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启东视野
启东视野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015
  • 关注人气:6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村“386199”部队现象值得关注

(2013-12-26 07:17:33)
标签:

财经

农村劳动力

市场创新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分类: 媒体采访

农村“386199”部队现象值得关注

 

解决好“谁来种地”的问题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建立专门政策机制,构建职业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把培养青年农民纳入国家实用人才培养计划,确保农业后继有人。

由于农业是低效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社会是边缘社会,现在的农村就业人口大量转移。一个很搞笑却让人笑不起来的词汇在中国被广泛使用了,那就是“386199”部队。

386199”是个代号,却是许多农村地区劳动力的现状:

38”指“三八”节,指妇女。过去常讲“妇女能顶半边天”,如今大多数男劳动力外出打工去了,留守妇女实际上在独自撑起一片天,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61”指“六一”节,指儿童。儿童本应在父母的呵护中成长,如今爸爸们打工去了,许多妈妈也打工去了,许多地方娃娃们承担起了生活的重担,娃娃劳动力成了农业生产的重要力量。

 99指重阳节、老人节,指老人。儿子、儿媳打工去了,老人们不得不老当益壮,下地做农活儿,成为农业生产的生力军。

现在“386199”部队现象在许多农村地区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现象。据国家统计局内蒙古调查总队2009年在农民工的调查,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牧区青壮年劳动力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经商。内蒙古农村牧区外出务工人员中,70%以上为青壮年劳动力,长期滞留在农村牧区的劳动力主要是未成年人和中老年人,农牧区后备劳动力资源面临严重匮乏的不利境地。内蒙古外出务工劳动力的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下,大部分是青壮年;而常年在家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平均年龄44岁以上。

而到2012年,有新华社记者在山西省吕梁市某村蹲点发现,在地里干活的农民年纪最小的45岁、最大的58岁,20岁至30岁的青年农民一个没有,全部进城务工,留守村中的都是“386199部队”(指妇女、儿童和老人)。

2012年山西省静乐县调查队深入农村住户调查点的专题调查,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发展趋势,60户住户调查显示:从事农业劳动力94人,其中:51-6039人,占41.5%61岁以上27人,占28.7%

在笔者的家乡辽宁抚顺的所在村,劳动人口的“386199”部队现象也十分突出,青壮年劳动力几乎90%以上在外打工或在本地的各类企业上班,外出务工与本地非农就业的农民工占农村劳动力的比例肯定超过70%以上。这70%实际都是农民。外出务工与本地非农就业的农民工已经实现就业的转移,而农村留守富余劳动力多是“386199”部队,由于年龄、家庭、技能等原因导致无法实现就业转移。

386199”部队现象的背后,是农民工的工作模式、生存环境和价值追求发生了变化,新一代农民工已经与早期农闲打工、农忙务农的第一代农民工不同,他们“离土”也“离乡”,定居城市不再是梦想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由于农村与城市之间在收入、社会保障上的差别,在文化和公共服务上的差异,这些新一代农民工宁愿“漂”在城市,也不愿回到父辈们生活的田园。这使得农村人力资源流失呈现永久性趋势。

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加重了农村地区知识型人才流失。转移出去的农村牧区劳动力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剩余”或“富余”劳动力,而是农村劳动力中的青壮年,是精华,是主体。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必将严重制约农业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而目前农村牧区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妇女、未成年人和丧失劳动能力的病残人员,留守劳动力整体素质下滑,严重影响了科技的普及,良种的推广,新技术的采用,导致农业生产后劲不足,现代化农业发展缓慢。青壮年劳动力虽然外出打工,放弃了农业生产,但相当一部分人并不愿意把土地转包出去,基本都留给家中老人耕种,从事农业劳动力不足,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和土地流转困难。当然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也造成未成年的留守儿童教育缺失的问题。

面对“386199”部队现象,我们不禁要提出这样的严肃问题:未来中国农村“谁来种地”?

破解“386199”部队这一社会难题,首先要提高认识,高度关注“三农”问题。提高认识,确实是太平庸的老生常谈,但却是现实生活最大的问题。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谈到这个问题时指出,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所以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这就是中央的认识。我们说统一思想,就是把思想统一到这样的认识水平上来。

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在这里,最主要的是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实现农业产业化整体升级,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逐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农民致富不离乡,夯实中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就像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解决了认识问题,还要向深层探讨。“386199”部队现象,看似农村劳动力流失的现象,是农村劳动力有问题,但本质上不是农村劳动力市场问题,而是农村劳动力市场之外的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是体制问题。结构问题靠调整和优化结构来解决,体制问题靠深化改革来解决。

这里就要问一句:农村劳动力流失,是不是要把进城的青壮年劳动力拽回来农村,来解决“386199”部队问题?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实际上现实生活中,进了城且已经安顿下来的很难再回到农村了。中国城镇化潮流不可阻挡,中国农业现代化趋势不可逆转。对于在城市寻梦的农民工,通过逐步打破户籍壁垒,赋予其真正的市民待遇,完善相应的社会保障体制尤其是养老、医疗、教育的接续机制,让他们有尊严地融入城市。如果城市的包容性再大一些,能给进了城的农民工更多的就业岗位,更多的生活待遇,更好的居住条件,带着一家老小进城居住,那么农村“386199”部队的群体就会缩小;如果土地制度深化改革,如果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快速形成,农民工就可以把土地包租、抵押给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民工可以安心地在城里打工,农村的田地由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来经营,农技的采用和生产的规模化,使农业的生产率可以大幅提高;如果通过改革,农民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财产权、农民的宅基地用益物权得到有效保障,农民就可以带着财产进城,或带着财产务农,农民工就会成为让人羡慕的群体,农民就会成为体面的职业。

在解决了体制问题之后,破解“386199”部队这一社会难题,就要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发展现代农业,尤其要注重第一线务农劳动者的培养,把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解决我国“谁来种地”的关键问题。长期以来,国家重视教育发展,高等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都发展很快。但面向留在农村真正种地的农民的教育和培训,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

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把培养青年农民纳入国家实用人才培养计划,确保农业后继有人。农民教育培训要尊重农民的要求和意愿,让农民教育培训更加方便、快捷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一些地方和部门正在探索送教下乡的方式,探索农民教育的新途径。农民教育培训要接地气。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应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农村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把培养内容与地方主导产业紧密结合,围绕各地现代农业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经营管理知识及市场信息等开展教育培训。农民教育培训要结合农业生产特点、农民教育规律和学习特点,采取送教下乡、教师进村等农民易于接受的方式,把教育培训办进农户、办进田间、办进农业企业,实现就地就近培养,农民要什么教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实现培训不离乡,办班不离土。

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不远的将来,农村劳动力市场会不断完善。人们再提起“386199”,心情不再沉重,只是成为一个笑谈,成为一个美好记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