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梁启东:“电脑失写症”的自我反省

(2014-09-24 07:22:02)
标签:

文化

汉字书写

汉字文化

分类: 文化评说

梁启东:“电脑失写症”的自我反省

 

关于“电脑失写症”进而“全民失写症”的一系列新闻报道引发了笔者的强烈共鸣。这些新闻,很可能让好多人想到了自己提笔忘字、写错别字的尴尬经历。笔者也有好多这样的经历,经常性的“提笔忘字”。本人实际也患上了“电脑失写症”。

这种“电脑失写症”在笔者身上是怎么表现的呢?

一是书写速度慢。本人在学生时代的特点就是记笔记快,特别是在大学和研究生课堂上,几乎有言必录,常常是一个学期不到一半,自己的笔记已经记了满满一本。在期末考试时,自己一边看书,一边手写,“划拉”一页接一页,次日再拿彩色笔把重点描一描,背几回,记忆效果特别明显,尤其是针对政治、历史、哲学等这类需要记忆的学科更有效。这种方法曾经是我的考试必胜法宝。但是,现在自己的书写速度完全慢下来了,开大会、听报告、听讲课,笔记不能完全记录,断断续续,过后内容不能连贯起来,笔记的作用大打折扣。

二是提笔忘字,对一个常用字,往往在关键的时候,尽管有时还能感到很熟悉,甚至知道大概轮廓,怎么也写不出来。有时对一个字,本来常写的,应该十分熟悉,但是在写的时候,脑袋里却是一片空白,出现僵持状况,越去使劲想,越是想不起来。这样,肯定会影响记录的速度。

三是字迹潦草,错别字多,字形难看。原来本人写字快,字写得虽然潦草,但很成型,是看起来舒服,有时慢下来写一页纸,那也可以自我欣赏为书法。但是现在,写字潦草,歪歪扭扭不成行,大小错落不规矩,一页纸写下来,胡乱一片,越来越不工整、不美观。想不起来怎么办,就只好用同音字代替,所以错别字很多。过后,因为字迹潦草,连自己都难以辨认,不知道记的是什么了。有时写个课题鉴定意见那些简短几百字,甚至签字那几个字,都写得自己不满意。

四是拼音依赖。笔者在电脑上从来没学过五笔、自然码之类,自打十几年前用电脑起,就是用拼音打字。捡起了汉语拼音,是件好事,但是常用拼音打字的结果,就形成了拼音依赖。时间常了,就形成了用拼音思考的习惯。每要写一个字,首先想到的是它的拼音,应该在键盘上那个字母键,而不是比划。现在电脑、手机都普及了,在那上面都用拼音输入,但是却没想到汉字书写能力已经这么快地退化了。

五是每天几乎“不动笔”。每天在单位工作,由于提倡“无纸化办公”,很少提笔写字,只要是涉及写字方面的事情,都由电脑来解决。外出开会,材料都发了,自己无需记录很多。参加学习培训,作业和汇报材料只需打字即可,不用动笔。那些常说常用、耳熟能详的字和,在电脑上用拼音敲打出来非常容易。但要写出来有时有不敢确定:这个字的左边是什么,右边又是什么?是石字旁,还是金字旁?这个字是两点水,还是三点水?头脑中的字词开始变得含糊不清。常常是手里拿着笔,半天也写不出想写的字,写出来也不敢确定,问问同事,也都模棱两可。

六是离不开电脑。电脑成为工作、生活的绝对必需品,一定程度患上了电脑依赖症。每天离不开电脑,无节制地使用电脑,一旦不使用电脑,就无法工作、无法学习;没有电脑,就不知如何安排每天业务;上不了网,就魂不守舍。不开机,写不了文稿,完不成报告。读书越来越少,看报越来越少,了解新闻的渠道八九成来自于网络。已经十来年没写过信,和同学、朋友网络联系多,实际来往大为减少。已经实际上形成依靠电脑思维习惯,写不出字、找不到地址,第一考虑的是如何百度等等。

上述,就是“电脑失写症”、“电脑依赖症”在笔者身上的一些表现。相信好多朋友有同感。电脑的广泛应用,键盘输入代替了手工抄写,改变了人们的书写习惯,实际上也影响了人们的思考习惯和思维方式。汉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载体。作为中国人的一分子,如果连本民族的文字书写都费劲了,甚至成为一门学问了,那不成为一名现代“文盲”了吗?

日常生活中,当人们的身体上出现一些不良症状时,人们会就医检查治疗,往往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是当人们精神领域出现问题的时候,往往会被忽视,不能及时有效地“治疗”,其实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

我们的教育部门其实诊断到了这一症结,发现了这一问题,并相当重视这一问题。在CCTV10举办的“中华汉字听写大赛”,就是旨在唤醒中华民族的汉字传承意识,让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汉字,在新的历史时期,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这一活动在各个基础教育学校、高中和大专院校得以开展。我相信至少是文化单位对此问题应该高度地重视。

在这里,我呼吁,治疗“失写症”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个人作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基本单位,应该是实现传承汉字的基本细胞,我们每个个人应该是有效医治“电脑失写症”的最关键一员。汉字书写,从我开始,文化弘扬,人人有责!治疗“失写症”,要从我做起。

治疗“失写症”,现在已经到了关键时刻,万万不能再往后拖了,如果再不及时治疗,可能就会愈发严重,治疗起来就会难度更大。不能让“失写症”成为了“失血症”,因为汉字书写不能“失血”,中华传统文化不能“失血”。所以治疗“失写症”,要从现在做起。

我提议每个人制定了如下计划:

1、细心留心耐心恒心虚心。留意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被自己疏远的汉字。看电视时,留意银幕上闪过的汉字;上网时,留意所遇到的汉字;看报纸杂志时,留意所遇到的汉字。坚持这一好的习惯,耐心做好汉字学习笔记。还要虚心,不耻下问,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就去询问。

2、笔纸不离手,字典在身边,学习笔记随身带——书案上要有纸和笔,随时可以写字。

3、保证时间、保证质量、保证效果。每天给自己规定一定的时间,哪怕是只有几分钟的时间,完成汉字学习任务。及时巩固学习效果。让我们每个人都动起手来,尽快形成每天书写的习惯。

4、带动家人带动周边同事。让汉字书写风尚以我为中心,辐射周围,扩大四方;让汉字书写风尚遍地开花结果,让汉字书写风尚成为一种新的时尚,让我的世界翰墨飘香,汉字的丰韵徜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