楼。这两座钟鼓楼高且宽,上下两层均有回廊环绕,比较少见。


天王殿面阔5间,单檐歇山顶,殿脊用卷草绿琉璃,脊上置三座琉璃喇嘛塔。殿内有四大天王、弥勒佛和韦驮像。

宗印殿是正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黄色琉璃瓦重檐歇山顶。殿脊用彩色琉璃瓦拼合成云龙图案,脊正中有大型琉璃喇嘛宝塔,两边为宝伞、金鱼、宝瓶、莲花、法螺、法轮、法幢、八扎等琉璃吉祥“八宝”浮雕。殿内供释迦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三尊佛背光上,各有一只大鹏金翅鸟浮雕。两侧山墙,分列八大弟子。南面为文殊、金刚手、观世音、地藏王;北面为除後障、虚空藏、弥勒、普贤。天花板绘有藏式六
字真言图案。


普乐寺宗印殿檐角的龙头饰样子奇特。


坛城(阇城)是藏传佛教密宗修炼、观摩、传授秘法之道场,含“群贤聚至,万德交归”之意。坛城上下分三层,底层是金刚墙,条石砌筑,75米见方,中间对称设左右石阶,蹬级2O级。

坛城第一层台上四面有门殿,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四个门殿由群房相连,计84间,形成方阵封闭。西门殿内立乾隆御碑一座,碑上刻着乾隆御题“普乐寺碑记”,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记述了兴建普乐寺的目的、经过和意义。

乾隆御题《普乐寺碑记》中说:
乾隆乙亥,西陲大功告成,卫特拉特各部长来会时事,尝肖西域三摩耶建寺曰普宁;
嗣是达什达瓦属人内徙......仿伊犁固尔札都纲建庙曰安远。
惟大蒙之俗,素崇黄教,将欲因其教,不易其俗,缘初构而踵成之。且每岁山庄秋巡,内外札萨克觐光以来者,肩摩踵接。而新附之都尔伯特及左右哈萨克、东西布鲁特(柯尔克孜族)亦宜有。以遂其仰瞻,兴其肃恭,俾满所欲。无二心焉。
自西人之濒于涂炭也,湫隘阽危不能终日,朕则为之求宁焉;既宁之后,奔走偕徕,室家还定,朕则为之求安焉。既宁且安,其乐斯在......继普宁、安远而命之为普乐者......


群房正中45米见方的方台是坛城的第二层,高7米,四面正中辟拱门,台上砌雉堞,俨若城池。拱门与门殿之间有甬路相通,东、西拱门之内设左右石阶登达台顶。上建庑亭遮雨,西门镌“舍卫现洋”方额。南北拱门对封,具有佛龛功能。


台上四周环布琉璃藏式喇嘛佛塔八座,属功德塔,代表释迦牟尼的“八大成就”;形状相近,色彩各异。四角台座为八角形,白色。四面正中台座方形,颜色是西紫、东黑、南黄、北蓝。八座塔施五种颜色代表“五大”(地、水、火、风、空);东、西、南、北四塔代表“极乐世界四方天门”;四角、四面、八方代表“四平八稳”。
位置在平台中间的喇嘛塔台座为四方形。


四角的喇嘛塔台座为八角形。

台正中又起第三层方台,台高7米,33米见方,四面辟拱门:东、西门是封闭深龛;南、北门均砌石级登达台顶;出口建庑屋遮雨;台顶四周环以76棵云龙望柱和栏板;上檐外砌黄琉璃瓦檐,檐下四面砌l2条出水石槽。


普乐寺主殿称“旭光阁”,外型仿北京天坛祈年殿。旭光阁呈圆亭状,重檐黄琉璃攒尖顶,底直径21米,高24米。檐柱、金柱各12根,外圆成12间格局。檐柱支撑底檐,金住支撑顶檐,形成两个同心圆。东西南北各辟一门,其余设槛窗。阁内顶部置大型圆斗八藻井,采用三层重翘重昂九踩斗拱手法,中心雕金龙戏珠,雕工精细,金光闪闪,极其精美,在外八庙诸寺中首屈一指,是该寺最大的亮点。阁正中汉白玉须弥座上的主体“曼陀罗”上有一尊铜制的藏传密宗佛教的“上乐王佛”又称“欢喜佛”的佛像。


旭光阁内供奉的上乐王佛铜像,是观世音菩萨的变体。观世音在普陀洛伽山是面朝东修炼的,此佛也面向东方,正好和避暑山庄内永佑寺六合塔及磐锤峰都在一条直线上。因为佛面东方,所以普乐寺就在东面又开了一座后山门。


坛城西面俯瞰西门殿和宗印殿。

宗印殿两侧有配殿,均面阔5间。南面的叫慧力殿,内供三头六臂的马头金刚、一头四臂的愤怒降魔王,三头六臂的愤怒降魔王变体。他们身上挂着50颗人头,代表梵文的16个声母和34个韵母;北面的叫胜因殿,内供秘密成就金刚、外成就金刚手、内成就金刚手,都是弥勒化身。

普乐寺是喇嘛教的寺庙,但寺内并没有喇嘛住在这里,只有一些清兵驻扎看护。每逢初一、十五,都由其他庙里的喇嘛前来讲经念佛,念完就走。这儿是专供来避暑山庄朝拜皇帝的哈萨克、维吾尔、布鲁特族等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居住的场所(看来,现在的贪官们建立豪华会馆是从大清天子那里学来的)。
当时,清政府平定了新疆的叛乱,西北各民族与清朝政府关系日益密切,在巴尔喀什附近的哈萨克族和在葱岭以北的布鲁特族(柯尔克孜族),不断派代表到山庄朝觐,进奉贡品,接受封赏,并伴随乾隆皇帝行猎。乾隆为了表示对西北各族的尊重,决定修建这座庙宇,敕赐“普乐寺”,即天下统一,普天同乐的意思。

承德外八庙呈众星拱月状,面对避暑山庄,象征着国家多民族的统一,是各民族团结的体现。普乐寺是八庙中唯一一个密宗教的寺庙,被称为“外八庙之首”。
参考资料:
①承德普乐寺_百度百科
②普乐寺_360百科
③承德普乐寺攻略【携程攻略】
④承德普乐寺详细介绍_于锋学习娱乐网_新浪博客
版权声明:
允许转载和使用照片。但是,您在转载文字和使用图片时,请注明本文作者及链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