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松静站立与行功功势
(2012-08-05 19:59:49)
标签:
松静功势杂谈 |
分类: 转载 |
郭林气功的每一个功目都由预备功、正功、收功和休息组成。松静站立是预备功的基本姿式。所以说,松静站立是郭林气功的基础的基础。松静站立也是道家气功的基础。据说,练道家气功的人,入门先站三个月。郭林老师自幼习练道家气功,对此肯定体会颇深。本文主要介绍,松静站立的动作要领和在行功中的具体体现。换句话说,就是对松静站立的要求,是怎样贯彻到行功中去的?
松静站立的基本要求是:两脚平站,两膝微弯,松腰松胯,自然收腹,含胸拔背,垂肩坠肘,虚腋松腕,舌舐上腭,平视闭目,百会朝天。要做到“松而不懈,静而不眠,圆、软、远”。肩井穴对涌泉穴,百会穴对会阴穴。初练功的人,可以这样体会一下放松的感觉:用鼻子深吸一口气,用嘴叹一口气,发声“唉”,类似于“唉声叹气”,同时身体往下沉。这样应该是理想的放松状态。
我们练功的基本目的是使经络、气血畅通,达到阴阳平衡。经络、气血畅通和阴阳平衡,是身体健康的基础条件。
下面将松静站立中的10项要求的具体做法与在行功中的体现作一一对应的解释。
1.两脚平站
☆松静站立时:两脚平行站立,外侧与肩同宽,身体重心略往前,使全身重量均匀分布在整个脚底板上。这样站立也比较稳定,不会总是晃动。
☆练行功行走时:不走“八”字,脚尖朝前,两脚自然分开一些,不要走成“一”字“模特”步,两脚的运动轨迹是在两条平行的线上。行走时重心略往前。
脚的外侧走的是足三阳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和奇经八脉中的阳跷脉、阳维脉,脚的内侧走的是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和奇经八脉中的阴跷脉、阴维脉。外“八”字脚(步),对于阳经(脉)的刺激作用较强,对于阴经(脉)的刺激作用较弱;内“八”字脚(步),对于阴经(脉)的刺激作用较强,对于阳经(脉)的刺激作用较弱。久而久之,会造成阴阳的不平衡。
两脚外侧与肩同宽站或走,是腿上的阳经(脉)和阴经(脉)都比较畅通的姿势。站得太宽影响阳经(脉)的畅通,站得太窄影响阴经(脉)的畅通。
2.两膝微弯
☆松静站立时:两膝稍微弯曲,是两腿承重能力最强的姿势,所以是最省力的姿势。不需要用力,就最能够放松。但是,要注意弯曲不要太大。弯曲太大了反而要用力,而达不到放松的要求。
☆练行功行走时:两膝稍微弯曲,走得会更加省力、有弹性,能够找到轻飘飘的感觉。
引申一下,身体能够打弯的地方都稍微弯一下,会更符合“圆软远”的要求。我们可以观察一下自己的手:将一只手伸开,放松,五指自然弯曲。会看到整个手掌的颜色自然、均匀。说明此时手部的气血通畅。将手完全伸直、绷紧,会看到手掌的颜色不再自然、均匀了。这说明此时手部的气血不通畅了。
全身的自然弯曲——主要是腿、胳膊、手——整个身体都能够得到充分地放松。这种放松,又使我们的经络、气血随之通畅无阻。
3.松腰松胯
☆松静站立时:“松腰松胯”也可称为“坐胯松腰”,就是放松臀大肌,臀部有点向下坠的感觉。
☆练行功行走时:也要有一点向下坐的感觉,身体要比平时不练功时稍微矮一点。
松腰是所有内家气功的要点。腰松了,气才能沉到中丹田。郭林气功的中丹田是位于肚脐以下二横指的气海穴。
郭林气功有松腰功,有条件的可以练练,我曾经跟何开芳老师学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共同探讨。练升降开合松静功和手棍功对于锻炼松腰也是很有好处的,平时在室内就可以练。
4.自然收腹
☆松静站立时:肚子不要向外挺,要向里收。收腹时要用意不用力。
☆练行功行走时:也不要挺着肚子行走。
自然收腹更有利于气归丹田。
5.含胸拔背
☆松静站立时:不是弯腰驼背,是胸要松,背要直。
☆练行功行走时:不能昂首挺胸,做到胸松背直,重心略靠前。
胸松了,才有利于发挥心肺的功能,才有利于吸收大量的氧气——是我们练功的主要目的之一。背直了,可以保持脊椎的自然松弛,有利于任脉和督脉的畅通。
6.垂肩坠肘
☆松静站立时:不要架肩和肘。架肩和肘不利于气的下沉。
☆练行功行走时:也不要架肩和肘,而且摆臂时肩关节和肘关节都要动,也就是大臂小臂都要动,动作要自然、柔软、圆滑。
两个肩井穴分别与涌泉穴在一条垂线上。垂肩坠肘这个动作更有利于手三阳经(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的畅通。
7.虚腋松腕
☆松静站立时:腋部(胳肢窝)不要夹着,要虚起来。虚得程度要达到,用另一侧的手能够摸到腋窝的最里面。手腕自然松弛。
☆练行功行走时:也不要夹紧两腋。手臂的摆动要放松自然,尤其是摆向中丹田的手不要过人体的中线(任脉),欠一点不要紧。摆过了,腋部就夹紧了。手腕的放松要从三开合开始,所以预备功中调整法的三开合一定要放松着做,慢慢地认真做好。
练手棍功对于锻炼松手腕很好,可以多练习。虚腋松腕这个动作更有利于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的畅通。尤其是有心、肺疾病的人更要注意手腕的放松。
8.舌舐上腭
☆松静站立时:舌头放松,轻轻地舔舐在上牙与上牙龈接界的地方,也就是龈交穴。除了张开嘴做气呼吸的“呼”时,都要舌舐上腭。
☆练行功行走时:始终舌舐上腭。
舌舐上腭是为了接通任脉和督脉。
9.平视闭目
☆松静站立时:两眼平视远方,轻轻地闭上。
☆练行功行走时:微睁双目,平视远方。
平视远方可以放松眼球,从而产生更多的内气。郭林老师曾经讲过:“气”是生物电,手、脚、眼是发电的地方。还要尽量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10.百会朝天
☆松静站立时:为了百会穴(两耳尖直上与头顶正中线的交叉处)朝天,下巴要稍微向里收一点。
☆练行功行走时:也要下巴微收。
百会穴与会阴穴处于身躯中轴的垂直线上,是练气功的正确姿势。如果姿势不正确,脖子就会发僵而感到不舒服,还影响所有阳经的通畅。
将松静站立中的“松静”二字,贯穿于行功之中,才能使我们所练的行功发挥应有的疗效。
转自:新生之路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