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察隅---察隅,你真的变了

(2018-06-11 10:23:45)
标签:

察隅

援藏

分类: 旅游与摄影

回到察隅,回到了家。在家短短的三天,让我亲眼目睹了五年来察隅的变化了。县城房子多了,人气旺了;医院的规模大了,医务人员多了,技术水平提高了,职工的居住条件改善了。总之,察隅的方方面面都在变化,包括我最熟悉的王院,儿科医生次桑拉姆还有其他的同仁都有不同的变化,每一个变化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这一切,容我慢慢道来。

回察隅---察隅,你真的变了
9日晚九点半车子终于进了察隅县城,医院刘院长和王院长在医院门口等着我。当晚安排我住进了医院的藏医楼。清早我站在藏医楼前留下了自己的身影。

回察隅---察隅,你真的变了
路边的这栋灰色的大楼是五年前修建的医院大楼。一楼是门诊,二楼是妇儿科住院部,三楼是内外科住院部。据两位院长介绍,医院这块地现被政府规划作为它用了,新医院将被迁往察隅河对岸,现已开始施工。何许明年这个时间,县医院就不在此地了。县医院不仅变化大,而且变化快哦。于是,我拍下这张照片留作县医院变迁的见证。

回察隅---察隅,你真的变了
离开医院新大楼,我马上来到老县医院门前。六年前,我曾经在这里工作。现在已成为县卫计委所在地。

回察隅---察隅,你真的变了
县城的早晨,格外的安静,我在街上闲逛。我站在的这条街道,就是六年前深圳援藏队改建的。现在路更宽了,车多了,餐馆多了,当然房子也多了。我在路边吃早点,发现这里的早餐不便宜,一碗抄手,二十多块,比五年前贵多了。察隅真有点大城市的感觉,让我感到惊讶!

回察隅---察隅,你真的变了
上班了,我进入医院大楼,在一楼的医院宣传栏里,我看到了介绍医院的资料。现在医院人员职工达到了五十多人,其中医务人员三十多人。从今年开始,医院开始分科,成立了妇儿,内外两个病区。能分科,说明医院兵多马壮了,医院的业务在发展。我记得六年前第一次来察隅,当时上班的医生太少,内外妇儿门诊病房统一值班。遇到抢救和手术时,休息的人都要来上班。此外,人员流动性大,走的多,来的少,队伍难以稳定。如今,察隅县重视医疗卫生了,分来调进的人比往年多了。

回察隅---察隅,你真的变了
人多了,辅助科室心电图,超声,胃镜等也先后建立了。最近药房和收费室晚上也有人值班了,结束了夜诊病人只能到院外买药的尴尬局面。医院在进步!

回察隅---察隅,你真的变了
六年前,我记得只有一些自愿者先后来察隅医院做义工,虽然对医院有所帮助,但个人的力量太单薄,无法从整体长远地促进和提高医院医疗水平。由于医院当时只能应付日常的医疗工作,无法派人外出学习,所以急需医疗队来察隅对口支援。四年前,深圳宝安区政府担负起察隅医疗援助的光荣任务。依据医院发展需求,每年选派专科人员到察隅对口支援,同时还接受一些专业人员到宝安医院作短期进修学习。随着医院医疗水平的提高,病人也逐渐增多,转院的病人在逐年减少。察隅人比以前看病方便多了,援藏医疗队应该功不可没!

回察隅---察隅,你真的变了
上午我来到二楼妇儿科病房,在医生办公室门口就看见了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尤老师,你好!”“尤老师,什么来到的?”我被大家围在门口问长问短。

回察隅---察隅,你真的变了
走进办公室,我发现医生多了,电脑多了,墙上的挂满了病人送的锦旗。人气真旺哦!

回察隅---察隅,你真的变了
我趁大家忙中偷闲之际,马上抓住儿科医生(左起一)次桑拉姆,(左三)援藏医疗队的谢医生,杨医生和儿科医院川琼等合影留念。

回察隅---察隅,你真的变了
我与援藏医疗队的同仁之前并不认识,但她们对我这个游击队员格外亲切,一见面就热情地接纳我为援藏队的正式成员了。你看我们聊得多开心!

回察隅---察隅,你真的变了
这是我与三位在察隅的援藏队员合影。左起陶云燕、谢新华和杨步琴。她们全部来自深圳宝安区各家医院。

回察隅---察隅,你真的变了
在院长办公室,我碰见了九江副院长和齐英护士长。五年前,九江还是一名外科医生,如今担负起院领导的重担。齐护士长是一位老护士长,六年前我第一次来到察隅医院时,她就是护士长。多年不见,她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一说话依然脸红。听说她今年退休,我当面问她被证实。听后感到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这么早就退休了,真的好惋惜,但更多的是无奈!

