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光食物吃多了会晒黑吗?
http://s12/bmiddle/8266b3474c230e3a7b2fb&690
夏天到了,太阳也一天天变得“毒辣”,对很多MM来说,“防晒”,尤其在外出的时候,变得非常有必要。而除了涂防晒霜,很多人也对感光食物避而恐之,像荠菜、油菜、菠菜、莴苣、无花果、香菜、芹菜、韭菜、红豆,白萝卜,红薯,木瓜,柠檬等这些食物都是通常所说的感光食物,可是这样简单的一罗列,发现日常饮食中很多常见的食物都不能吃,炎热的夏季如果没有这些食物的点缀,所谓的美白防晒该是多少枯燥!
难道感光食物真的不能吃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搞明白什么是感光物质。
芳香类果蔬如芹菜中“呋喃香豆素”,其中较常见的一种是补骨脂素,绿叶菜中的叶绿素,柠檬柑桔一类的水果中也含有光敏物质。
在美国,曾经一度用补骨脂素晒黑皮肤,晒出健康肤色,补骨脂素等以上这些光敏物质能增加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
动物类食物中感光物质富含铜等金属元素,铜元素在人体内形成很多铜酶,其中有一种酶我们称作“酪氨氧化酶”,这种酶可以催化酪氨酸羟基转变为多巴,从而转变为黑色素。这类食物吃多了,会令肌肤更容易受到紫外线侵害而变黑或长斑。
从理论上说,摄入过多这些感光物质,的确能增加黑色素的形成。
理论经得起推敲吗?
研究发现,在这些蔬菜中,光敏物质含量最高的是芹菜,但一次摄入200-300g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所以其他蔬菜就更不用担心了。但是越是不新鲜,不健康(虫伤)的芹菜光敏物质含量最高,另外皮肤接触要比吃更加敏感,如果皮肤上沾上这些感光物质,同时又在太阳下暴晒,就会有被晒伤的可能性了。
实际上,如果午餐的时候吃了这些含光敏因子的物质,它们不会立即被吸收,而要经过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这一过程需要10个小时左右,即使有少量的光敏因子经过皮下脂肪胡作非为,太阳也下山了,一个巴掌拍不响啊,再说,我们的皮肤又不像透明塑料可以透光,轻而易举的发生化学反应。
再来说说铜离子,我们摄入到体内的铜离子,吸收率只有40%-60%,吸收部位在小肠,它以复合物的形式通过肠粘膜经门静脉进入肝脏进行代谢,大部分在肝脏中合成铜依赖酶。而从消化吸收到结合形成酪氨氧化酶,再到最终催化形成黑色素,这一过程也需要好几个小时。其实黑色素是皮肤,毛发和眼睛所必需的,先天性缺酪氨氧化酶,会引起头毛脱发,成为白化病。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铜的适宜摄入量为2.0mg/d,牡蛎,贝类海产品食物以及坚果类是铜的良好来源(0.3-2mg/100g),其次是动物的肝、肾、谷类胚芽部分,豆类等次之(0.1-0.3mg/100g),奶类和蔬菜含量最低(0.1-0.3mg/100g)。由此便知,我们摄入的铜离子要参与重要的生理功能,一般情况下,无论从摄入的量,还是人体需要的量来说,人体内没有用完的铜元素少之又少,而这些少量的铜元素中能催化合成黑色素的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吃牡蛎,贝类会让人变黑可以说是杞人忧天了。
美丽要由内而外
俗话说“三分靠外养,七分靠内养”,这些蔬菜含水分多,能量低,富含植物化学物质,是提供微量元素、膳食纤维和天然抗氧化物的重要来源,像芹菜、菠菜含有类黄酮,红薯中含有甘薯多糖,柠檬等柑橘类含有萜类化合物,这些植物化学物质具有保护人体健康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等慢性病的功效。除此之外,上面所说的感光食物对人体的益处还有很多,比如延缓衰老,控制体重,预防便秘,清肠排毒等等。
所以,爱美的MM们不用担心感光食物会让皮肤变黑,在炎炎夏日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让皮肤水润白皙。
参考文献:
[1]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中国营养学会 2011:17,
23
[2] 葛可佑 中国营养师培训教材 中国营养学会 2011:83,
84
[3] 范志红绿叶菜真的是“感光食品”?健康饮食
国家公共营养师 常术华
QQ:993046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