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银行今天晚间披露业绩快报,公司2013年营业收入127.69亿元,超过预测2.69亿元,同比增长
23.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47亿元,超过预测1.47亿元,同比增长19.15%;基本每股收益1.68元。一如浦发、中信、招商等其他已公布业绩的银行股一样,宁波银行2013年业绩也是超预期的。
一是存贷款业务增长较快。第四季度存款余额达到2552.78亿元,比年初增加477.01亿元,环比第三季度增长1.84%,扭转了第三季度环比下滑的不利局面,全年增长23%,估计在上市银行中居于前列;各项贷款1711.90亿元,比年初增加255.72亿元,增长17.56%。生息资产规模的扩张为公司今年的营业收入增长奠定较好的基础。
二是公司营业收入取好较好增长迅速。第四季度营业收入达到34.9亿元,超过预期2.7亿元,环比第三季度的31.53亿元增长10.75%,环比增幅大于已公布快报的浦发、招商和中信,扭转了第三季度营业收入环比下滑的局面,显示净息差随着行业迅速回升。
宁波银行不足之处体现在其不良贷款生成及拨备的储备上,由公布的不良贷款率0.89%,推算其年末不良贷款余额15.24亿元,与预期的15亿相吻合,但拨贷比仅2.27%,可以推出拨备余额仅38.86亿元,比预期的42亿元少了3.14亿元。由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超过测算情况比例相近的情况分析,全年提取拨备15亿,其中第4季度提取7.5亿元较为靠谱,由此可得出拨备余额不及预期的原因在于核销超过测算的5亿元,估计达到8亿元。从全年看,加核销后的不良余额估计达到23.2亿元,比2012年末的11.08亿元增长约109%,不良贷款生成率为0.47%,高于信贷成本0.35%,显示不良资产正经历上市以后没有过的迅速暴露过程。
从4家业绩快报出台的上市银行可以看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息差回升成为第四季度的共同特点,流动性紧张的成本在第四季度传导到了资产端,上市银行毫不犹豫地把动用议价权,把成本转嫁到贷款方。二是货币基金渠道创新对银行的利润影响甚微,在测算营业收入时,净利息收入已作了一定的折让,作了保守的估计,但结果均好于预计的情况,显示银行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仍然没有得到动摇,这验证了原来自己持有的一个观点:而不是利率市场化对息差没起决定性作用,决定息差的因素是贷款的供求关系。三是不良资产暴露比预期略快。除了浦发、招行没有公布核销数据外,中信、宁波的实际不良资产余额均要比上年底翻番,虽然各家银行的拨备仍有较厚的储备,但如果未来不良资产持续上升,则必须面对不良率上升、加大拨备提取,确保符合监管要求的局面。
附:宁波银行业绩快报与测算情况对照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