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2011-09-29 16:26:07)
标签:

教育

2、 理解下面句子的含意。

“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思路点拨】这是课文的开篇,旦角(女主角)崔莺莺的一句念白。它使用对偶的手法,既照应了《西厢记》第三折“长亭送别”的题目,又饱含着崔莺莺的哀怨,更有对未来的担忧。

【参考答案】深秋时节,在这十里长亭送别。昔日的欢乐化作离别的悲伤,从此天南地北各自东西,相隔万里。喝下这杯离别的酒啊,夫妻何日才能团聚!

这个句子为本折戏定下了凄切悲慨的总基调。

分析

1、  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思路点拨】开头化用宋代范仲淹的“碧云天,黄叶地”名句,唤起读者(观众)深秋的情思。同时,前四句一句一景:天高云淡,一片蔚蓝;满地黄花,飘散零落;西风劲吹,寒气凛冽;北方的大雁南归,传来阵阵嘶哑的哀鸣。这些萧瑟的气氛,正好衬托出崔莺莺因离愁别恨而痛苦压抑的心情。于是自然导出了女主人公的落寞情怀。

【参考答案】是什么在一夜之间把这片树林染红了呢?那是离别之人伤心的泪水!

作者化客观为主观:因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整夜眼泪的崔莺莺,觉得眼前这片树林是被她的眼泪染成红色的。她眼中流出的不是泪啊,是一个新婚妻子的血!这一段曲词,景物肃杀,情感凄美,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

2、  分析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思路点拨】“金钏”,就是戴在手腕上的金镯子;“长亭”,是古代在大道旁专为送别饯行而设立的亭子,古语有“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的说法,所以叫“十里长亭”。“玉肌”,古代称美女的身体如玉,此处指莺莺的身体。

【参考答案】崔莺莺刚听见张生道别的声音,手腕上戴的金镯子马上就松下来了;远远看见送别的亭子,身体马上就瘦下来了。这种离愁别恨有谁知道啊?

     这里,作者运用了高度夸张的表现手法,来形容崔莺莺对张生缠绵悱恻的离别之情。

3、  分析下列句子中蕴藏的情感。

虽然是眼底人千里,切近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思路点拨】前两句是说,纵然马上就要相别千里,姑且饮完这杯送行酒。后三句却突然翻转:哪里还要饮什么送行酒啊,还未饮酒,心早已如醉如痴了!眼泪流尽继之以血,这颗心已被折磨得如同死灰一般了。前两句是后三句的映衬和对比,是一种欲放先收,欲高先低的手法。

【参考答案】前两句是由离别的悲哀转向无可奈何时的一句宽慰话。它使得“耍孩儿”这首曲词错落有致,人物的内心活动也波澜起伏。接下来作者放纵笔墨,把人物的感情推向高潮:还没有饮酒,就已经情迷意乱,眼中流出血泪,心中如同死灰。后三句同前两句形成对照,是感情的突变,由一刹那间的宽慰,转到痛不欲生的悲哀。

鉴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