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寺,位于北京房山周口店三盆山前。建于晋代,早期名称为崇圣院,原是佛寺。唐代改为景教寺院,辽代应历二年至八年重建,改为佛寺。元至正十八年重修,元顺帝恢复景教,赐名十字寺。明、清时改为佛寺。是国内唯一较完整的景教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清一统志》记载:“三盆山下有流泉三曲,状如仰盆。”十字寺坐北朝南,三面环山,占地约200平方米。
十字寺原有大殿三间,东、西配殿、钟鼓楼、僧舍等。殿宇、僧舍已毁坏,仅存汉白玉石碑2块,一为辽碑,正面碑额题:“三盆山崇圣院碑记”,大辽应历十年立。此碑已被砸为两截,但碑文尚可读。另一为元至正二十五年所立“大元勅赐十字寺碑记”,碑首雕双龙衔碑,十分精美。碑额顶端圆球内刻有十字,左右各雕有云龙1条。银杏树的东南有汉白玉雕的赑屃残座一个,树西面地上躺有一碑,碑身完整,字迹模糊难读,仅辨出“重修...房邑...金陵在治□西...壬子”几字。














院内有一棵古银杏树,树围五米多,高约30米。紧靠树的西北面有一棵碗口粗的柏树,依附于银杏树下,堪为独特景致。


十字寺院北边有块复制碑,仿自西安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基督教传入中国始于唐代。唐玄宗天宝四年九月,诏曰:“波斯经教出自大秦(古罗马帝国),传习而来,久行中国,□初建寺,因以为名,将欲示人,必修其本,其东西两京波斯寺,宜改为大秦寺,天下诸州郡置者宜准此。“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碑文中描述:唐朝“于各州各置景寺,乃崇阿罗本为镇国大法主”,发展为“法流十通”,“寺满百城”的兴盛时期。



基督教传入中国始于唐代。基督教(在中国名景教)聂斯托利派阿罗本主教,于唐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到达长安。贞观十二年七月,唐太宗诏曰:“道无常名,圣无常体,隋方设教,密济群生,波斯阿罗本远将经教来献上京,详其教旨,玄妙无为,生成立要,济物利人,宜行天下所司。”唐玄宗天宝四年九月,诏曰:“波斯经教出自大秦(古罗马帝国),传习而来,久行中国,□初建寺,因以为名,将欲示人,必修其本,其东西两京波斯寺,宜改为大秦寺,天下诸州郡置者宜准此。”(《唐会要》卷49)“于各州各置景寺,乃崇阿罗本为镇国大法主”,发展为“法流十通”,“寺满百城”的兴盛时期(西安《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据曹新华《房山十字寺的变迁》一文记述:“唐幽州的崇圣院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景教徒们来到了崇圣院,不知道是院里的佛教徒皈依了景教还是寺中已无佛教徒缘故,景教徒们占用了这所寺院。他们在院中竖立起一座刻有基督教标志‘十字’的幢,以示与佛教寺院的区别,于是远离京城长安的幽州也出现了景教教堂。”这些记述与遗址内现存的辽代石碑碑文“古迹犹存石幢一座”;元代石碑碑文“古幢十字重重发光”相吻合。现房山十字寺遗址,是唐代幽州景教教堂的代表。


参考:
①十字寺遗址-中文百科在线
②十字寺遗址-乐蜂网
版权声明:
本博主允许转载和使用照片。但是,您转载和使用图片时,请注明本文作者及出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