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对标德国”中走出老工业基地转型新路

(2016-06-21 06:06:21)
分类: 媒体采访

在“对标德国”中走出老工业基地转型新路

 

615日,一场专题报告会在沈阳举行,主题聚焦于“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616日,“2016智能制造趋势和应用高峰论坛”在大连开幕,来自全省的智能制造领军企业悉数到场。

德国代表团刚刚离开,两场“思想风暴”接踵而至,尽管内容不同,但每一次交流互动,都在着力破解着一个共同的命题:经济新常态下,要走出具有辽宁特色的转型新路,我们该做些什么?

在与德国等外资企业家的互动中,深化开放、优化环境、务实合作等成为热门词,这让我们对辽宁与德国企业的深度合作充满了信心。交流过程中,也让我们清醒地看到差距:经济转型升级,辽宁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断在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上做文章

400年前尘封的历史古迹,到现代化的数字化工厂,德国代表团在沈阳参观访问的短暂7小时,辽宁以开放的姿态和胸怀,向德国代表团展示了老工业基地的过去和现在。

德国代表团来访,德国企业沈阳行、中德(辽宁)经贸合作推介会等多个活动相继举行——双方企业深度交流,不断擦出合作火花。一次次互动搭建起一个个沟通的软平台,它让德国各界乃至欧洲进一步了解了开放的辽宁。

在德国,鲁尔区通过转型,已从一个以煤炭和钢铁产业为基础的旧工业区,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服务业及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经济区。这次随访的德国企业家,也都知道辽宁有个“东方鲁尔”——沈阳,这里正在以非凡的勇气推进转型升级。相似的成长历程让很多德企表示“愿意参与其中”。

德国400多万家企业当中,已进入中国的仅有数千家,东北地区传统装备制造企业亟待创新转型,双方对接合作愿望迫切,利用好中德装备园、中韩自贸区这样的硬平台,通过窗口展现开放的辽宁的投资魅力,吸引更多的合作在当下显得尤为迫切。

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说:“开放因素已成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辽宁要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

引进来还要走出去,让世界深度认识辽宁。

每周6列从营口港出发的国际班列,沿着“营满欧”大通道,从辽宁直达德国汉堡:这不仅仅是一条运送货物的铁路线,更是联通着辽宁与欧洲交流合作的桥梁。

今日辽宁,与德国等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已经从过去的“单行线”变成了合作共赢的“双行线”。

对外开放,辽宁人思路很清晰,那就是要不断地在广度和深度上做文章:在广度上,不仅对境外地区,对国内区域也要加强交流合作,最大限度地释放辽宁潜能;在深度上,交流合作要融入经济发展的细胞之中,加快国际化的脚步。

优化软环境 为投资者营造“家”的温馨

德国代表团在华晨宝马铁西工厂参观时,迎接他们的并不是冰冷的生产线,而是由沈阳广播电视台童声合唱团和驻沈德国籍员工子女共同演唱的德国儿歌。沈阳小朋友和德国小朋友并肩欢唱,一家人的感觉油然而生。

打造好的营商环境,为投资者营造“家”的温馨,让他们放心来辽宁发展,安心在这里兴业,这一点至关重要。

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李宝军说:“想要打造让外国企业满意的营商环境,就要真正走进企业家的心里,了解他们的需求,解除他们的困惑。”

为实现这一目标,李宝军发放了1000多份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德国企业最为担心的问题,是关于知识产权保护。

615日,中德装备园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中心正式成立,并开始依法履行职能。

如此快速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德企在辽代表竖起了大拇指,对辽宁人的信任也油然而生。

随之,与外企合作的“三无”新政策也在中德装备园全面实施。所谓“三无”,是指对投资者,将实施“无门槛进入、无干扰建设、无障碍发展”。

有参加德国企业沈阳行的辽宁企业家表示,作为国务院批复的首个以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合作为主题的战略平台,承接着“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对接的重要使命,中德装备园软环境建设的做法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

已经在中国生活10年的伍尔特集团德方代表说:“我们看到了政府在改善软环境方面做出的努力和改变,辽宁的软环境正在进一步优化中。”

近年来,省政府取消调整行政审批等事项1682项,其中行政审批事项比之前减少了52%。在省政府的带动下,各市政府取消调整行政职权11013项。

大力推行税费改革,201651日,我省将四个行业的53万户纳税人,纳入到营改增范围内,仅这一项就为新纳入企业每年节省成本99亿元。

今年3月,我省印发的《关于优化投资环境的意见(试行)》为今后的环境建设指明了方向。

优化软环境,不是数字上减掉多少项行政职权,不是简单地取消一两个检查项目,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推行权力清单、依法行政、优化政务服务水平、建立牢固的契约理念……让优质的软环境为投资者带来“家”的温馨,将使辽宁成为公平、有序、活跃的投资沃土。

在实干中把事情一件件做好

中德装备园内的华晨宝马铁西工厂,已具备年生产整车30万辆的产能。

德国代表团来访的当天,全新一代宝马X1插电式混合动力版车型正式下线。

从年销售量4000辆起步,到第5万辆、第10万辆,到2015年第100万辆,华晨宝马的每一步都走得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进而才有了今日的合作与共赢。

稳步前行,不急不躁,非华晨宝马一家。北方重工在向德国IMK公司取经后,没有简单地照搬其大型散装物料成套装卸技术,而是回来后耐心琢磨,融合、消化、创新,最终取得重大突破。不仅产品各项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还填补了国内大型散料设备的空白。

在李宝军等从事对外交流合作工作人员看来,对接“德国工业4.0”与国际接轨,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摆在眼前的工作还有很多,要把事情一件一件做好,必须要以严谨的态度,踏踏实实不急不躁。

辽宁振兴发展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转型升级,道路且长。此时,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良好心态,蹄疾步稳,一步一个脚印地实干。

中国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德国在鲁尔重工业区改造等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这既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机会,也是德国企业参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机会。

德国鲁尔区把信息技术、新材料、医药技术、环保、装备制造等12个产业作为今后开发的重点,这与《中国制造2025辽宁行动纲要》的具体内容不谋而合,未来这些都将成为辽宁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重点领域,值得我们花费更大的力量去做实做好。

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会理性思考,方可知晓老工业基地的短板在哪、优势在哪,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而后,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才能赢得未来。走过转型升级之路,一个崭新的辽宁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辽宁日报》20160619,原题为“走转型新路我们该做些什么?——德国代表团访问辽宁带来的思考之三”,作者:孙大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