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未来银行股十年十倍的可行性分析报告(上)  2009-02-10

(2011-06-21 13:35:09)
标签:

股票

分类: 研究报告

未来银行股十年十倍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2009-2-4

老股民声明:这里是深度套牢者抱团取暖的地方。由于我本人的失误,致使很多老朋友进入深度套牢的尴尬。所以,从去年十一月份开始,我只对因我而套进去的人及在这里的老朋友们说,和他人一概没关系,我的思维仅限于此。

老股民特别说明:本人以及这里的老朋友们满仓持有、深度套牢于银行股。所以,这个所谓的分析报告是屁股指挥大脑的结果,而不是理性客观的研究结果,纯属自娱自乐与寻求心理安慰的结果。所谓的山寨版分析报告,是也!

新来的你千万不可据此操作,否则后果自负。

 

内容提要

银行股未来十年十倍的基础是:

经历了欧美金融风暴的冲击以后,在高层刺激经济发展的作用下,未来国民经济发展健康、平稳、高速增长,银行业不良贷款不会毁灭性提高。

未来十年名义GDP年均增长不低于10%

目前银行股估值低估,在未来提高一倍,即提高100%

银行业未来十年的经营业绩保持18%的年均增长,2018年的利润是2008年的5.23倍。

证券市场在全流通的框架中保持平稳(慢牛,并不需要疯牛)。

十年十倍的基准点是08年末的收盘价,而不是目前的价格。

 

附件:风险提示

前面说了银行股未来十年十倍的观点,这是个长期计划,我并不考虑近两三年会下跌或上涨的市场风险。为了避免某些人买进银行股因为下跌而过来骂人,今天首先就说说银行股潜在的风险问题。这就是我的无奈,一种难以说清楚的无奈,就因为不适合证券市场的人实在是太多太多。

银行股未来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短期的市场风险。虽然说银行股价值低估,但短期上涨太多。在股市有那么一句话,就本质来说,上涨是为了下跌,下跌是为了上涨。上涨是风险的积累,下跌是风险的释放或者说机遇的来临。根据的综合性判断,市场趋势今年就逆转的概率很小很小,也就是说,今年市场能走牛的概率几乎是没有。

2, 大小非抛售风险。银行股是大小非的重灾区,在未来的两三年这个抛售压力始终存在。大小非这个东东就是个大散户,在股价上涨时卖出的动力不多,在股价下跌时会不顾一切的抛售。

3, 周边市场带来的市场风险。要警惕欧美金融的第二波风暴,由于欧美国家提前消费现象比较严重,我一直担心的是欧美银行业的信用卡风险,这是个对于银行业实实在在的风险,其严重性高于以前的次级债风暴。在欧美国家经济下降,失业人口提高的情况下,信用卡风险不容忽视。另外还有金融业去杠杆化风险。不过,也有可能政府为了避免恐慌引起大规模金融恐慌,吸取次级债以前的金融风暴教训,有关方面可能会刻意掩盖信用卡风险。虽然说其欧美的信用卡风险不会直接冲击我国的银行业,但由此影响于实体经济而带来的银行业间接风险同样需要重视。何况还有着假如欧美地区银行股价大幅度下跌带来的兔死狐悲的联动作用的市场风险。

4, 吃饭行情结束的风险。我把目前的上涨归结为吃饭行情即反弹行情,由于经济情况、证券市场的不确定性,吃饭行情随时会结束。吃饭行情的结束就意味着下跌的开始。

5, 银行业绩连续下降的风险。由于不良贷款不可避免的增加,由于存贷利差的实质性下降,假如不考虑人为平滑的因素,未来两三年银行实质性经营业绩的下降难以避免。证券市场是充分宣泄人们预期的市场,虽然我的判断银行股创新低的概率很小很小,但在目前的股价上下跌并不是不可能。说实话,我对于这次金融风暴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力究竟有多大心中没谱。假如我国的经济发展恶化,经济活动持续萎缩,那么将引起银行业不良贷款的大幅度增加,这是个对于我国银行业实实在在的也是最大的风险。假如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通货紧缩阶段,那么央行为了刺激经济而进行大幅度降息,从而进一步缩小利差,这是个实实在在影响着银行业经营业绩的不利因素,将进一步压缩银行业的获利空间。我想大家能明白,毛利率的下降意味着什么?

6, 银行业资不抵债的风险。假如经济持续萎缩。那么银行业不良贷款会大幅度增加,那么不排除有个别银行会进入资不抵债的可能,就好比曾经的深发展,国有四大银行。假如真有银行进入资不抵债需要政府救助的阶段,那么就不排除股价的创新低。

7, 中美两国大打贸易战的风险。假如中美两国打起贸易战,那么对于我们的出口企业将是严重的伤害,同样的会引起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大幅度发生。

8, 房地产持续低迷的风险。那么不仅仅是房地产行业的坏账会提高,而且由于房地产的产业链很长,其他的制造业难以避免相对困难。

9, 风险控制能力的风险。银行经营风险的行业,是利用杠杆来赚钱而且微利的行业,其风险控制能力的风险不容忽视,稍一不慎,银行的净资产会灰飞烟灭。要特别注意领导人的60岁现象。这个“60岁”现象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想捞一把的风险,一个是想风光一下的风险。

10, 由于英美经济或有可能的长期萧条,要注意其利用战争这个极端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假如其挑起台海摩擦乃至世界大战,对于我们的股市绝对不是什么好信息。

呵呵,好了,终于凑满十条风险了,其他的就不说了。至于说行星撞上地球的风险就没必要说了,毕竟是小概率事件。

请想追高买入银行股的人认真思考一下以上的几个不利因素或者说风险。假如你确认没事,那么你可以给我抬轿子,反正我也不在乎短期的涨涨跌跌。谢谢!

