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诤臣其国不亡,家有诤子其家不败,人有诤友不毁其身
(2015-10-06 13:11:14)
标签:
军事 |
分类: 历史政治 |
国有诤臣其国不亡,家有诤子其家不败,人有诤友不毁其身
出自《旧唐书》卷七十九
《旧唐书》: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五代后晋时官修的《旧唐书》,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它原名《唐书》,宋代欧阳修、宋祁等编写的《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旧唐书》共二百卷,包括本纪二十卷,志三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卷。
原文:“天子有诤臣,虽无道不失其天下;父有诤子,虽无道不陷于不义;故云子不可不诤于父,臣不可不诤于君;”
诤,即谏诤之意;诤臣即为谏诤之臣;
所谓“诤”,指直言敢谏
如魏征一样的敢于直言,不畏生死的大臣 。称之为诤臣
君有诤臣,不会亡国;父有诤子,不会败家
君王有敢于劝谏的臣子,国家就不会灭亡;父亲有能劝谏的儿子,家族就不会衰败;
前一篇:摩西十诫
后一篇:李嘉诚-此心安处是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