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客雪球谈对平安银行的投资价值

(2012-09-11 08:56:57)
标签:

平安银行

价值分析

雪球访谈

股票

分类: 其他银行

   按:本人既非行家,又非里手,雪球访谈,实属见丑。所说意见可以说是一面之词,纯属主观意见,参考意义不强,看客需自己动手分析。才能去伪存真。到于平安银行,正如访谈里讲的,并入平安银行以后,个人投资者对平安银行已经边缘化,自己今后将减少对其关注。

 

 

·         偶尔陶醉:

关于$平安银行(SZ000001)$,对@处镜如初 说:我觉得平安银行的亮点在于有平安集团这个大靠山,中国平安这么大的集团公司,旗下不乏有各行各业的子公司,利润竟然差不多是招商银行一半。我觉得平安收购深发展目的非常明显,想借助银行这个金融超市让平安集团的利润再上一个层次。以此为投资平安银行...展开

关于$平安银行(SZ000001)$,对@处镜如初 说:我觉得平安银行的亮点在于有平安集团这个大靠山,中国平安这么大的集团公司,旗下不乏有各行各业的子公司,利润竟然差不多是招商银行一半。我觉得平安收购深发展目的非常明显,想借助银行这个金融超市让平安集团的利润再上一个层次。以此为投资平安银行的原因,请问这样的想法靠谱不?

好的,那么今天我们从这个问题开始吧!
这种想法应该带有相当的代表性,有一定的道理。但我觉得这种道理的片面性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收购的逻辑起点是站在平安集团的利益上,而平安集团和平安银行的股东利益上并不完全一致。最起起码,个人投资者应该站在自身的角度看问题,不能从平安集团的角度看问题。如果从平安集团长远发展的角度看,你的想法是十分正确的。但如果站在个人投资者的角度来看问题,也许会有另外的结论。
从平深恋近三年来的进展来看,我觉得个人投资者应该保持谨慎!

·         逆向价值:

关于$平安银行(SZ000001)$,对@处镜如初 说:平安的不良贷款又大幅增加了,风险控制水平是不是较差呢?

如果仅仅从10年到目前的情况来看,平安银行的不良贷款增长几乎是上市银行中最快的。但考虑到并购过程也是一个不良贷款释放的过程,如04年爆出的15亿元不良。那么目前这种情况应该也没有超出预期。至于风控水平如何,我觉得必须至少用3年时间来观察!

·         David_Gao:

关于$平安银行(SZ000001)$,对@处镜如初 说:从平安集团角度来说,平安收购深发展,对其整个集团的长期发展战略应该是有很大意义的。但是从投资者角度来说,两个银行各自并没有非常独特和优势的方面,这样的整合能给投资者带来什么呢?另外,这样的整合据您观察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真正完成呢?

个人感觉,整合深发展,对于平安集团的意义大于平安银行,目前,平安集团在平安银行中已是一股独大,中小投资者日益边缘化。
但对于平安集团就不同了,首先,在上市金融股中率先成为综合金融集团,有可能形成先发优势。其次,平安集团可以扩大保险资金使用途径。很多资深博友,如流水白菜等已经做过深入研究,在此不再重复!

·         fasiitarde:

  • 关于$平安银行(SZ000001)$,对@处镜如初 说:平安的不良贷款和预期贷款增加,主要还是来自浙江特别是温州地区,请教如何看温州因素对公司业务的影响?
  •  
  • 处镜如初: 这是平安公司的解释,其实我不认同这个解释。因为温州不良不只平安有问题,其他银行同样存在。把问题推到温州上,不能清楚解释不良增长较快的原因。
    当然如果公司能够找出温州不良比其他银行激增较快的原因,并找到问题的症结,可能会让投资者有所放心 ,否则,在目前平深整合进入深水区的情况下,投资者很难放心!
  • 流水白菜: 回复@处镜如初: 两个原因,一是原先算得太宽,2012年初,由整个平安集团高层参加的会议。会议直指深发展的经营方式。平安集团风险官表示,如果按照平安银行对资产风险的定义,现有深发展存量五级贷款分类中关注类贷款多数可记为不良贷款。二是深发展原先的贷款流程上有缺陷,我看到过券商的分析,具体的表述忘记了。

