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断想
(2019-01-20 18:25:42)分类: 文化评说 |
诚信断想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那么具体来说,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讲信用,守诺言,办实事,不虚伪欺诈。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诚实守信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而与之相对的见利忘义历来为人们所不齿。古代哲人对诚信多有论述,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孟子说:车无辕而不行,人无信则不立。
按西方国家的标准,诚信也是社会运行的准则。100多年前的一个夜晚,出版家阿尔勃特·哈勃德创作了一篇不朽的著作—— 《把信送给加西亚》。故事讲的是19世纪美国和西班牙战争爆发前,美国为同古巴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需派人送一封决定战争命运的信给加西亚将军。那位叫罗文的英雄在接到任务后,没有任何推诿,以其绝对的忠诚、高度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终于把信送给了加西亚将军。这个故事为什么100多年经久不衰?《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书为什么历久弥新?就是因为罗文的经历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讲忠实、讲信用,只要有忠诚才能有信任。罗文送的是信,实际是承载了一份担当、一份责任、一份承诺,他具有就是敬业、主动、诚实、践诺、守信的精神。
在现实生活、日常工作中,要做好每一件事、每一份工作,都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都要有高度的责任心,都要有诚实守信的觉悟。其实,每天我们都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任务,实际上都是你手里所承担的“信”,对这封“信”,你的态度怎么样,是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兢兢业业,还是漫不经心、拖拖拉拉、被动消极、敷衍抵触,那效果是不一样的,长此以往,你就会失去同事对你的信任,对你的前途就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如果你应付了事、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甚至假冒伪劣,那就不是一般的失信行为,很可能是违规甚至违法的问题了。用《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一种职业的责任感和对事业的高度忠诚一旦养成,会让你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
所以,诚信是一种品行、一种道义、一种责任,它不仅彰显着一个人内心的自重与尊严,也是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以诚待人、以诚行事、以诚立信是维系整个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行为准则,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在市场经营领域诚实守信是基本规范。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契约经济,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市场经济的主要道德支柱之一,因为契约经济没有诚信寸步难行。一个企业生产的产品要变成商品,要在市场上推销出去,靠的是质量;一个商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赢得广泛的客户认可,靠的是上乘服务,靠的是信誉。消费者是可以用脚投票的,只有货真价实的产品和服务才能被消费者接受,才能在消费者群体中竖立起口碑。
在学术领域诚实守信同样也应当是是基本规范。去年,全国学术界发生一件大事,就是《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面向社会公开发布。学术诚信是学校和科研院所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根本遵循,是立校之本、立院之本、立业之本。官员要有“官德”,企业家要有诚信准则,医生要有职业操守,学者也应该有职业良心。怎么理解学者的职业良心?北宋大儒张载张横渠说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历代传颂不衰,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称作“横渠四句”,就是最经典的概括。比如“为生民立命”,连乡村都很少去过,你如何替农民说话?!所以你就要改进调查研究方法,深入基层,走乡村、访百姓、下田间、听真言,悉心倾听民意、集中民智,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仅仅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的调研,如何能完整准确地找到“第一手”材料?如何能掌握实情、反映民意?这就需要学者们要严谨、要求实,重细节、察实情、接地气、说实话。如果连学者都说假话、造假文,这个社会还有什么希望?!所以学校和科研院所就应该重视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每位学者都应当认真领悟诚信的本质和内涵,正确认识学术诚信对砥砺品格、升华人格的重要意义。每位学者要自觉自省自励,求真求实求深,恪守学术道德,捍卫学术尊严。
在社会大变革年代,在物欲面前,在喧嚣声中,惟有坚持诚实,才能以不变而应万变。坚持诚实,就是守住本分;坚持诚实,就是守住灵魂;坚持诚实,就能把握自己。诚实,是人的最大保护伞,最有力的护身符。我们要以诚信为重点,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竞争与协作的关系,培育新型人际关系,用发自内心的热情和赤诚,用实际行动在事业中实现自己学术的价值、自己企业的价值。大力加强诚信思想教育,努力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