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精·简国学】佛儒互参之一

(2022-03-13 18:28:42)
分类: dy精简国学

佛儒互参之一

居士:先儒孟子曾经在《孟子·尽心上》尽其心者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天”。佛教禅宗也十分主张明心见性,六祖惠能大师说不识本心,学法无请问一下师父:儒家讲的心性和佛教传统讲的心性有何同之处?

师父答:我们把孟子的思想浓缩成四个字:尽心知性。

如果一个人有虚妄心、是非心名利心,他就无法知性。只有把心层层剥离,落到最实处,就可以见性

见到什么性见到天性天性是什么?天性又叫天心在古代的文本中经常能看到天心这个词。天本来是没有心的,是无私无畏无欲的,而圣人以天心为心上通天道,教化黎民百姓这就是孟子讲的“尽知性讲的尺度和范围人的修养

六祖能所讲的本心,学法无益是说学法的人不要在宗教的形象概念思维里纠缠,一定要了悟自己的本心。本心是什么本心是无形无相彻天彻地的,所以大彻大悟就不仅仅局限于人间了,是整个宇宙湛然常寂的一种状态。

他们的相同点就是不离人生当下人为道,开悟和修行都离不开人,在这点上两者是有交涉的。

六祖大师是人,孟子也是人,他们讲的心性有什么不同?

范围和尺度不同孟子讲的“尽心知性”是为了修养自己教化百姓不离人间它属于儒家传统六祖能讲本心学法无益”,说的是佛家的传统,它的范围和尺度要大得多。

如果比较两的功,孟子是有形有相的,六祖是无形无相的儒家要立德立功立言,金刚经里讲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由此你就会知道它的不同点了。


整理:悟康

校对:耀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