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深山斋堂镇北面有一个四面环山的小盆地,半山腰有个小山村名叫灵岳寺村。村子虽小,但自然景色非常迷人。村中有座古庙,是北京现存唯一格局完整的元代木结构古建筑。庙宇始建于唐贞观年间,辽代时重建称“白贴山院”,金代改称“灵岳寺”,沿用至今。元朝、清朝四次重修。当地流传着:“先有灵岳寺,后有斋堂城”的说法。



灵岳寺坐北朝南,寺院中轴线上有山门、天王殿和释迦佛殿。院南墙两角建有钟鼓楼,东西配殿各九间。
天王殿为悬山式屋顶,建筑设计极为巧妙。殿内供奉的四天王、韦陀及接引佛像都被毁了。



灵岳寺山门外有棵粗壮、高大的国槐,院子里有棵挺拔的松树。

释迦佛殿,为单檐庑殿顶调大脊式建筑,面积百余米。檐下双昂五踩斗拱,拱眼壁为彩绘佛像。殿内原供奉的是一尊佛二尊菩萨像,柳木雕刻的一丈多高,在1954年被拆毁。


殿内现存至元三十年《重修灵岳寺记》碑以及清康熙二十二年《重修灵岳禅林碑记》两块残碑。


殿内现存至元三十年《重修灵岳寺记》碑以及清康熙二十二年《重修灵岳禅林碑记》两块残碑。(室内光线弱,根据照片识别的。)
左侧碑首文字:大元岁次戊午春钦奉
圣旨改正此寺时知见耆老人员
东斋堂
王升
王运兴 贾禄
王辛
王坚 李仲元
刘资秀 刘文义 □提领
西斋堂
聂元帅 ......
右侧碑尾文字:大清康熙二十二年春王正......
释迦佛殿的东山墙被重新修缮过了,墙上留出一个小窗户,可以观察修缮前的残墙。



释迦佛殿前檁楣上的镂空“佛”字和檁條上的彩绘。

院子南墙两个角建有钟鼓楼



古刹四周,从明代起就有徐、宋、刘、李4姓人家给灵岳寺务农,最后形成4个小自然村,围寺而居,统称为灵岳寺村,为斋堂镇管辖。村子里缺水,常发生泥石流,现在村里早没了人,都搬到斋堂镇住了。在灵岳寺周围高低错落的老民居旧址上,正修建一些小别墅,一个深山度假村正在这里诞生......




从民居旧址大门脚手架空隙看院里,巨大的山石与房屋并肩而立。


在古刹后边的民居前俯瞰灵岳寺,景色怡人。

本文所用照片摄于2013.9.11
版权声明:
本博主允许转载和使用照片。但是,您在转载和使用图片时,请注明本文作者及出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