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北极圈的一角---重逢《海精灵》号

(2017-11-08 10:57:03)
标签:

格陵兰岛

北极圈

《海精灵》号邮轮

分类: 旅游与摄影

不到两年的时间,我闯南走北,先下南极再上北极,没想到我竟然坐的是同一艘《海精灵》号邮轮。这不能不说是命运的巧合,缘分的安排。 这次我与《海精灵》号在北极的再次重逢,得从两年前我第一次在南极登上《海精灵》说起。

走进北极圈的一角---重逢《海精灵》号

2015129日我在阿根廷的乌斯环亚港口第一次登上了《海精灵》号邮轮。我们这次南极之行原计划是乘坐《北冕》号豪华邮轮前往南极,但是1119日《北冕》号在阿根廷附近海面失火,被迫临时调整计划改换邮轮,才使我与《海精灵》在南极首次邂逅,这不能不说是命运的安排吧。从这张房卡的日期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在《海精灵》邮轮上待了整整十天。

走进北极圈的一角---重逢《海精灵》号

这是当年发的日记本,封皮上标出的红色虚线的是《海精灵》邮轮两次穿越德雷克海峡的航线。

走进北极圈的一角---重逢《海精灵》号

我与深圳的钟先生同住333号房,他当年已经七十五岁高龄,是《海精灵》邮轮上年岁最高的南极极友。

走进北极圈的一角---重逢《海精灵》号

这是我首次登船时,船员列队欢迎我们。右边的男士和中间的女士至今依然在《海精灵》邮轮上工作。

走进北极圈的一角---重逢《海精灵》号
这位女士是来自乌克兰的船员,她负责打扫我们的房间。可惜这次我没看见她的身影。《海精灵》号就是一个小联合国,船员分别来自二十多个国家。铁打的《海精灵》,流水的船员,再次与船员重逢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走进北极圈的一角---重逢《海精灵》号

这张照片是我在南极洛克洛伊港英国科考站,第一次与心友汇的南极极友的合影。贺总、秦海菲、周思臻和我都在这张照片上。那天是20151213日下午,我们被大量浮冰围困在这个地方等待救援。。。。。。那情景一辈子难忘。

走进北极圈的一角---重逢《海精灵》号

这张是当年在《海精灵》号上的烧烤,照片上可以找到大家熟悉的贺总、周思臻还有美女秦海菲。

走进北极圈的一角---重逢《海精灵》号

这张照片上可以见到周洲(左起第三人)和《海精灵》号老船长(右起第二人)的身影。

走进北极圈的一角---重逢《海精灵》号
我在南极的照片中找到了顺德佬廖先生唯一的照片。他也是当年心友汇南极的极友,同时也是一位摄影的发烧友。
走进北极圈的一角---重逢《海精灵》号

这是我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抢拍的贺总肚皮亮相的照片。今天看来贺总的肚皮只能在国人面前得瑟一下了!

走进北极圈的一角---重逢《海精灵》号
这是周思臻在南极冰泳的照片
走进北极圈的一角---重逢《海精灵》号

当年秦海菲作为广东省电台的主持人登上《海精灵》前往南极,一路上她还是我们大家的摄影模特。这不她从长廊的石柱后面探头,为我们这些人摄影人摆拍。

走进北极圈的一角---重逢《海精灵》号

这是她在教堂里虔诚祷告的模样。

走进北极圈的一角---重逢《海精灵》号

当我从心友汇旅程安排中获悉,《海精灵》号将是这次格陵兰岛之行的邮轮时,内心顿时升起一种莫名的喜悦和期待。期待有幸见到南极极友,盼望见到《海精灵》的船员和探险队。2017528日我在香港机场首先碰到了南极极友秦海菲,她这次不是作为主持人而是一个女儿的角色带着母亲一同去北极。我与她在机场的相遇,开始了这次重寻《海精灵》号船友的心路历程。

走进北极圈的一角---重逢《海精灵》号

雷政宇是我在香港候机大厅见到的第二个南极极友,他来自广东的阳江。实话实说,我在南极之行的过程中,对他印象不太深。不过没关系,当他告诉我,他当年乘坐《海精灵》横穿德雷克海峡时被大浪从床上掀翻在地相机也被摔坏时,一下子就拉近了我们俩的心理距离。我们不仅是当年的《海精灵》的船友,还有被巨浪掀下床的同样经历。听到他的这段经历,至少纠正了我的误判,我原来以为只有瘦子体重太轻才有类似经历,没想到哇,像雷老弟这样的吨位也压不住床哦!

走进北极圈的一角---重逢《海精灵》号

我在哥本哈根参观女皇宫时,正好心友汇的贺总带着部分极友从土耳其赶过来与大部队会合。他是我碰到的第三个《海精灵》号的船友。贺总领导的心友汇在南极之行中的表现,在我的新浪博客《南极不是梦》中专门作了介绍。一分钱一分货,规规矩矩,大大方方!赞!

