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银行财经 |
分类: 银行业 |
金融市场长期低迷使股权和债券融资的规模难以扩大,贷款以及类贷款在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更加难以动摇,金融脱媒在3-5年内仍只会停留在理论中。互联网金融在支付方式改革和加速资金利率市场化中起到一定作用,但没有改变代货币由银行发行的顶层设计制度,由于缺乏没有风险定价和风险管理的载体和经验,互联网金融充其量只能起到搅局者,而非革命者的角色。
在7%左右的经济增长率中,即便以利率市场化导致的利差缩窄抵消3%的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本届中央领导未来8-9年间银行业年均7%的利润增长基础仍十分扎实,银行业保持着作为没有增长天花板的行业性质。
大型银行以及部分杠杆偏低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在短期资金紧张中较为主动,但在组织管理和市场化运作上比股份制银行明显处于下风,中期股份制银行仍有望在业绩增长上领先行业。从长期来看,投资高峰过后,银行业对公业务竞争进一步激烈,兴业等特色银行具有一定的护城河。国民基础社会保障包的形成和用工成本的上升将培育更大规模的中产阶级,消费信贷与按揭贷款有彼此消涨存在可能,零售利润比例将越来越高,并最终起到决定作用。提前布局的招行、民生先发优势明显。
二、房地产价格的拐点的出现将改变市场资金紧张的局面
自2003年春季房地产由低部回升以来,仅仅经历过2008-2009年的短暂调整,房地产行业一直是牢牢吸引着全社会资金的持续进入,形成了大资金开发楼盘、小资金炒楼、产业资金持续进入楼市的全民开发炒房热潮。经过10年牛市,房价目前已高处不胜寒,房屋市场供过于求情况非常严重,即使政策不调控,房价也难以持续上升。
房价见顶将导致房市资金逐步撤出,李嘉成不断在大陆撤资或许是先知先觉者的信号。房价的下降将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的上升,但改革的渐进性将使不良的暴发处于可控的状态下,逆周期的监管手段既包括在经济上升期对银行业的抑制,也包括在经济下行期间对银行业的松绑,随着房价的趋势性逆转,各项松绑政策将浮出水面。目前银行的股价已经反映了银行业7-10%的贷款不良率,只要保持良好的流动性,以股息率反映的银行业的估值具有明显的安全边际。
万科入股徽商、恒大买入华夏则可能反映了这部分先知觉资金配置的方向。随着房价的下行,依附此基础上的信托、理财以及民间借贷在发现风险收益不成比例之后将逐步流出,这为2007年以来失血的大盘蓝筹提供了潜在的资金支持。
市场资金价格长短倒挂是本届政府去杠杆、挤泡沫在货币市场的阶段性表现,随着资金在房地产的逐步流出,这个阶段最迟到2014年底前将成过去,长短期资金价格不再倒挂将是未来以银行股为代表的蓝筹股上涨的起点。
十年一轮回,距离2007年的牛市顶峰已超过6年。时间马上进入2014春季,再过3年多就是2017年。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3年是极短的时间,相信上市银行股价在业绩增长和估值双重压缩多年之后,所积蓄的能量将迎来全面释放的时段。
延伸阅读《民生银行股价上涨动力源分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246d6b00100whd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