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银行股十年十倍的可行性分析报告(下) 2009-02-10
(2011-06-21 13:37:04)
标签:
股票 |
分类: 研究报告 |
(接前文)
未来十年的年均增长一般来说会低于过去的年均增长(25%),其原因主要有:
1,这四家银行的规模相对来说已比较大,基数大了其增长率会相对平稳一点。
2,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由于以上同样的原因,不一定能保持过去12.54%的名义年均增长率。假如按照08年的GDP,其11年的年均增长是12.92%。
3,由于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必须进行30%的可分配利润的现金分红,这个规则的变化未来将很难满足在总资产高速增长以后维持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所以,这四家银行在未来会选择股权融资来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如此,会适当的摊薄老股东权益。也就是说,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增长,不一定与老股东的权益增长同步。
4,表面上看,这一轮欧美金融风暴的严重性要高于上一轮东南亚金融风暴。但有关方面的救市力度也高于上一轮。
5,由于债券市场的逐渐发达,直接融资比例的提高,金融脱媒的逐渐可能,银行业未来总资产的增长将有可能逐渐下降,这四家银行过去十年的总资产年均增长率是27.24%。
未来几年继续增长的有利因素:略。(不想过多的渲染乐观因素)
如此,在未来的十年我采用18%的年均增长率,低于过去11年年均约25%的增长率,相对来说还是属于中性客观的。
为了更说明问题,我就另外搞了几个数据:
|
附表二:四家合并总资产与GDP数据表单位:亿元 |
|||||||
|
|
总资产 |
增长率 |
GDP |
增长率 |
实际利差 |
总资产 利润率 |
增长率 |
|
1997年 |
3674.65 |
|
78973 |
|
5.292% |
2.008% |
|
|
1998年 |
4074.38 |
10.88% |
84402 |
6.87% |
4.263% |
1.471% |
-26.71% |
|
1999年 |
4880.12 |
19.78% |
89677 |
6.25% |
4.043% |
0.958% |
-34.87% |
|
2000年 |
6921.21 |
41.82% |
99215 |
10.64% |
4.230% |
0.829% |
-13.53% |
|
2001年 |
8652.59 |
25.02% |
109655 |
10.52% |
4.230% |
0.741% |
-10.63% |
|
2002年 |
11644.01 |
34.57% |
120333 |
9.74% |
4.005% |
0.726% |
-2.04% |
|
2003年 |
15547.52 |
33.52% |
135823 |
12.87% |
3.960% |
0.711% |
-1.98% |
|
2004年 |
18924.40 |
21.72% |
159878 |
17.71% |
3.983% |
0.794% |
11.61% |
|
2005年 |
23764.86 |
25.58% |
183217 |
14.60% |
4.100% |
0.932% |
17.47% |
|
2006年 |
29480.09 |
24.05% |
211923 |
15.67% |
4.323% |
1.064% |
14.08% |
|
2007年 |
40881.03 |
38.67% |
257306 |
21.41% |
4.719% |
1.588% |
49.24% |
|
2008年 |
|
|
|
|
4.864% |
|
|
|
2009年 |
|
|
|
|
4.005% |
|
|
|
|
|
|
|
|
|
|
|
|
累计增长 |
1013% |
|
226% |
|
|
|
|
|
年均增长 |
27.24% |
|
12.54% |
|
|
|
|
在上表中,我搞了个总资产数据,我们可以从总资产这个数据看到,总资产是每年增长的,而且只有98、99两年的增长率低于20%,其余年份都超过20%的增长率,这十年的总资产年均增长为27.24%(这里同样没包括民生银行)。
