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新兴产业开唱振兴东北重头戏
(2014-10-09 11:00:00)
标签:
东北振兴新兴产业 |
分类: 媒体采访 |
辽宁新兴产业开唱振兴东北重头戏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是新一轮“振兴东北”的重头戏。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走访了解到,辽宁境内多家科技企业,尤其是股份制公司反应异常迅速,部分企业甚至多次召开董事会针对《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中的政策逐一分析,进而调整方向改变战略,使其能够最大化吸收改革红利。
科技企业瞄准创新之路
辽宁能发伟业科技集团副总裁顾玉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意见》对科技企业、股份制企业和新兴产业是一次重大利好,集团董事会针对《意见》中涉及新兴产业的条款逐一分析,最后决定从体制机制上做出重大调整,加快混合所有制建设,使股权结构发生变化,比如未来集团高管将拥有10%的股份,副总以上级别拥有3%的股份,中层干部及特殊贡献员工拥有1.5%的股份,同时积极吸纳其它股份制公司参与。
作为一名企业家,顾玉斌对本次出台的《意见》有着自己的理解,“在我看来,这次《意见》的最大亮点就是‘节能’二字,比如‘简政放权’、‘深化企业改革’、‘打通产学研通道’、‘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等,其实都是不同领域或形式的节能。中国是能耗大国,而辽宁是能耗大省,如果不能改变粗放的发展方式,东北振兴之路将会愈加艰难。”
顾玉斌告诉记者,集团针对现状推出了一套合同能源管理运作模式。“说白了就是利用高科技产品和完善的管理模式帮助企业节能减排,而这正是很多高能耗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所需要的。举个例子,某国有大型钢铁企业为节约能耗与我集团签订合同能源管理合同,我们会在安装高科技减排设备之前约请相关权威部门对该企业产出和消耗做出评估,然后利用设备和先进管理模式管理一段时间,再由权威部门测定前后差距,最后会按照实际节能效果分期拿取红利。换言之,不是直接向企业要效益,而是通过高科技技术和专业管理分享节能的效益。”
股份制公司展开针对性调整
新松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以近150亿元的市值成为沈阳最大的企业,是国际上机器人产品线最全厂商之一,也是国内机器人产业的领导企业。集团宣传部部长哈恩晶告诉记者,新松集团对本次《意见》高度重视,集团甚至高层认为,能否利用好此次政策是决定集团未来分水岭,“通过分析发现,35条《意见》中至少有6条与我们有直接或间接联系,尤其是第十条意见,专门对加快培育新兴产业进行了部署,并明确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对东北地区具有发展条件和比较优势的领域,国家将优先布局安排。同时积极推动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国家集中力量扶持东北地区做大做强智能机器人、燃气轮机、高端海洋工程装备、集成电路装备、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石墨新材料、光电子、卫星及应用、生物医药等产业,形成特色新兴产业集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我们将对如何‘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进一步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形成特色新兴产业集群’、‘促进军工发展’、‘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
在体系创新方面,集团将围绕“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新松集团三层科技创新体系机制,首个层次是以机器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龙头的国家级创新平台,主要负责前瞻性、战略性的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第二层次是以新松研究院及以主导产业为标志划分的各事业部,主要负责新技术新产品和各专业领域应用性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实施;第三层次是与国内外优势企业和研究机构结成产学研联盟,开展策略合作型研发。各创新层次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将成为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地。在技术创新方面,新松集团将依照《意见》中“支持中科院与东北地区加强‘院地合作’,建设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等指导意见,充分发挥新松的创新优势,努力攻克国外的垄断技术与封锁,确立在世界机器人行业的技术领先地位。目前公司已申请三百余项国家专利,取得10项软件产品著作权,制定了5项国家标准和几十项企业标准,新松产品已列入国家首批243项自主创新产品目录。
探索“捆绑”发展新路子
辽宁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林木西认为,东北振兴的核心是创新,即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区域创新、市场创新等。非公有制企业、股份制企业在辽宁省占有很大比重,如果想要这些领域走出低谷,必须摒弃粗放式发展的老路子,坚持走科技创新的新路子,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转型成功,而政府的责任则是搭建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平台,出台鼓励政策、完善管理机制、捋顺上下游产业链接通道、简政放权,以保证多种体制并存且“捆绑”高速发展。
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在解读《意见》时表示:“《意见》的第三条明确提出了新兴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紧紧依靠创新驱动发展。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改革试验。完善区域创新政策,研究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关试点政策向东北地区推广,研究在东北地区设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强创新基础条件建设,支持东北地区建设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在东北地区率先启动创新企业百强试点工作。”这表明国家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进行的部署非常有针对性,尤其对新兴产业方面的要求,例如机器人产业、民用航空产业、高端制造等产业都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14-10-09中国经济时报 贾晓东 张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