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在京西长辛店一个机关大院的角落里,发现了这块残碑。碑上的字已经模糊了,残缺的字不多,仔细辨认还能看得出来。碑文记述了光绪三年晋豫地区遭特大旱灾,慈禧皇太后施恩赈灾,地方官借机敛财建房的经过。2013年又去了两次,用了3个多小时,把碑文逐一辨认,把文字全部抄了下来。




重修望海寺碑记 (前半部分)
重修望海寺碑记
望海寺不知创自何时,殿外仅有一碑,未详其何代祗记,嘉庆二年重修。溯查,光绪三年收成歉簿,四年自春徂夏雨泽□□□□。
岁元,旱已成,晋豫尤甚。城南一带有饥馑之虞,四方就食,京师者日众。望海寺居卢沟桥长辛店中间,地涉冲途,日见鹄面鸠□,襁负子女相望于道。在人禀明两尹宪,奏请仿照四镇□□□□。
皇太后
皇上痌癏①
在抱,立沛恩施。
朝廷即发粟拯饥民,□宪选派候倅董关沅二尹,景存会同庭员经理,并派长辛店绅商随同,在粥厂量米煮粥,计口散于不假。其次,由是远而他方就食者。籍□搜身,近而提攘啼饥者,赖以糊口。添建蓆棚,男女异处截留。四处灾民纷尘集,来京之众,日计千数百人就□领食。溯至三年十月至四年七月止,尹宪奏请,来京之各省灾民计程给发银钱一倂资,遣送回籍,欢声载道,咸颂皇位是华夏。
秋之交,田□畅以□□,正相庆幸,不意附畿田苗又生螟螣②,肖翅所至,仅齐杆茎。在人仿行古法,制备在田□推掷,行之有□,并颁行大宛涿良房易境,一律□□。谨查是庙旧记,八蜡正神虔诚祈祷,果荷神圣,默佑渥沛甘霖,□□瑞动,不旬日一洗而空之。



重修望海寺碑记
(后半部分)
庆幸之余,益泽寅感,敬献匾额。□□□而目睹是庙断壁残垣,有志修葺而未力,逮众请于□宪,□□倡同廿任□化,用宛平王令发布大照,官令□□□、宛平蔡令日臻,涿州查收,光养诸尹亦敬捐簿,而各村镇、涿、良、房三州县绅商感乐出资,已成。
庙系正殿三间,北配关帝殿三间,南配达摩殿三间,东北配殿祀龙神、马神、八蜡神三间,北禅室五间缺者补之,塌者新之。兹再添设南禅房,系门二间,车门一间山门三间。庙门改建砖石,以期巩固。添修东西角门、各殿神像装□一新。收支银两、督匠工作,均令长辛店绅商监修,经理并事□□□□。绅商捐项则芦沟唐巡司维藩任焉。马庙在各省入都通衢门外,添造营房三间为捕盗营弁兵公所,藉资巡辑训目。光绪六年二月□吉日开工,七月工竣。用钱__千__百__十缗③,不数月而焕然一新矣。
诸绅商请勒石以证其事,在人既喜诸善事,集成以举,且以□□□所感佑而各资就食灾,黎德以庆,再生而归故里,益戴皇恩浩荡也爱濡,而为记之。
花翎三品衔迶员用候补知府 顺天西路刑□督补府
治中卓異侯升鄎
在人
花翎运同衔升任遵化直隶州宛平县知县
王啓俊
同知衔调补武清县署宛平县知县
蔡寿臻
佥
六品衔候补主簿宛平县芦沟司巡检
唐维藩
壬子科举人前柏乡县教谕邑人
李光瑞 撰文
州判用候补主簿
袁骆 书丹
大清光绪六年__月__日立
①【痌癏】: 犹痌瘝。谓关怀人民疾苦。
②【螟螣】:两种食苗的害虫。汉·毛亨传:「食心曰螟,食叶曰螣,食根曰蟊,食节曰贼。」
③【缗钱】:指以千文结扎成串的铜钱。
京西走马于2013.12.17整理。
千年的石头会说话。我被这块清朝碑刻记述的内容打动,一直想弄清望海寺所在地和碑文记述的那场灾难。按着碑文年代在网上查询,望海寺我没能查到,却查到了当年大灾中人吃人的记载。原来听过旧社会人吃人的事,认为那只是宣传。资料证明:旧中国确有人吃人的现象发生过。

