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环境治理考量转型决心
(2014-10-17 01:17:20)
标签:
工业废弃地和老矿区环境治理城市转型 |
分类: 媒体采访 |
矿区环境治理考量转型决心
由于历史原因,工业废弃地和老矿区环境治理一直是困扰辽宁地方发展的难题。在本次振兴东北意见中,中央特别以较大篇幅对这一历史难题提出具体建议和要求。相关专家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工业废弃地和老矿区环境治理”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不仅是对生态环境提出更高要求,更是对资源性城市转型能否成功?区域发展战略是否成功?辽宁省经济结构调整能否成功的考量。记者奔赴辽宁省最大的“煤电之城”——阜新市,经过数天实地采访,真切感受到这座城市对“振兴”的渴望。
亚洲第一大废弃露天矿仍存在巨大隐患
辽宁省阜新市是“因煤而立、因煤而兴”发展起来的能源城市,是一座具有100多年开采历史的煤矿城市,2001年12月14日,国务院把阜新确定为第一个也是当时唯一的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并逐年投入资金进行治理。据了解,由于“陈年旧账”的拖累,阜新这座地级市年财政收入不到80,排名辽宁省最后一位。“可以说,工业废弃地和老矿区环境治理能否成功,是阜新能否突破阻碍转型成功的关键因素,阜新人必须把握住这次振兴东北的机会,倾尽全力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阜新市相关负责人表示。
阜新最著名的莫过于海州露天矿,这里曾经是亚洲最大煤矿之一。世界级工业遗产旅游、亚洲第一大废弃的露天矿,煤矿遗址长近4公里、宽2公里、垂直深度320米,海拔175米,是世界第一大人工矿坑。海州露天矿闭坑后,2005年被批准为国家矿山公园,并先后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了治理。阜新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持续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露天矿开采形成和遗留的采空区、火烧区,仍然使露天矿遗留了大量地质灾害隐患,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威胁矿坑周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环境治理十分必要。最主要的威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滑坡、瓦斯爆炸等地质灾害。其次是残煤自燃造成严重生态环境污染。最后是矿区及周边依然存在着不可预见的潜在灾害。
阜新明确治理计划
阜新市委相关领导表示,市委、市政府认识到海州露天矿环境治理工程势在必行,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思想统一、态度坚决,将海州露天矿环境治理工程作为今年实施的十大环境治理工程的重中之重,作为阜新经济转型的标志性工程,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重要民生工程,顶着很大的财力困难、下了很大的力度,决心要将露天矿环境治理好、还矿区人民一片蓝天。据介绍,阜新市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海州露天矿地质环境问题,改善市区环境,解决污染危害,决定投入22.6亿元分两个阶段进行专项治理。
海州矿只是阜新现状的典型代表,事实上,阜新境内还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因煤炭开采引发的滑坡、地面沉陷、地面塌陷、地裂缝、煤层自燃及矸石堆侵占土地、污染环境等问题,直接威胁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矿山地质环境破坏问题已成为制约阜新经济转型的重大阻碍。
积极争取外资
如此庞大的工程势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为尽快完成这份艰巨的任务,阜新市除了积极向中央、辽宁省争取资金之外,还按照《意见》要求开展工业废弃地和矿区环境治理国际合作,拟从德国银行贷款3000万欧元以用于海州矿专项治理,最大限度争取外资支持。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表示,工业废弃地和矿区环境治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次中央出台《意见》对该项工作做出具体要求和指示,其决心可见一斑。辽宁省是一个矿业大省,比如阜新、抚顺等地都在建国初期为共和国建设立下汗马功劳。但过度开采和不规范开采也为这些城市留下了巨大后患。辽宁应该利用这个契机努力推进工业废弃地和老矿区环境治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