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6年投资总结

(2017-01-02 20:12:11)
标签:

2016年

财经

杂谈

分类: 定期报告
         冬日的暖阳送走了最后一丝余晖,夜幕笼罩下的天际突然变得萧瑟起来。我们的小城冬天没有雪,但我的投资却决意要选择在长长的坡道上滚雪球。2007年9月19日重新投入股市的9年多来,过去主要在金融这条单雪道上动。2016年,这条单雪道切变成多雪道,滚雪球的目标由过去的求“快”到求“稳”的转变。本年度收益率8.62%,为三年来最低,但却与目标的转变相匹配,自2011年以来连续6年保住了盈利,使雪球能够持续地滚下去
    年初持仓主要是集中在“一体两翼”,一体是中信H股,两翼分别是港股361度和H股B,其余还有少量的天瑞债、平高电气、陆金所理财等等。年初在A股一开盘就融断的情况下,我迅速把平高电气换成H股B,并陆续把天瑞债和陆金所理财换成HB。考虑到中信H仓位太重,一季度陆续分仓到港股通标的重庆农商行和融创中国,第三季度和年底又陆续分仓到港股招商银行和中国通号。第三季度持仓出现两个较大的变化,一是把HB换成A股兴业银行和平安银行,参与打新游戏;另外是把持有两年的港股361度换成阳光纸业。第四季度还利用打新资金等方式重新配置了中国平安、国股电力。
     至此,集中持股已演变成另外一种方式的“一体两翼”型,即以金融为主要重仓,低估型周期复苏为一翼,持续增长为为另外一翼的持仓结构。年底,持仓对象从多到少依次为港股阳光纸业、招商银行A H、兴业银行、中信银行H、中国通号、融创中国、平安银行、中国平安、国投电力,还有纪念性的持股民生银行A H,共计10个品种,单一品种仓位不超过20%,虽然银行持仓还是超过50%,但造纸、地产、高铁、电力等非金融行业的持仓却超过了45%,使得市值的波动幅度收窄起来,过去那种持仓市值随着银行大起大落的情况已得到极大的改变,第四季度收益率一直稳定在5-15%之间。
    过去的一年,在三个方面取得了进步,一是能力圈进一步拓展,本年度新增加了房地产、造纸和高铁,加上原来的金融、电力、体育用品,行业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可供选择投资品种大为增强。二是持仓方式有所创新。年初,利用港股低迷,不断利用分级基金H股B加杠杆,从而获得了超过指数的反弹效率。在第三季度末介入A股打新,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收益率,持仓方式灵活性大为增强。三是风险控制仓方式有所优化。虽然目持仓结构仍然集中在金融股,但非金融股占比却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低估值的周期反转和成长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冲金融股的波动风险。在持股品种中,中国通号我是将当做成长股来看待,作为人工智能中系统集成的代表,值得一提的是新中签的新股信捷电气,是人工智能产业链条上的品种。
    值得反思的地方:一是换股的时机选择问题。年初因已通过沪股通大量配置了港股,避过了A股的熔断,但HB由于杠杆的存在,其下跌幅度甚至大于A股银行股,虽然后续通过各种手段加仓,但2015年12月配置时出手太快,使得后续加仓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同样的问题出现在年底配置中国通号上,在错过第一季度急跌的时机后,一直缺乏买入良机,第四季度开始介入时又入手太重,等到12月中下旬的急跌时,剩余的换仓限额又太小。年初年底两次较为失败换仓在一定程度上对收益率均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二是对标换物的研究深度问题。两次换仓的背后均折视出对投资标的物的研究深度不足的问题。2015年底HB8毛以上的价格大规模买入,导致跌破6毛时只余1/3的仓位补入,对HB高波动性准备不足,过早大仓位买入仓位管理一直处于被动。对接近零负债高增长前景的中国通号还存在着净资产价买入的幻想,这种幻想是过去长期以来在净资产价格买入金融股的思维定势在作怪。三是跨市场估值的切换问题。中港两地作为两个完全不同估值体系的市场,其运行各有不同逻辑。年初打新的高收益受到一定的忽视,配置A股有一定的滞后性。同时港股通资金的两天结算期,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AH互换的积极性,这方面还必须加强研究。
    2010年中国GDP的边际下降已经连续6个年头,新年可能还看不到终结的迹象。蓝筹股各种指数的估值虽然不是最低位,却属于较为安全的位置,特别是银行股大多数也进入净资产的区间。虽然AH指数已由2015年7月的154点高位下调了32点,目前为122点,但港股总体对A股还有2成的折价,这个折价格可以覆盖打新收益和股息税。把大仓位配置在港股还是合理,况且打新还面临着收益率下降和分账户打新的问题。如果AH指数进一步缩小到110,从港股回归A股也将提到操作方面考虑。
    新年不确定性还很多,外部的中美冲突、美股高位回调,内部的房地产调控导致的经济失速仍然可能在中短期内对市场造成冲击。但对自己的持仓品种来说,公司价格远低于合理估值,并且这种持有还会因为时间的累积而不断增值,这才是持有的理由,非公司因素大可以忽略。基本面不变甚至向好,排除一切干扰,在价值回归路上忍耐,是投资的王道。

 延伸阅读 2015年投资总结(https://xueqiu.com/9226205191/62882355)
 2014年投资总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246d6b00102va6h.html) 
2013年投资总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246d6b00101fu4w.html) 
2012年投资总结(http://blog.sina.com.cn/s/blog_8246d6b001017mjr.html) 
2011年投资总结(http://blog.sina.com.cn/s/blog_8246d6b00100zhkr.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