还有一个是GDP数据,名义GDP数据在这十年的年均增长为12.54%;假如计算至2008年,那么11年的名义GDP年均增长12.92%,其中有三年的增长率低于10%。在这里奇怪的是,这四家银行合并总资产的增长率与GDP的增长率并不同步。也就是说,其相关度并不高。
还有一个是实际利差数据,这个实际利差是我个人的计算方式,我就假设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各一半,按照一年期定期存款与一年期贷款的利差,加上一年期贷款利率与活期存款的利差,进行算术平均计算出来的。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见,97年的实际利差是相当高的,其后连续两年缩小利差。97年利差的峰值为5.292%,高于08年利差峰值的4.864%,目前09年的实际利差4.005%与03年的利差低谷3.96%相差无几,说明未来继续大幅度降低利差的概率并不高,也就是说利差的继续下降空间并不大。
还有一个数据是总资产利润率。为了更合理的反应总资产收益率,我这个总资产利润率是按照年初年末的总资产算术平均值来计算,不是按照年末的总资产来计算。
从这个总资产利润率的增长率我们可以看见,这四家银行在上一轮金融风暴以后,在利差缩小、坏帐增加的双重打击下,这个总资产利润率竟然连续六年下降,提高的仅仅只有四年,实际是五年,因为还有08年没统计进去。据我毛估估计算,08年的总资产收益率也低于97年实现的总资产收益率峰值,就因为08年的实际利差低于97年。
也就是说,这个总资产利润率与利差有着相当高的相关度。这一个关键点希望朋友们在未来能明白。
这就是我认为的银行业在09年度经营业绩必然下降的原因。当然,目前银行在08年度通过大幅度提高坏帐拨备来平滑业绩的情况下,这个经营业绩的下降可能会没以前那么的明显。因为在那时候(97年)银行业并没有大幅提高坏帐拨备。
这样吧,我们再来看看上一个十年的银行业经营情况,在上一个十年,就只有中信银行与兴业银行,所以就只能合并这两家银行的数据来看看。
|
附表三:兴业、中信两家合并总资产与GDP数据表单位:亿元 |
|||||||
|
|
总资产 |
增长率 |
GDP |
增长率 |
利润 |
资产利率 |
实际利差 |
|
1987年 |
97.59 |
|
12059 |
|
5873 |
0.681% |
|
|
1988年 |
149.47 |
53.16% |
15043 |
24.75% |
10882 |
0.881% |
|
|
1989年 |
176.94 |
18.38% |
16992 |
12.96% |
11778 |
0.722% |
|
|
1990年 |
242.31 |
36.95% |
18668 |
9.86% |
17249 |
0.823% |
4.85% |
|
1991年 |
300.76 |
24.12% |
21781 |
16.68% |
18298 |
0.674% |
4.76% |
|
1992年 |
394.89 |
31.30% |
26923 |
23.61% |
27704 |
0.796% |
4.66% |
|
1993年 |
540.66 |
36.91% |
35334 |
31.24% |
68566 |
1.466% |
4.30% |
|
1994年 |
864.64 |
59.92% |
48198 |
36.41% |
94901 |
1.351% |
4.12% |
|
1995年 |
1061.83 |
22.81% |
60794 |
26.13% |
131930 |
1.370% |
4.12% |
|
1996年 |
1330.32 |
25.28% |
71177 |
17.08% |
197420 |
1.651% |
4.80% |
|
1997年 |
1548.76 |
16.42% |
78973 |
10.95% |
250207 |
1.738% |
5.29% |
|
|
|
|
|
|
|
|
|
|
累计增长 |
1487% |
|
555% |
|
4160% |
|
|
|
年均增长 |
31.84% |
|
20.67% |
|
45.53% |
|
|
在附表三中,仅统计了中信银行与兴业银行的经营数据,因为其他的银行成立较晚一点,没什么参考价值。从上表中我们就可以看见,在1987年-1997年的十年间,名义GDP年均增长了20.67%。
总资产合并数据,年均增长率为31.84%。其中兴业为40.06%,中信是30.54%。
利润总额合并数据,年均增长率为45.53%,其中兴业49.50%,中信是44.69%。
总资产利润率从87年的0.681%提高至97年的1.738%。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假如实际利差缓慢下降的情况下,利润增长几乎是没什么影响,因为有着总资产的高速增长支撑着。