·         扬州小丁:

关于$平安银行(SZ000001)$,对@处镜如初 说:首先中国平安本身有银行,对行业的情况应该是很熟悉的,这个时候控股新平安银行,说明这个行业,这个企业至少不会有太大问题,这是个大前提。 有了第一个大前提,我宁愿选择这个有中国平安大平台帮助的,有中国平安大股东钳制的,股本偏小,网点有空间...展开

关于$平安银行(SZ000001)$,对@处镜如初 说:首先中国平安本身有银行,对行业的情况应该是很熟悉的,这个时候控股新平安银行,说明这个行业,这个企业至少不会有太大问题,这是个大前提。
   有了第一个大前提,我宁愿选择这个有中国平安大平台帮助的,有中国平安大股东钳制的,股本偏小,网点有空间的,已经破净的,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如人意的平安银行。给平安银行一定的时间,个人觉得比其它银行进步空间,上升空间大一点,市场表现机会也大一点。

理论上讲,你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但我觉得要想检验出这个成效,我觉得没有35年,很难验证。
如果仅从股本小、网点有空间来看,宁波、南京等城商社空间更大。
09年净利润作基数,以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乘以2作为今年利润,我对16家上市银行的利润增长进行横向对比,考虑到平安集团的定增之后,平安银行老股东每股净利增长不到10%,居于上市银行之未,而最高的民生银行则达到44%

·         fasiitarde:

关于$平安银行(SZ000001)$,对@处镜如初 说:深发展这两年的盈利,已经使得平安收购深发展的成本从2pb变为1pb。有些人的观点认为平安占了大便宜,有些人认为平安吃亏。你怎么看?@流水白菜

如果仅从平安收购深发展的角度来看,收购对两方是有利的。深发展获得了资本金,老股东每股净资产得以增厚;而平安集团则获得了综合金融的先行者地位,集团利润增长速度也快于其他上市保险公司。
但如果放在几年来银行业处于历史性业绩增长的背景下,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个不合算的买卖,深发展的老股东每股利润摊薄的程度远大于其他银行,并且没能得到分红;而平安集团对于深发展则在反复追加投资,而市价却反复向下,有点象个人投资者买股被套的样子,这一次的定增价格已远在市场价格之上。

回复@处镜如初: 平安收购深发展是为了卖高质量的保单,现在还没开始卖,深发展并没有提升集团的ROE,所以可以说目前深发展对平安还谈不上贡献期。如果不是中国的银行牌照管制,平安根本不会去控股深发展。换句话说,深发展即使再贵一些,再差一些,但只要有这块全国银行牌照,平安就不得不去买。平安控股深发展,最难的地方是要彻底改造深发展。因为平安就是买个全国银行牌照的壳然后打造一流的银行。

综合金融上,大多银行都在做,做的都很猛。平安综合金融唯一的优势是强大的后援平台。其它方面,和许多银行各有优势。

回复@流水白菜: 是的,从资产来看,虽然平安在保险中名列前茅,深发展在银行中只是小弟弟,但两者资产相差不远。平安没有成功整合其他较大金融集团的先例,我觉得两家个头差不多的公司整合起来,未必就是1+1大于2,相反,短期内,内耗好象是必然。

回复@处镜如初: 平安做事情的方式非常有效率,不会牵牵扯扯,该损失多少就损失多少。

·         影子:

关于$平安银行(SZ000001)$,对@处镜如初 说:平安银行不管是估值还是历史相对其他银行比如(民生、兴业)都不占优势,对于平安银行做配置的理由是什么呢?

我一向对平深恋持保留态度,我不建议配置平安银行,建议观望。

·         kingfucking:

关于$平安银行(SZ000001)$,对@处镜如初 说:在四大行、招行、兴业、民生、浦发的夹击下,平安银行能够以超过行业的速度发展吗?

