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东:勿将城镇化等同于房地产化
(2013-03-01 17:21:00)
标签:
房产 |
分类: 新型城镇化 |
梁启东:勿将城镇化等同于房地产化
城镇化是以工业化为主要动力并有力推动工业化的多元演进过程,是以农村人口比重下降和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为表征,以产业结构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社会结构从农业社会向城镇社会、人类聚居从农村空间形态向城镇空间形态、人类文明从传统农村文明向现代城市文明为本质内涵的转变过程。新型城镇化,是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统筹兼顾为原则,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城乡一体,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协调科学发展的城镇化路子。
其不同之处在于,新型城镇化由过去片面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城镇成为资源共享,具有较高品质的宜居之地;改变过去“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发展模式,树立产业集聚发展的科学理念,以“产业集聚、产城融合、合理布局”促进人口向城镇转移;转变单纯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发展观,坚持民生为本,关注民生福祉,实现从“富民”到“福民”的执政理念转变。
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城乡结构,推动集约化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进一步加快民生工程建设,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和竞争力。
城镇化创造的购房需求未将相当来可观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增长最根本的动力源,也是房地产发展的动力源。2012年11月12日李克强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谈城镇化:“我国城镇化率刚过50%远低于发达国家,而差距就是潜力,今后一二十年我国城镇化率将不断提高,每年将有相当数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将带来投资的大幅增长和消费快速增加,城镇化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城镇化对房地产市场需求有拉动作用。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推进房地产市场发展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集中爆发的存量需求,另一方面快速推进的城镇化引发了同步飙升的增量需求。城镇化的过程是农村人口向中小城镇转移、中小城镇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城镇人口增加使得城镇的规模不断扩大,也带动了城市的购房需求。未来几年,国内一二线城市市场将陆续进入改善型需求主导的阶段,而三四线城市则将进入首套房集中释放的阶段。
“六普”数据显示,2011年末我国名义城市化率51.27%,中国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为总数的一半,城市化进程本身就是创造购房需求的过程。以城市化率每年推进1个百分点计算,每年新增1400万城市人口,给房地产市场带来庞大的新增购房需求。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在城市化率达到80%以前,新增购房需求都会单边向上,不会出现明显拐点。未来若干年内,由城镇化带动的房地产需求增量还是非常可观的。
城镇化助推拿城地热 谨防鬼城诞生
推动新型城镇化,虽然给低迷的楼市注入了一针兴奋剂,房企普遍看好城镇化带来的新机遇,再度掀起了拿地热潮。但是,这其中一定要冷思考。
将城镇化与房地产化画等号,后患无穷。不能将城镇化理解为城市扩张化、大占耕地盖高楼的房地产化。有些地方借城镇化大量圈地,大搞房地产,扭曲城镇化的本来意义,引发新一轮地产扩张,其后果将是让三、四线城市如同一线城市一样,也面临房价快速上涨的问题。
当前我国推进城镇化要防止四个误区:一是造城运动,有城无市,过度城镇化,新城变空城。二是城镇化等于“房地产化”,城市发展过度依赖土地财政,从而先高地价再推高房价。三是地方以地生财消灭村庄,“村改居”、“乡改街”,农民“被上楼”。四要防特大都市的“大城市病”,特大城市人口过度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