回察隅---察隅,你真的变了
我专门到一楼内科门诊找到拥珍与她合影。拥珍是医院的一名内科“老”医生,别看她是一名女医生,处理起病人来就有点“巾帼不让须眉”,干练,泼辣,一点也不含糊!令我佩服!几年过去了,她没有走,如今依然是内科的骨干。

回察隅---察隅,你真的变了
她叫格桑,我第一次见到她是六年前的事情。那时她送察隅的孩子到深圳做先心手术。美女,热情,大方,豪爽,酒量大,这是她给我的首次印象。六年过去了,她更加成熟了,现提升为医院办公室主任了。我在办公室找到了她,与她合影。

回察隅---察隅,你真的变了

这位正在给病人看病的女医生就是我五年前亲手培养的儿科医生次桑拉姆。五年过去了,她现在看病的水平提高了?还是退步了?我抱着关心和好奇的心情在一旁观看。

回察隅---察隅,你真的变了
这位是去年新来的儿科医生,名叫川琼。在次桑看完后,我让她也过来再看看病人。这位新来的医生到底怎样?我也想了解一下。

回察隅---察隅,你真的变了
等她们俩看完后,我拿起听诊器检查孩子,做到心里有数。接下来,我将看看她们是如何处理这个孩子病情。

回察隅---察隅,你真的变了
我与次桑、川琼还有援藏医疗队的谢医生,坐下来一起讨论孩子的病情和处理意见。短短十多分钟,我发现次桑拉姆在询问、检查和分析病情方面,有思路了,也能表达出自己的意见了,一改过去木讷寡言的状态。可喜可贺!次桑的变化,次桑的进步,让我感到极大的欣慰!这里有她自身的努力,也有医疗队的功劳。次桑,加油!

回察隅---察隅,你真的变了
这位医生名叫张娜娜。五年前,她刚刚从古玉乡调进县医院,安排在妇产科工作。王院长为了培养她,让她有空也学学儿科知识,尤其是新生儿复苏等技术。她年轻好学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前年医院还派她到深圳宝安进修学习,现在她已经成了一名独挡一面的妇产科医生了。

回察隅---察隅,你真的变了
五年的光景,张娜娜不仅事业发展了,而且还成了家,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她老公就是医院外科医生叶晓林,现在当了主任了。我记得五年前他们俩刚刚恋爱时,还请我到小叶的宿舍吃饭。住房条件很差,没有洗手间,洗澡要去街上澡堂,上厕所要到医院或卫生局。艰苦的条件并没有阻拦成家立业。

回察隅---察隅,你真的变了
现在他们搬进了医院新建的职工宿舍,两室一厅一厨一卫,面积接近六十多平米,带装修,房租每月120元。从张娜娜和小叶俩口子的变化,我看到了察隅县医院职工事业和生活的整体变化和改善。我从内心为他们高兴!这栋楼就是新建的职工宿舍,左边两个单元是一室一厅的单身宿舍,右边的单元是两室一厅的家庭住房。有了好窝,人就容易留下了。

回察隅---察隅,你真的变了
在这五年的时间里,王院长退休了,在我看来,这算是医院的一件大事。王院长是陕西人,三十多年前来西藏察隅当兵。后来在这里结婚安家,转业到察隅县医院工作。按照西藏退休规定,工龄三十年就可以退休了。县里,地区曾多次挽留他,直到去年他才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现在,他被县医院聘职外,自己还开了一个诊所。从医院病房出来后,我直奔王院的诊所。

回察隅---察隅,你真的变了
诊所就在医院的斜对门,面积不太大。每天都有一些病人前来看病。他们当地的老客户,还有医院专门介绍过来的新病人。在诊所里,王院长既是医生,也是护士,看病打针都得上。据医院的人告诉我,王院的诊所是察隅县城最便宜的。对此,我一点也不奇怪。他不当院长了,开起了自己的诊所,角色变了,地位变了,唯有他的仁心没变。这就是我心目中的王一刀。

回察隅---察隅,你真的变了
就在我进诊所不一会,来了一个病人看耳朵。王院戴起老花镜,手拿小手电干起了五官科医生的角色。他才是一个老百姓需要的真正的全科医生。诊所需要像王院这样的全科医生,察隅离不开他。

回察隅---察隅,你真的变了
这次回察隅本来打算看看王院长,没想到当我买好58日的机票时,他正好开车去成都办事的路上。我当时内心感到很失望,但也无法要求他为了我赶回察隅。让我没想到的是王院竟然在8日前回到了察隅,听到这消息让我喜出望外。在他的诊所里,我与他和白玛一起聊天。五年未见,大家依然如故,无话不说,没变的是我们的感情。

回察隅---察隅,你真的变了
下午三点半,我在医院的会议室,讲了一次课。过去我多次给医院讲课,地点在病房的医生办公室,一个小白板,一只广告笔。这次却不一样了,医院有了专门的授课地方,新增了电脑和投影等设备。医院鸟枪换炮了!