走进北极圈的一角---重逢《海精灵》号

周思臻是心友汇的工作人员,他是我在哥本哈根机场寻到的第四个《海精灵》号的船友。说到周思臻小伙子我始终有一种感恩的心情。当年在南极英国科考站遇险时,是他了解我正在发哮喘,同意我夜间在房间里避寒,躲过了一劫。所以在哥本哈根见到他格外的亲切。

走进北极圈的一角---重逢《海精灵》号

周洲来自北京,我在南极时就认识了。她是我寻到的第五个《海精灵》船友。这是我们俩在格陵兰岛康克鲁斯瓦格的美军航海俱乐部吃完中餐后留下的合影。我真正对她的了解倒是这次北极格陵兰《海精灵》邮轮上,她的角色,她的工作,她对这次北极之行的思考和策划,都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个小,人不小!期待她的格陵兰岛之行的大作问世!

走进北极圈的一角---重逢《海精灵》号

这位坐着的就是来自顺德的廖贤光,没想到他在飞机上感冒了,倒给了我一个留在康克鲁斯瓦格小镇看冰川的好机会。我在南极对他的印象就是一个酷爱摄影的高手。不善言笑,不讲究穿戴,但是他摄影的行头都是最高档的,一个镜头就十多万。

走进北极圈的一角---重逢《海精灵》号

2017529日当地时间晚七点三十五分直升机降落在Avatdleq。当我从飞机上走下来的那一刻,我的双脚站在了北纬6652分,真正走进了北极圈。北极我来了!

走进北极圈的一角---重逢《海精灵》号

我站在直升机的降落点上,一眼就看到了海湾中央的《海精灵》号邮轮,它静静待在那里,似乎在耐心地等着我与它再次的重逢。我穿好救生衣,坐上冲锋舟,飞快地驶向《海精灵》。

走进北极圈的一角---重逢《海精灵》号

它的身影越来越清晰,轮廓越来越高大,我知道重逢的时刻终于来临了!

走进北极圈的一角---重逢《海精灵》号

当我再次登上《海精灵》号,从后甲板走进船舱,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因为我们是分期分批登上邮轮,上次的列队欢迎的场面没有了。我赶紧在三楼《海精灵》号的标牌前照了个相,《海精灵》我回来了!我来看你了!

走进北极圈的一角---重逢《海精灵》号

我依然住在三楼,房间号345。三人一个房间,室友是来自东莞的蔡先生和来自香港的谢先生。这是我的沙发床。洗手间似乎重新专修了,洗手间马桶的冲水系统改为类似飞机上负压抽水,这样减少了堵塞麻烦。看来《海精灵》近两年不见,也在与时俱进。

走进北极圈的一角---重逢《海精灵》号

晚餐时分,我在餐厅遇见了许多熟悉的服务员,没想到在这么多的游客中,他们竟然还记得我。饭没来得及吃,就走上前去打招呼,合照留影。很遗憾,他们姓甚名谁,我一点都不知道,所以无法在此介绍。不过,这位是餐厅的负责人。

走进北极圈的一角---重逢《海精灵》号

这位服务员是来自东南亚,哪个国家我忘了

走进北极圈的一角---重逢《海精灵》号

这位是餐厅的唯一的女士,也是来自东南亚。我记得上次在南极时,还有另外一位女士,今天已不知去向。令我欣慰的是,这位女士,还记得我。我肯定也没忘记她的模样。这张照片是她化妆准备为北极极友过生日前拍的。

走进北极圈的一角---重逢《海精灵》号

走进北极圈的一角---重逢《海精灵》号

走进北极圈的一角---重逢《海精灵》号

这几位都是当年的餐厅服务员。

走进北极圈的一角---重逢《海精灵》号

这位是餐厅的大厨。

走进北极圈的一角---重逢《海精灵》号

原来打扫房间的乌克兰女服务员走了,这次换了两位男士。虽然我与他们初次见面,不算重逢也算在《海精灵》上的幸会相逢吧!

走进北极圈的一角---重逢《海精灵》号

《海精灵》号的船长还是那个来自乌克兰的老船长。因为他终日待在船长室,无法与他合影,只能借他与贺总在驾驶室的照片了。

走进北极圈的一角---重逢《海精灵》号

走进北极圈的一角---重逢《海精灵》号

在整理重逢《海精灵》的照片时,我看着这两张照片不知为什么,眼眶发热鼻子酸酸。是为他们的笑脸感动?还是为忽略了他们而觉得内疚?记得那天空中突然飘起了雪花,我站在后甲板上,看见这些工人正在漫天雪花里忙碌,我举起相机对着他们,他们放下了手中的活,望着我开心地笑起来。今天我不知道与他们是重逢还是初次相逢,因为我从来压根就没有记住他们相貌,也不知道我在南极时他们是不是在《海精灵》上默默地工作。每天我无数次从他们身边经过,我TA地怎么就忘了他们呢?他们才是这次重逢中最让我感动的《海精灵》人!

走进北极圈的一角---重逢《海精灵》号

201766日我再次告别了《海精灵》,登上了冲锋艇驶向岸边。《海精灵》的身影在我的身后渐渐地变小。重逢是一种期待,重逢是一种喜悦,重逢是一种美好的回忆,重逢也是一种失望和伤感。。。。。。

走进北极圈的一角---重逢《海精灵》号

再见了《海精灵》!我们何时再相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