 

 

前言

呵呵,以前提出了一个未来银行股十年十倍(年均利润25.893%)的概念,想不到竟然引起很多人质疑。我就不明白了,那些人一方面因不满足于这个25.89%的年均利润而教育我应该如何如何,一方面却不相信价值投资能有如此利润。这是什么思维?是什么逻辑呢?我只能苦笑着、摇着头说:这就是土壤思维,这就是培育我们(价值投资者)茁壮成长的肥沃土壤,这就是我们价值投资者赖以生存的市场环境,这就是我们价值投资者获得超额利润的根本保证!。

高速发展的经济体,年轻的市场,投机的氛围,是投资者的天堂!

所以,作为价值投资者的我们该开心才是。所以,我就特意添加了个套红的说明及风险提示。

其实,这是个我在去年四季度就已经完成的分析结论,只不过当时懒惰及其他种种原因,不愿意打字出来而已,现在是到了公开的时候了。

同时再披露一个我去年的研究结论:投资于折价交易的封闭式基金,是大多数人们的最佳选择。在封闭式基金的市净率平均0.9倍以上时,最佳选择是我国的ETF,包括50ETF180ETF300ETF。就因为,在以前,封闭式基金在市净率0.70倍以下时,其投资收益不亚于我的投资效果。

说实话,我并不愿意公开这个封闭式基金的研究结论,因为我自己还没有买进,所以我非常痛苦而不愿意。但考虑到我不可能始终陪随着因信任我而受苦受难的朋友们,我的良心希望我公开。

朋友们!希望你能明白,也许,这是我最后公开的一个研究结果。

 

好了,我还是马马虎虎、粗线条的说一下银行股十年十倍的来龙去脉吧。

由于我是个天生的乐观主义者,所以我的预测也相对乐观,特别是对于未来银行业经营业绩增长率的预测,我属于乐观的。

 

十年十倍的基准点是08年末的收盘价,不是目前的价格。

 

相对来说,08年末银行股的收盘价是严重低估的,因为人们的预期是经济会恶化,银行业的不良贷款会大幅度增加,何况还有着利率下降通道之中利差缩小的因素,再者银行股是大小非的重灾区。在几大不利因素的预期下,形成了银行股价格的低估状态。可以毫不夸张的那样说:去年的银行股估值是历史性的低点,是灾难性的估值区间,仅次于银行股资不抵债的预期。在股市中,人的投资生涯中这样的机会不会多。

说实话,在目前实体经济困难、不良贷款或有可能大幅度增加、利差缩小的情况下,银行业经营环境确实不容乐观,最起码在一两年以内高增长将不复存在,尤其是不良贷款或有可能的大幅度增加。假如不良贷款的增加并不严重,那么银行业经营业绩的下降会好一点,下降的时间也会少一点,大概一年的倒退就可以差不多了。假如不良贷款大幅度增加,那么经营业绩的下降有可能将连续两年。

我估计,银行业在08上半年达到的净利润高点,在未来大概需要三年的时间(2011年)才能达到。当然,也许在人为平滑业绩的作用下,2010年就可以恢复。

但是,我以前就曾经说过,对于银行业,只要总资产继续增加,那么经营业绩的提高只不过是时间问题,利差的提高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暂时的倒退未来会毫无保留的偿还。所以,就银行业来说,一年两年的业绩倒退并不影响未来一定时间段内的平均增长率。这就是银行业的特殊性。

用不敢兄的话说就是:“银行业最起码产销的增长是有保证的。缺点是缺乏优胜劣汰的机制,从而限制了部分优势企业的超常规发展。”

 

虽然在利率下降通道之中利差的缩小引起毛利率的下降,但未来的利率会进入上升通道的,一旦进入上升通道,那么这个毛利率就自然而然的提高。所以,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是完全用不着考虑暂时一年两年的业绩下降。所以,我用了“十年”这个时间段。上一轮银行业的周期(高点到高点,1997-2008年)是11年。

 

就证券市场来说,由于人性弱点的客观存在,证券市场具有这样一个特性:新兴市场往往是牛短熊长,随着市场的成熟,随着投资者、交易者的成熟,逐渐转变为牛长熊短。由于我国的市场已经成为一个全流通的市场,所以,牛熊的时间段我估计将形成拐点。也就是说,我国未来的证券市场,将彻底逆转牛短熊长的状况,逐渐转变为牛长熊短的常态。所以,也许也需要这个十年(两年筑底,八年上涨)的时间段,以体现真正的“黄金十年”。