回察隅---察隅,你真的变了
晚上,医院专门请我和援藏医疗队吃饭。六年前,我先后两次来察隅,参加过多次饭局,喝酒喝的让人害怕。这次饭局我感觉有了明显的不同,菜点的适中,酒水也不多。回察隅前担心喝多了的心终于放下了。据说,这是贯彻中央八条给察隅带来的新变化。值得点赞!

回察隅---察隅,你真的变了
回察隅应该去下察隅看看。11日上午,王院开着自己的车带我去下察隅转转。连日的阴雨,今天放晴了。从县城到察隅原是一条土石路,不知何时翻修成了一条沥青路。我们在清水河的亭子处停留拍照。九十多公里的路边走边玩,一个半小时就到了下察隅。下察隅原是察隅县城所在地,现变成了县辖的乡镇。察隅是中印边防的重镇,也是王院早年当兵的地方,还是王院的夫人的家。

回察隅---察隅,你真的变了
一进察隅,我们首先来到王院夫人的家。王夫人的家有一个好大的院子,这栋两层楼的房子就是近年新建的房子。

回察隅---察隅,你真的变了
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就是王院长的岳母大人。我一下子被她矍铄的状态,美丽的藏服和头饰震住了。在征得老人同意后,我在一旁抢拍了几张照片。看着老人祥和开心的笑容,真心祝福老人家健康长寿!

回察隅---察隅,你真的变了
临走前,我与老人合影。

回察隅---察隅,你真的变了
从王院岳母大人的家里出来,我们驱车来到僜人的村子---巴安通。僜人俗称僜巴人分布在察隅县的西南山区。他们有自己的语言,独特生活方式和服饰,但因没有自己的文字,故而没列入少数民族。过去,僜人住在深山老林,过着采猎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后逐渐被迁移到河谷台地,搬进房子,开始了农牧的生活。目前,僜人的驻地已经作为察隅县的旅游景点。从去年开始,国家给每户十二至十四万盖房费,现在家家户户都在拆旧盖新房。僜人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这位与王院聊天的就是这个村子的干部,自从成为旅游景点,村里新增了农家乐,每天都要接待游客和参观的来宾。他忙得不亦乐乎。

回察隅---察隅,你真的变了
下午回到县城,我抓紧时间回到援藏干部宿舍。这栋楼是我两次来察隅做义工居住的地方。我住在左边二层小楼上,一楼是饭厅。当我走进二楼才发现,房间已拆改为一个会议厅了。援藏干部宿舍的小小变化,只是整个察隅县巨大变化的一个小小缩影而已。沧海桑田,人走物非。

回察隅---察隅,你真的变了
这张照片是五年前护士节的集体照。当年照片中的七个人,今天只有秀花(左一)、齐护士长(左三)和扎桑(左四)三人没走,其他四个美女都先后调走了。

回察隅---察隅,你真的变了
五年后的今天,我作为特邀嘉宾荣幸地第二次参加了察隅县医院的护士节活动。我拿起相机给这群护士小妹拍下了这张集体照。对我而言,她们几乎都是新面孔。

回察隅---察隅,你真的变了
在这拨护士中,除了齐护士长,我只认识其中的两位护士,站在我右边的扎桑,和左边的白玛卓嘎。我记得五年前,扎桑刚刚从古拉乡调到县医院,那时她才是一个小姑娘,现在不仅是一位老护士,而且还是孩子的妈妈了。当年我认识的许多护士,早已先后离开察隅县。真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真不知道,再过几年,扎桑和白玛卓嘎还在不在察隅?这群年轻的新护士,还有几人能留下来?

回察隅---察隅,你真的变了
与我合影的这位男士,名叫洛尼。我记得他原来是县医院的一位藏医。去年,洛尼和其他的藏医全部离开县医院去了新成立的藏医院。今晚,他正好也在这里吃饭,就过来敬酒唱歌。其实,大家原本就是一家人嘛!白天我抽空去藏医院参观了一下,目前基本业务已经开展,比如针灸,放血疗法,藏医藏药等。藏医院的成立,有利于藏医藏药的发展。这也是察隅医疗卫生的又一变化。

回察隅---察隅,你真的变了
回察隅短短三天,我很高兴见到了许多熟悉的人,也很遗憾有一些休假的人没有见到,像边次、产科的拉姆,内科的次央等;还有调走离开的人,普琼,扎西,曲尼、小岳。。。。。。我真的好想他们。能不能再相见?我真的不知道。五年来,察隅在变,察隅在进步!祝愿察隅扎西德勒!512日早八点,刘院长到医院门口亲自送行。谢谢刘院!谢谢医院!五年了,你还是你,我还是我,初心没变。再见了察隅,再见了你,初情难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