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双减”背景下,深度学习正当时

(2022-11-04 15:01:44)
标签:

教育

分类: 小学教育
“双减”是教育的重大转型,是教育的深刻革命,是撬动“课堂革命”的“切口”。在“双减”政策下,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是推动教育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双减”背景下,我们该怎样打造深度学习的课堂呢?  8月25日下午,厦门集美区灌南小学的陈麒斌校长带来了《深度学习:“双减”背景下的教学变革转向》的讲座。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Ljib4So7yuWiaicib0SQq1bJwQHGw1qIW7XOgce6HZ2SzwMChicyKEk4PbVicY27CIa2qIMtdyGUspsiaToEkjtDeSomQ/640?wx_fmt=gif&wxfrom=5&wx_lazy=1

教育定位


陈校长谈到,打造深度学习的课堂首先要明确教育定位。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认识教育: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素养导向。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qlqZvs8FHMiareyATsW72XznZrdl328N5mP5ibvnnoJyaMiac7CXz2k2zuR0fTG5ibPbIuEUZGfSnRgJ4QcWFyibY3g/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qlqZvs8FHMiareyATsW72XznZrdl328N5ERqYQnAjd6JWIQiauwrwDUzpO6ya0kvfpv7OBOibfk9LCIXH0feCuO5Q/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2022.08.25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Ljib4So7yuWiaicib0SQq1bJwQHGw1qIW7XOgce6HZ2SzwMChicyKEk4PbVicY27CIa2qIMtdyGUspsiaToEkjtDeSomQ/640?wx_fmt=gif&wxfrom=5&wx_lazy=1

课堂困境


接着,陈校长指出了学生真实学习历程和课堂现实教学过程相悖。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Ljib4So7yuWiaicib0SQq1bJwQHGw1qIW7XOgce6HZ2SzwMChicyKEk4PbVicY27CIa2qIMtdyGUspsiaToEkjtDeSomQ/640?wx_fmt=gif&wxfrom=5&wx_lazy=1

深度学习


陈校长介绍了深度学习的课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学会思考的课堂,因此,深度学习的活动设计就要有五个特征:一是联想与结构;二是迁移与创造;三是活动与体验;四是本质与变式;五是价值与评判。倡导单元学习,课程设计要以单元教学为着眼点进行设计,选择单元学习主题,确定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单元学习活动,开展持续性评价。另外,深度学习的课堂评价,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进行多元化评价,通过评价让学习增值,让课堂增值,让学生成长增值。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Ljib4So7yuWiaicib0SQq1bJwQHGw1qIW7XOgce6HZ2SzwMChicyKEk4PbVicY27CIa2qIMtdyGUspsiaToEkjtDeSomQ/640?wx_fmt=gif&wxfrom=5&wx_lazy=1

心得体会:


    王碧花:

    学习的终极目标是要将自己置于知识产生的特定情境中,通过积极参与具体情境中的社会实践来获取知识、建构意义并解决问题。提供适宜的情境,构建真实的驱动任务,这正是深度学习所追求的。聆听了陈麒斌老师《深度学习“双减”背景下的教学转向》的讲座,我首先思考是关于写作教学为什么无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因为教师所传递的写作知识是静态的、孤立的、碎片化的,学生只是依靠机械记忆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浅层学习,只需要低级认知的参与,是低阶思维,所以学生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写作能力自然也就得不到提升。写作教学要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教师必须开发核心的写作知识,特别是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教师要唤醒学生的个体经验,与新知识建立意义关联,并与其它知识进行联结,批判性地进行分析,不断调整原有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建构新的认知序列。

    尤阿碧:

    课堂中的深度思考离不开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也离不开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首先,要以问题为基点,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在任务驱动下,积极主动地进入思考之中。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遇到了什么问题,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做?除此之外,还可以怎样做?在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对一些有难度、有争议、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再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和探究,在讨论中,学生的认识、想法和思维就不会再停留在个体之上了,而是在不同想法之间产生交流,从而引发新的深层次的思考,最终达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目的。

    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在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的情况下,我们不能直接对问题做出解答,这样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助长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我们要适时地指导学生思考的途径与方法。在学生没有深入思考,没有产生对问题渴望答案很强烈时,不要轻易告诉答案。其次,一定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有了时间,学生才能思考,有了思考,学生才能得到发展,问题才具有价值。

    吴惠娟:

    通过学习陈麒斌《深度学习:”双减”背景下的教学变革转向》,我的体会是:深度学习的发生需要教师走出旧有的封闭狭隘的教学设计,摒弃灌输授受式的教学方法,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具身学习活动中促进学习者获得充分的认知与体验。这其中包含着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积极探索后的解构,也表现为学习者整合新知识和旧有知识,通过任务导向与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由低阶思维演进为高阶思维。在深度学习发生的过程中,学习者身心合一,学习不再是离身式的被动接受,而是具身式主动体验,以意义建构的探究性活动贯穿教学过程,引领学习者充分卷入,从而促进认知、情感、精神与价值观的充分融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学以致用,不断开拓进取,让“双减”工作真正落地生根。

    黄婷茹:

    下午,聆听了陈麒斌老师《深度学习“双减”背景下的教学转向》的讲座。陈老师从“双减”背景下的教育定位入手,引用鲜活的实例向我们阐述了“深度学习”的教学转向,让我受益良多。通过培训,我明白了教师要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错误倾向。我们应该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同时,在语文教学中,要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地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