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张发黄的名片记录着我在证券市场第一次经历。
1993年夏天的广州,蝉鸣荔熟。南方以南最负盛名的大学校园里,学生们虽然在象牙塔中,却没有与时代脱节,校园里随便可见家教招聘、推销代理等的海报和广告。作为经济系一名大一学生,我错过了92年入学时的摸拟炒股大赛,但在大一结束,暑假马上开始的时刻里,报名参加了永通期货有限公司在校园的招募活动,经过培训、面试,接到了录取通知,成为公司的一名试用工。
虽然电视上经常看到股市行情,但大一学的是基础课,期货一词闻所未闻。公司短短两天的培训,初步明白了期货的概念。可是上岗以后,才发现公司招聘我们这些暑期工的主要目的是去帮公司拉客,而公司经营的品种有两项,一是港股股指期货,二是炒外汇。
第一周,公司允许我们这些新招短工在电脑前看港股期指走势,画K线。第二周,主管即要求我们都要出去拉客,拉不到客户,马上炒鱿鱼。一起来的同组同学一个个地走人了,奇怪的是主管一直没赶我走,周未时,我所在组乘下我和别外一个姓黄的同学还没被炒。
其实我和黄同学也曾努力过,也曾找了老乡,但就只这两天功夫,我怎么能够保证能够帮熟悉的朋友们赚到钱呢?我一点儿把握都没有,于是我决定向主管辞职,免得再过几天被主管辞退于是写了一封辞职信,托黄同学交给主管,记得当时的主管也仅比我们早到一个月,是一位从北京商学院辞职的女讲师。
暑假结束后,开学时,我意外到收到了黄同学给我带来的170多块钱,说是他说是公司发的两周薪酬,他还说他找到了客户,后来客户和公司发生子纠纷,工作就中止了,但作为经纪,还是能够得到约定的佣金。他还请我到当年在广州第一次开张的麦当劳吃了一餐,这店就在这家期货公司所在的全市最高楼63层的楼下。
整整20年就这样过去了,当年同校不同院系的黄同学早就没有联系,而永通公司据说也因与客户纠纷不断,过了几个月就被有关部门查封。当年公司经营的两个业务,炒外汇已是合法,但A股股指期货直到2010年才正式开通,至于大陆居民在大陆投资港股的股指期货,仍是天方夜谭。毕业后这张名片我带回家时,父亲却收藏保存至今。数月前拿出来,让我回忆起这段往事,码成文字纪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