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申论学习材料:如何写短评

(2018-08-24 16:15:39)
标签:

杂谈

http://s8/middle/002nE3Xuzy7n567qLOZb5

如何写短评?

最近几年申论考试,经常出现“短评”这一题型,对此许多学员比较茫然,不知如何撰写。在这里,宸光公考培训师倪斌结合真题为你答疑解惑

一、慨念

短评是新闻评论中常见的一种文体。它针对新鲜发生的一件事、或者一种社会现象、一句话,发表观点,进行议论。短评与评论没有多大区别,只是篇幅短小,内容单一。但是同样要做到观点明确,分析扼要,论证有力。短评是运用便捷的评论体裁,在报纸、广播、电视中都可以使用,其中报纸上的短评最为常见。

中央开了一个会议,或者组织了一个活动,或者出台了一项政策,媒体为了宣传需要,发个短评;地方上出了一个事件,或者有什么经验做法,舆论进行宣传报道时,配发一片短评;重要人物讲了一句重要的话,媒体发个短评,对话的意义进行阐述,就贯彻执行提出对策,目的都是为了进行造势,为了增强和扩大宣传效果。

短评在发表时有署名与不署名两种。署名短评以个人身份发言,形式自由,手法多样。不署名短评代表媒体编辑部发言,是编辑部评论中比较短小、灵便的一种体裁。

二、题型

我们在日常中所见的短评,一般有三种形式:1.为典型报道配发评论;2.对艺术品的评论;3.对某种时弊以及倾向性的解题进行针砭或解答。在申论考试中,一般不会考察第一、第二种,第一种时效性极强,不符合对于公务员应试者的能力要求,一般体现的是新闻记者的能力要求;第二种专业性较强,受众范围较小,也不符合对于公务员应试者的能力要求。

因此,申论考试会着重考察第三种情况,以时下的话题性材料考察考生的贯彻执行能力,即能否通过审题,了解命题人意图,明确该文种的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并能够通过对材料的解读和整合,论述某种时弊或倾向性的观点,体现考生对社会热点的解读能力。

三、方法

短评一般由标题、正文两部分组成。

1.标题

标题一般要体现文章主题。如题目中给出,就用题目中的标题;如题目中未给出,需自拟题目,不要直接将“短评”二字体现在标题中。

2.正文

短评的内容由于字数的要求,不可过多,我建议分为三段书写。

开头:引出材料中反映的某主题或热点话题,并在开头中点明对该事件的观点和看法。需要考生自己总结某主题或热点话题,对事件的观点和看法一般在材料中有原话,以此来亮明观点。

主体:围绕某主题或热点话题,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论证,来支持开篇提出的观点和看法,做到全面,多角度,论证充实。需要考生将材料关于该话题的问题、原因、影响等等进行提炼,以此来展开主体部分的书写,要做到条理清晰,论证有逻辑。

结尾:总结文章,提出建议。通过前文的分析和论述,在结尾部分要表达作者对于该话题的建议、对策,来总结全文,明确方向,体现短评针砭时弊的意义,有一定的倾向性和指导性。需要考生提炼申论材料中的对策建议,进行总结归纳,分条呈现,总结全文即可。

四、例题解析

例1:2014年国考副省级申论第四题:地方报纸根据“给定资料4”和“给定资料5”的内容做了一版关于“跟风”的专栏,请你以“告别跟风,走向成熟”为题,为这个专栏写一篇短评。(20分)要求:1.观点明确,简明深刻;2.紧扣材料,重点突出;3.语言流畅,有逻辑性;4.不超过500字。

参考例文:

告别跟风 走向成熟

近年来,我国掀起了一股跟风热潮,家长跟风报班热,节目跟风相亲热、选秀热、全民跟风养生热,一风未止一风又起。这一现象折射了社会转型期社会群体的浮躁心态,构成了社会群体心理“亚健康”的表征。

跟风主要源于心理迷茫。当前社会高度发展、各种媒体高度发达,信息传播快,信息量丰富芜杂,生活变得支离破碎,“预先失败”的心理,使人感到很迷茫,无法获得真实判断,期待权威。大众传媒就承担起“专家指导系统”的角色,但部分媒体虚假宣传、不负责任地炒作,导致社会“跟风”现象严重,将社会推向浮躁之中。跟风的危害性非常之多。跟风容易使人们上当受骗;跟风容易缺乏理性思考,丧失个性;跟风也会使人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缺少独立思考,丧失创造力,创意会被同质化,逐渐变得平庸,甚至会造成千人一面、千城一面的后果。

避免跟风必须多管齐下。宣传部门、媒体要正确教育引导,增强公民的文化自信;全社会要鼓励公民个性发展,差别化发展;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全体公民要沉下心来,做好自己,提高个人素质,提高辨别能力,克服盲从和自卑心理,与时俱进,走向成熟。告别跟风需要党员干部率先垂范,也需要全体公民的理性思考。(489字)

例2:2018广东省公务员招考申论第二题:请根据材料2、3、4,以“人才是第一资源”为题,写一篇短评。(30分)

要求:(1)论点鲜明,论据确凿,论证严密;(2)内容与所给材料联系紧密,思想性强;(3)条理清晰,行文流畅;(4)篇幅不超过500字。

参考答案

人才是第一资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科学技术的载体,因而人才是第一资源。重视人才、开发人才、用好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时代提出的重要课题。

华为掌舵人任正非说,我要在人的大脑里开发出大森林、大煤矿、大油田。诚然,人才是比大森林、大煤矿、大油田更重要的资源。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凸显。例如被誉为“深海钳工”第一人的管延安,发明“简针绣”的苏绣大师姚惠芬,带着村民在峭壁悬崖间挖出“天渠”的黄大发,他们都是人才,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当下我国人才特别是一线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因此,一要加快人才的培养开发。通过培养开发使我国的人才数量和质量都有一个大的提升;二是营造尊重人才的环境氛围。研究出台更具创新力、吸引力的政策,扭转在世界人才争夺中的赤支现象;三要打造创新创业平台。通过持续打造高端平台广泛集聚人才;四要做好配套保障服务。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创新所需要的服务;五要坚持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坚持将解决问题、破解难题的能力作为检验人才的重要标准,选拔出接地气、立得住、有生命力的人才;六要制定激励政策。最大限度调动人才积极性。(491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