19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一场罕见的特大灾荒洗劫了中国大地,特别是北部中国。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持续三年大面积干旱,这次大旱的特点是时间长、范围大、后果特别严重。从1876年到1879年,大旱持续了整整四年;受灾地区有山西、河南、陕西、直隶、山东等北方五省,并波及苏北、皖北、陇东和川北等地区;大早旱不仅使农产绝收,田园荒芜,而且。饿殍载途,白骨盈野”,饿死的人竟达一千万以上!由于这次大旱以1877年、1878年为主,而这两年的阴历干支纪年属丁丑、戊寅、所以人们称之为“丁戊奇荒”;又因河南、山西旱情最重,又称“晋豫奇荒’、“晋豫大饥”。

京师及直隶地区,因旱情加重,全省收成减半。旱灾引发蝗灾,从天津以北至□南各地,蝗虫遮天蔽日,把枯萎的残存庄稼吞食精光。到夏秋之间,又因阴雨连绵,大清河、滹沱河、潴龙河、南运河、漳河、卫河同时泛滥,致使遭受了旱、蝗之灾的土地又被水淹。这一年,直隶省遭受水、旱、风、雹的地区达63个州县。

经过近两年的大旱之后,华北地区的灾情愈发严重,尤其山西省旱荒更是空前。山西巡抚曾国荃在奏议中说:灾区“赤地千有余里,饥民至五六百万之众,大□奇灾,古所未见”(《曾忠襄公奏议》卷8)。毁灭性的旱灾,使山西农村长时间大面积的减产与绝收,连续两年的饥荒,使农户蓄藏一空,将愈来愈多的灾民推向死亡的边缘。饥饿难当的灾民为了“苟廷一息之残喘,或“取小石子磨粉,和面为食”或“掘现音白泥以充饥”,结果“不数日间,泥性发胀,腹破肠摧,同归于尽。
(1877年6月30日《申报》)。

随着旱情的发展,可食之物的罄尽,“人食人”的惨剧发生了。大旱的第三年冬天,重灾区山西,到处都有人食人现象。吃人肉、卖人肉者,比比皆是。有活人吃死人肉的,还有将老人或孩子活杀吃的……无情旱魔,把灾区变成了人间地狱!
(1876年12月11日 《申报》)

李养龙在《光绪三年山西特大旱灾产生原因思考》一文中记述:运城盐湖区上王乡牛庄村存留的石碑《丁丑大荒记》的碑文讲述了该村灾情。碑文说:“光绪三年岁次丁丑春三月,微雨,至年终无雨,麦微登,秋禾尽无,岁大饥。平、蒲、解、绛等处尤甚”。“人死或食其肉又有赀之者,甚至有父子相食,母女相餐,较之易子而食,析骸以爨为尤酷。自九、十月以至四年五、六月,强壮者抢夺亡命,老弱者沟壑丧生。至处道瑾相望,行来饿莩盈途。一家十余口,存命仅二三,一处十余家,绝嗣恒八九”。“而村庄共绝户一百七十二户,死男女一千零八十四口,总计人数死者七分有余”。该石碑为光绪九年本村村民撰文书丹立石。该村当时仅1500多人,就死亡1084人之多。
参考文献:
①丁戊奇荒_百度百科
②丁戊奇荒_百度文库
③光绪三年山西特大旱灾产生原因思考 作者:李养龙
_百度文库
版权声明:
本博主允许转载和使用照片。但是,您转载和使用时,请注明本文作者及出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