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工作岗位---专家诊疗中心(十三)
(2017-07-31 10:01:02)
标签:
反思看病 |
分类: 人生与杂谈 |
旅游的第一天在车上,同事主动与我聊起了他朋友的孙子找我看病一事,他本意是感谢,但我听后怎么都高兴不起来,一路上心中一直在反思自己看病中存在的问题。
记得上周的某一天,同事的朋友带着他年仅两个多月的小孙子来到门诊。我一眼就发现孩子呼吸急有点喘,经过了解病情后,我立马给予孩子平喘治疗,并嘱咐明天一定复诊,观察治疗效果后再给予进一步的诊治。次日下午,孩子再次复诊,这时孩子的喘有了明显的减轻,我没有多想就按照哮喘性支气管炎诊断,继续原方案治疗四天。但我万万没有想到,孩子不知何时住进了儿童医院。虽然我不知道入院的最终原因,但我心里感到一惊,完了,我可能误诊了。从我多年的临床经验推断,这么小的年龄出现喘息,首先应该想到毛细支气管炎。这个病是合胞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比较严重的喘息性疾病,按理应该及时收住院治疗。
一个医生发生漏诊和误诊是难以避免。我以为主要的原因可能如下:一是经验不足,无法判断;二是医疗设备条件受限,无法诊治;三是诊断思路出了问题,导致考虑片面不周、出现误判和漏判的问题。我自己反思在这个孩子的诊断问题属于后者,因为对于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治经验我不缺乏。那么我为什么会出现这个低级的错误呢?这是需要认真反思和吸取教训地方。
我一直以为一个医生看病需要“两心”才行,这就是责任心和用心。前者是一个医生的德行的体现,没有仁心责任心就不会去用心看病。看病必须要用心,用心就是用脑去思考病情和治疗,不用心仁心责任心就是一句空话。我自以为自己还算是一个两心做得还可以的医生。但是这件事请给了我一个提醒和警示,我与两心还有很大距离。最近在病人很多工作特忙的情况下,我时常出现急躁不冷静,这样诊断思路很容易出现混乱。另外,就是惯性思维在作怪,这个孩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喘息有很多原因,但最常见的是哮喘性支气管炎和哮喘,我就按照这个最为常见的疾病思路给予了诊断,忽略了毛细支气管炎存在的可能性。
一个医生在门诊能做到百分之七十左右的诊治率,就已经是一个很不错的医生了。因此,有些漏诊和误诊是可以理解,但我以为这其中有一些是自己绝对不能原谅和再犯的错误,比如这个孩子的误诊问题。