目前的我国处于城市化(现在的提法是城镇化)、工业化的继续深入之中,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之中,我国的经济发展还有着十几年的美好阶段。2030年以后,随着人口的停止增长,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基本完成,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随着人口老龄化到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就很难继续高速发展,我国将有可能步入类似于日本90年代开始的长期低迷。届时将以消费为主要增长模式,目前还不是以消费为主要增长模式的阶段,目前还是应该以积累财富、增强国力为主。

所以,未来的十年、十五年,是我们投资的最佳阶段。不管是经济发展还是证券市场,未来的十年是真正的黄金十年,也是我很重要的最后一个投资阶段。

当然,这是我个人的良好愿望,至于是否真的如此,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我这个十年十倍的判断是由两个部分来实现的,一个方面是估值的提高,一个方面是企业经营业绩的增长。

 

估值的提高

按照08年末的收盘价,按照08年的经营业绩,浦发兴业的市盈率在6倍多一点,招商民生的市盈率在8倍左右。

我国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经济体,一个高速发展的经济体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银行业在未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是有保证的。考虑到未来银行业的继续稳定增长,在证券市场的稳定期,其合理的投资价值区域在15倍市盈率左右,市净率在2.5倍左右。

也就是说,在未来证券市场稳定以后,银行股恢复到15倍左右的市盈率是大概率事件,在证券市场热门的时候完全可以提高至30倍市盈率。当然,我并不希望股市过早、太快的疯狂。

但是,我不能按照30倍的泡沫市盈率来计算,我只能按照15倍的常态市盈率来计算。因为我这个不是“狂想曲”,而是实事求是的分析研究。如此,按照08年末的估值,在估值方面完全可以提高100%,也就是翻一番。

 

经营业绩的增长

我所关心的这四家中型银行,在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下,未来10年的经营业绩年均增长18%应该没问题。按照我的毛估估,我估计高的银行可以达到年均增长20%,低的可能在年均增长16%左右。假如年均增长16%,那么十年后的净利润是08年的4.41倍;假如年均增长18%,那么十年后的净利润是08年的5.23倍;假如年均增长20%,那么十年后的净利润是08年的6.19倍。

我现在就按照18%的中轴线来计算:十年后的净利润是08年的5.23倍,再加上估值方面提高1倍,那么就是十年十倍!

 

如此,这四家银行的未来业绩增长能否完成年均18%就成为关键,假如没有这个年均18%的成长性作为最根本的基础或者说支撑,那么这个十年十倍就成为空谈。

 

可能有人会怀疑这个年均增长的经营业绩,怀疑未来的银行业不可能具备如此增长的能力,因为08年的业绩是经营的高峰,在未来的一年两年有可能负增长呢。这样吧,我们还是来看看曾经的历史吧。为了说明问题,我就特意采纳1997年这个银行业经营业绩的高峰年份开始,同样的遭遇到东南亚金融风暴,同样的也是十年,以2007年的经营数据来说明。

 

附表一:1997-2007年十年间银行利润统计表单位:万元

 

浦发

民生

招商

兴业

中信

四家合并

增长率

1997

133363

14453

287108

50207

200000

670678

 

1998

116071

21883

200120

53832

200100

570123

-14.99%

1999

117701

24531

152108

45374

113900

429083

-24.74%

2000

123122

55919

167482

53174

145200

488978

13.96%

2001

144100

90035

205431

69881

157300

576712

17.94%

2002

186700

121903

257027

69062

223500

736289

27.67%

2003

234400

194111

344528

142668

245300

966896

31.32%

2004

310281

286545

501222

159570

397000

1368073

41.49%

2005

433923

428533

650012

354472

551800

1990207

45.48%

2006

603695

523749

1039712

504620

683900

2831927

42.29%

2007

1075830

921249

2104300

1091017

1314000

5585147

97.22%

 

 

 

 

 

 

 

 

累计增长

707%

6274%

633%

2073%

557%

733%

 

年均增长

23.22%

51.51%

22.04%

36.05%

20.71%

23.61%

 

在上表中,为了避免因所得税率的波动而引起净利润增长率的差异,所以采用的数据是利润总额,而不是净利润。

在上表中我们就可以看见,在1997-2007年的十年间,浦发的年均利润增长是23.22%,民生是51.51%,招商22.04%,兴业36.05%,中信20.71%。民生最高,兴业次之,中信最低,但全部超过20%的年均增长。

在这里,民生是特例,因为民生成立于97年,基数比较低,所以不能作为参考的样本。

所以,我就再搞了个浦发、招商、兴业与中信四家银行的合并数,这个合并数就比较接近于这四家银行的平均数。这个合并数据的年均增长为23.61%,同样的超过了20%的年均增长。

在这个合并数后面的增长率我们可以看见,这四家银行的合并业绩连续下降了两年,随后开始稳步提高增长率,07年的增长为峰值。

在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并没有采用2008年经营业绩高峰年的数据,否则这个年均增长还要提高一点。我没计算,因为还没有正确的数据可供计算。我估计,假如采用08年真实的经营数据来计算,那么其11年的年均增长可以达到25%左右。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