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远离妊娠高血压?

(2012-12-20 12:13:45)
标签:

杂谈

如何远离妊娠高血压?

http://s15/mw690/8266b347gd1449eb37eae&690
 

最近有一位朋友朋友打电话给我,说自己怀孕有6个月了,到医院做检查的时候,医生告诉她得了妊娠高血压,她知道我是学营养的,就问我该怎么办?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远离妊娠高血压。

 

 

如何辨别出妊娠高血压?

妊娠高血压一般在妊娠20周后发病,以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为主要特征的征候群,是严重影响母婴健康的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常常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虽然妊娠高血压可在妊娠20周后任何时候发病,但是早期发病相对于晚期发病后果更加严重。

妊娠高血压是指妊娠中血压的收缩压高于一百四十或舒张压高于九十,或妊娠后期的血压要比早期收缩压升高三十或舒张压升高十五即是。

血压需要至少两次间隔六小时以上的测量为准。若有高血压以外加水肿或蛋白尿,或二者皆存在则称子痫前症, 而子痫前症又加抽搐,则称之子痫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症,是怀孕5个月后出现高血压、浮肿、蛋白尿等一系列症状的综合征,严重时会出现抽搐、昏迷甚至死亡,医学上称为子痫。

 

罪魁祸首到底在哪里?

妊娠高血压的病因可大致分为两类:

一是胎盘因素,由于子宫胎盘血管床发育障碍,使胎盘着床出现缺陷,尤其在妊娠中后期,胎盘需氧量逐渐增加,胎盘容易出现缺血缺氧症状,使得胎儿遭受营养及氧气的供给不足,从而出现宫内缺氧,甚至死亡。

另外由于胎盘处于缺氧状态,会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加重滋养细胞的凋亡或死亡,释放出更多的细胞碎片,这些碎片是促炎介质,在妊娠高血压患者体内增加明显,所以目前也有很多国家在尝试使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E预防妊娠高血压疾病,尝试取得新的突破。

二是母体因素,胎盘本身正常,母体已患有全身微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肥胖等,同时妊娠会带来全身炎症样反应,加重循环系统功能紊乱,所以患妊娠高血压的妇女多年后发生心脏病、中风、高血压的几率大大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妊娠高血压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其中还包括遗传因素、年龄、体质指数(BMI)、文化程度等。一般认为矮胖体型会增加妊高症的发生几率,研究发现35-39岁孕妇妊高症的发病率(16.88%)明显高于20-29岁的孕产妇(9.98%),另外文化程度较高的女性患妊高症的几率要小,原因可能是文化程度高的孕妇有较好的医疗保健知识和自我保健意识。

 

日常生活中的营养预防与治疗

控制体重要牢记:非孕期BMI指数升高,妊高症的发生率增多,当BMI超过25时,重度妊高症的发生率也增多,包括怀孕期间的肥胖程度,同样与妊高症的发生率成正比,所以怀孕前期及怀孕期间体重控制非常重要,所以要做到低脂肪,控糖,避免摄入过多的糖类,饮食要清淡,限制油脂(每人每天25g,2.5小白瓷勺的量)和盐的摄入(每人每天6克,一啤酒瓶盖的量),同时也可以适当增加富含膳食纤维食物,如新鲜的水果、蔬菜、薯类、杂粮等

优质蛋白促健康:研究发现,我国妊高症患者蛋白质、钙、锌及维生素A、维生素B2的摄入量明显低于正常孕妇,而怀孕期间,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出现胰岛素抵抗,也就是胰岛素在促进糖摄取及利用方面功能受损,表现为高胰岛素血症、糖、脂肪代谢紊乱,称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而妊娠糖尿病又使得妊高症的危险性增加。

所以妊高症孕妇在饮食上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尤其是优质蛋白质,如鸡鱼蛋奶,还有大豆类,菌类。

维生素和矿物质来帮忙:

1)增加钙、锌、镁等矿物质的摄入

多吃富含这些营养素的食物,如牛奶是钙的最好来源,平时多晒晒太阳,促进机体合成维生素D,进而促进机体对钙的吸收,芝麻酱中钙的含量高,但是脂肪含量也高,所以要适量,小鱼(带骨)、虾皮等都是钙的良好来源,必要的时候可补充钙剂,贝壳类尤其是牡蛎中锌的含量很高。

2)增加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2的摄入

来源良好的动物肝脏是维生素A及其他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最佳选择,西兰花,胡萝卜,橘子中B胡萝卜素的含量也很高,可作为维生素A 的良好来源;坚果,如花生,瓜子,核桃,腰果等都是维生素E的良好来源,但是不可过量,每天一把(连皮带壳)的量即可;粗粮是B族维生素的良好来源,所以每天最好能吃到50g也就是一两的粗粮最好。

 

最后还要补充一下的是适量运动,可根据自身的体能每天进行不少于30分钟的低强度身体活动,最好是1小时-2小时的户外活动,如散步、做体操等,适宜的身体活动有利于维持体重的适宜增长和自然分娩,户外活动还有助于改善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促进胎儿骨骼的发育和母体自身的骨骼健康。

 

参考文献:

【1】 Lain KY, Roberts JM. Contemporary concepts of the pathogenesis and management of preeclampsia.JAMA,2002,287(24):3183-3186

【2】 Duckitt K, Harrington D. Risk factors for pre-eclampsia at antenatal booking: systematic review of controlled studies.BMJ,2005,330 (7491):565

 

国家公共营养师:常术华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nitritionnicole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18776864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