如果从资产规模上来看,平安银行可以超过行业速度,特别是平安最近的定增如果完成以后,平安银行可以快速布点,加快和平安集团的整合。
至于净利润的增长,我觉得平深整合短期内(3年内)仍处于深度整合阶段,不良贷款仍可能随着整合加深以超过行业水平很多的速度暴发,使其报告显得很难看!

 

carron

关于$平安银行(SZ000001)$,对@处镜如初 说:1)平安管理层的远期策略是旗下三大业务,银行,保险,投资以后三分天下,你认为实现的难度有多大?2)平安银行能否成为金融超市的窗口,利用好现有庞大客户,带动全面金融产品的销售?

·         处镜如初:

1)由于获得了深发展,平安集团银行业务得以发展是可能的,但投资是平安的短板,要三分天下,恐怕不太现实。2)这个是有难度的,保险业的客户粘性远远小于银行业,平安要实现成功超越,任重道远!

流水白菜:

回复@处镜如初: 1、过去十年,无论从内涵价值的增长,或者从每股盈利,或者从保险公司的平均投资收益,平安的投资都是保险公司中最好的。2、平安信托的高净值客户半年多时间增加了百分60,现在已经快和招行一样,估计再过一年,招行吹了很多年的高净值客户就落后于平安信托了。此外,平安产险在3年时间内,市场份额增加了快1倍,交叉销售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不能用客户粘性来解释这个问题;或者说平安的客户粘性太强大了。

·         处镜如初:

·         回复@流水白菜: 这个是平安公司的问题,先生的研究远深于我,我一点都没研究,我不班门弄斧。至于和招行相比,平安的目标客户是不是和招行一样,确实没有研究。
不过,我还是相信招行在私人银行业务上从来不放松,目前还难有对手!
当然这是平安集团的,不是平安银行的,平安银行这一点比招商来可差远了,零售存款只占存款的18多一点。

·         流水白菜:

·         回复@处镜如初: 招行的财富管理的竞争对手现在非常多,包括工行建行,包括几个综合金融公司。而且对手的数量在增多。财富管理是所有金融公司竞争的地方。
平安银行各方面差距都非常大,不可比。

·          

前些时接触了几家银行的私银服务,感觉招行有一定优势,但产品的差异化不够明显,并不足以形成壁垒。
也许是我没深入体验的原因?

 

·         柒零回忆:

关于$平安银行(SZ000001)$,对@处镜如初 说:下一阶段平安银行能从平安集团获得何等级别的资源支持呢?集团产品是否有整合可能?平安是否有可能在资产综合管理方面发力?

09-10 21:28相关讨论(5)

银行是中国金融的核心,这是历史形成、法律所确认的,平安集团获得全国性银行牌照以后肯定会把最重要的资源支持平安银行,这是毫无疑问的。但由于平安集团原来只经营过区域性的小银行,对于全国银行的经验还是缺乏,个人认为整合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集团产品的整合成功是有可能的。至于资产综合管理方面,我没认真研究过,但应该会的,任何一个胸怀金融帝国梦想的银行业都不会放过的,更不用说马明哲了!

 

回复@处镜如初: 经营全国性银行不难,难的是平安和深发展的整合。中国的银行虽然利润很高,但大多是垄断之功,而非经营之利。

回复@流水白菜: 看来,你我在平安和深发展的整合难度上有着高度共识的。
16家上市银行中报的情况来看,平安银行的众多基本指标均倒数有份,存款成本名列16家上市银行榜首,不良贷款增幅、总额名列股份制银行榜首,逾期贷款增幅名列第二,剔除不可比因素后净利润增幅、净息差均居倒数二、三位。
还是那句话:对平安银行的基本面发展持谨慎悲观态度。

回复@镜如初: 平安银行的报表实际上客观的说:惨不忍睹。

回复@流水白菜: 是的是的,但由于整合进入核心阶段,目前的表现比起04年新桥接手时还要好很多,所以从长期(5年后)来看,还是有一点信心的,至于在3年内能否见效,我不看好。
好了,谢谢各位的指教,今天已经超时了,再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