我突然发现一个现象,在通货膨胀厉害的情况下,就算是实际利差没什么变化,但银行业的总资产收益率会突然快速提高,我估计是由于贷款利率上浮的原因以及活期存款的增加所致。比如93年的总资产收益率快速提高,这一年是通货膨胀比较厉害的一年,期间实际利差是下降的。
这两家银行的统计数据同时说明,一家银行在规模比较小的情况下,其经营业绩的增长相对会高一点,就因为总资产可以快速提高。
好了,其他的我就偷懒了。虽然说还有着很多的方面需要分析,但我估计也没几个人喜欢看这些东东的,反正主要的都已经说了,其他的枝枝蔓蔓就无所谓了。总的来说,其他的方面,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彼此大概差不多平衡吧。
但是,在未来,希望朋友们明白这一点,在你们参考专业报告的时候,就算是我认为是枝枝蔓蔓无关紧要的因素,但在那些专业人士的笔下同样可以很重要哦(不管是看多还是看空),其主要原因就是自身的利益诉求。
朋友们!在你参考专业报告的时候,去芜存菁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当然,我希望朋友们能做到不要去参考专业报告,而是依靠自己的分析研究。
在这里,我就多说一句话:参考专业报告是不成熟的投资理念。同样的道理,在这里你信任我的“山寨”报告,同样的显示出你的并不成熟。也就是说,在证券市场,不管是欧美成熟市场,还是新兴市场,还没有出现过依赖专业报告而成功的先例!因为成功者不会去做专业报告。
具体银行的个体分析(略),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目前来说,我选择的品种是浦发、民生、兴业与招商这四家银行股。从概率的角度来说,不太可能这四家银行都能实现十年十倍,我估计其中有二家不能实现。遗憾的是,目前的我没能力判断究竟哪一家相对有把握。所以,需要我们在未来随时跟踪其经营状态,适当的进行品种调换。
另外,还有其他的几家地方性银行也很有希望哦。
对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需要提醒朋友们,未来,假如在这四家银行之中,某一家银行的当家人非正常更迭,而且股价趋势与同行业并不同步的时候,就必须重视。因为在当家人非正常更迭的情况下,非常有可能把前期掩盖着的某些问题暴露出来。
当然,以上这个判断(十年十倍)的前提是我国经济继续高速发展,不会陷入长期低迷或者说灾难性经济趋势。也就是说,我这个判断是建立在我国经济趋势形成U型或W型的走势基础上,在09年中形成拐点,然后继续保持中高速稳定发展。希望朋友们及反对者不要忽略这个前提!
补记:上面这个分析是在春节以后完成的,近日我做了个银行股权融资对于老股东摊薄收益的模型测试,发现了我上面那个毛估估的推导有点问题。反正又不是专业报告,我就懒得修改上面的文字了,就在这里做一个补记作为补充吧。
因为这个股权融资摊薄的作用,假如经营业绩保持20%的增长率,但老股东的收益率达不到18%。我按照经营业绩保持20%的增长,股权融资的比例保持年均3%的增长(这个股权融资3%的年均增长应该可以满足了银行对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那么其老股东的年均收益率只有15%,十年的累计增长为313%,也就是4.13倍,达不到我上面那个年均18%的5.23倍的增长。如此,意味着就算是银行的经营业绩可以达到年均增长20%(不一定能够达到,这是个未知数),那么老股东也只有15%的年均收益。那么,假如想完成这个“十年十倍”的猜想,只能提高市场估值(大概需要17倍市盈率)来完成。也就是说需要市场的牛市氛围才有可能达到这个十年十倍。
当然,我们还可以在十年之间利用不同品种的切换来增加筹码,也许届时只要10倍市盈率、业绩年均增长10%就可以完成这个目标。而且其中还有着现金分红再投资所增加的筹码。
呵呵,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明天我再做一个乐观主义者在理想状态下未来十年的收益率试试看。假设的条件是:
1,未来十年经营业绩的年均增长20%。
2,未来十年股权融资的总股本年均增长3%。
3,未来十年现金分红率30%,分红当日再投资。
4,品种切换操作成功,每年筹码增长10%。
5,牛市氛围,市场估值提高,十年后的市盈率达到25倍。
6,按照08年末7倍的市盈率开始计算。
呵呵,有兴趣的朋友们试试看这个无聊的计算,究竟可以达到多少收益率呢?我相信,只要是真正的高手,这个计划是可以完成的。在这里不确定的因素是银行的经营业绩与市场估值,所以只能是属于玩的性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